分享

赵敏俐:《诗经》与诗教

 阳春白雪418 2018-09-17

赵敏俐


赵敏俐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诗经学会副会长


点击观看完整报告


一、大教育家孔子对《诗经》有多重视?


我今天给大家讲的题目是《<诗经>与诗教》。我先对题目作一个解释。


什么是诗教?从字面意义上看,“诗教”指的是诗的教育。最早专门指《诗经》的教育,特别强调《诗经》对人的教化作用。中国古代有一部重要的著作叫《礼记》,《礼记·经解》中引用了孔子的一句话:“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这个说法从古到今继承下来,成为了一个特指的概念。


唐代诗人皎然在《答苏州韦应物郎中》这首诗里说:“诗教殆沦缺,庸音互相倾。忽观风骚韵,会我夙昔情。”这里的诗教指的是《诗经》的教育。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诗里也提到过“诗教始《二南》,皆著贤圣迹。后世竟翦裁,破碎随刀尺”。《二南》是《诗经》中的《周南》和《召南》,“诗教始《二南》”就是说“诗教”是从《诗经》开始的。作者认为《诗经》里描写的都是圣贤的事迹,值得后世去学习,只可惜后代的人在这方面做得不够,所以他说“后世竟翦裁,破碎随刀尺”。


在中国古代,《诗经》是被当作中国文学的典范来看待的。宋代以后,“诗教”的说法开始逐渐泛化,泛指关于诗的教育。这种变化与《诗经》有直接的传承关系,因为中国诗歌的源头就是《诗经》。


“诗教”的概念就先说到这里,那么我们分析一下孔子的话。孔子说“入其国”,到了一个国家,“国”指的是当时的诸侯国。“其教可知也”,就可以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教育状况,或者说教化情况。“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如果这个诸侯国的人个个都温柔敦厚,那就是受到了《诗经》的教化。在孔子看来,《诗经》具有特别重要的教育价值,也在民众的风俗教化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因此他特别重视《诗经》。除了这句最经典的论述以外,他还有许多与《诗经》有关的著名言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