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如其人,书为心画,“空舟载雪——池长庆书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幕

 攒破烂儿的 2018-09-17

宝藏,一个有深度、有温度、有态度的文化艺术门户网站


以书入画,以画写书,书画同体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特征与精神。现世就有这么一位书画名家,他在前人指明的这条道路上孜孜矻矻,上下求索,常年潜心梳理与探究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以书入画”的道统,深居简出,默默耕耘着——他就是池长庆。有趣的是,池长庆虽以书画名世,但他的身份却是一名教师,或可说,他是一名兼擅书画的大学教师。此次的“空舟载雪——池长庆书画作品展”是他的个人首展,承载了32年的教学研究成果,意为观众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池长庆


浙江平阳人;

中国美院国画专业博士;

现为浙江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池长庆书法由唐李邕入手,上追秦汉魏晋,下探宋元明清,潜心研习历代名家的线条、结构、章法、气韵,碑帖融合,尤爱明末清初倪元璐、黄道周、张瑞图、王铎、傅山等酣畅淋漓的笔墨意象。池长庆于“气”、“势”、“力”有着独到、深刻的领悟,崇尚心性流淌、解衣磅礴,形成了随势赋形、收放自如的用笔特性,呈现出气格饱满、波澜壮阔的巍然气象。


以书法为基底,“书画同修”,互惠、互介、互动,打开了池长庆中国画创作的广阔空间的深度、宽度与高度。池长庆坚定地实践着中国文人画的传统艺术观,将书法线条的力量、质地、变化,以及墨象水韵、空间关系、审美理念,与绘画应物象形的要求全面对接,以书入画,注重情性表达,秉承明清以来的大写意精神,以坚实的传统功力和水墨淋漓、大气灵动的画风,张扬着磅礡的内在生命力和视觉冲击力。




2018年9月14日,“空舟载雪——池长庆书画作品展”在浙江美术馆开展,开幕式将于9月16日上午10点举办。展览由浙江大学、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浙江美术馆、平阳县人民政府、温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联合主办。



本次展览共展出池长庆书法、国画作品一百二十余件,是其从事书画教育与创作32年来的首次小结与展示。


本次展览作品的构成与池长庆个人的经历密不可分,他在接受宝藏记者采访时介绍道:“因为我的专业缘故,所以本次展览的大部分展出作品是中国花鸟画。不过在考上中国美术学院花鸟画博士之前,我从事了20年的书法教学工作,所以我的书法作品在本次展览中也不占少数。值得一提的是,一旦学会了书法和国画,再涉及其他的画种就不会有‘隔行如隔山’的感觉。按古人的话来说,这都是相通的。所以后来我也开始尝试山水画,并将它们搬进了这次的展览。”


池长庆接受宝藏记者采访



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鲍贤伦曾评论池长庆的草书作品:“他下笔凶狠,一路翻滚腾跃,墨色枯润悬殊,千变万化,如万里云海,如莽莽苍山,如千年老藤盘桓横出,如车马冲阵摧枯拉朽。其形难以名状,其势不可阻挡,由始而终一气以贯之。可以想见长庆作大草,是如何地痛快淋漓,如何的‘解衣磅礴’。”


这与他早先受到沙孟海先生作书果断的影响不无关系,池长庆解释道:“浙江书法的特征就是以浑厚、雄强的书法线条为基调,讲究气势与心性,见吴昌硕、沙孟海的书法作品便可知。早年我有幸与沙老在书法上有过交流,受他影响颇深,为我之后的书写风格奠定了基础。不过因为我是高校的书法教师,出于教学的需要,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所以我的书法风格也比较多样,在这次的展览中也有集中的呈现。



长久以来,池长庆在书法创作中,一直讲求“书中有画”。在他看来,书法不仅仅停留在“写字”的层面,更多的是一种艺术。只有书法家心中包罗万象,在下笔时心中才充满画面感。所以池长庆在创作中都会强调自己的心性与笔墨纷披的画意。细看他的书法作品,或多或少都留有绘画的气息在其中。



而在绘画上,池长庆则强调“以书入画”。毋庸置疑,书法是绘画的重要基础和元素,书法用笔也是绘画用笔的基础,自宋元开始,“以书入画”就是中国传统艺术上的道统。而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务必在绘画中植入自己的心性。诚如他所说,有时一根线条就能辨君子与小人,亦能见高低与格调。这其中的区别往往就是作者将心中的修为与想法,通过线条,植入到绘画中。池长庆对“以书入画”的表达,正是将书法的书写性与自己的心性传递到了绘画中去。


“以书入画”还在于“融通”,打破学科的藩篱,融会而贯通之。这也恰恰是中国艺术之精神。从深一层来看,融通意识并非只是艺术形态的相通关系,更是书画与文化的融合。而池长庆就一直延续着这一传统精神,把书、画结合起来,视之为一体,使书法之象、绘画之象互惠、互介进而互动。



池长庆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博士时研究的是“金石入画”,可是绘画如何与金石产生联系?他细细地向宝藏记者解释道:“金石在绘画中的体现,并不是简单地画一个古代的青铜器,而是考虑古气、古质如何传递到绘画中去。清代的‘碑学中兴’现象,虽然发生在书法上,不过从‘以书入画’的道统角度来看,绘画也必然发生视觉改变。目前,我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将金石笔法揉入绘画中,向吴昌硕、潘天寿、齐白石等‘金石入画’的代表人物学习。



作为池长庆的首次个展,他筹备多年,诚意满满。池长庆不仅希望能将绘画中“以书入画”、“金石入画”的观念传递给观众,更希望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传承于世。“我希望能够吸收西方绘画艺术中的长处,同时又不忘本,坚定不移、大大方方地绘中国画,做到文化自信,艺术自信。也希望通过这个展览,用我的传统中国画和书法作品,给大家带去思考。”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9月23日,感兴趣的观众不妨移步浙江美术馆,一起走进池长庆的艺术世界,领略“空舟载雪、浩月移江”的空灵与浩大。



部分作品欣赏


空舟载雪,皓月移江

349 x 64cm x 2

2018年


释文:空舟载雪,皓月移江。

戊戌夏池长庆于湖上道古书房           

钤印:

池长庆印 

借山试刃 

观乎心象


幽兰露

390cm x 180cm

2018年


释文: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诗

戊戌夏于湖上 池长庆

钤印:

青街池氏

长庆之印

观乎心象


不争乃大争

367cm x 144cm

2017年


题跋:

不争乃大争 

老子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为梅花之品,丁酉新正于湖上道古书房西窗下。池长庆写并记之。

钤印:

池长庆印

借山试刃

观乎心象


幽谷丹阳

367cm x 144cm

2018年


题跋:案头又是一年春,翰墨飘香为启真。丹顶如期来笔下,清风瑟瑟即吾身。戊戌春日池长庆于道古书房西窗下。

钤印:

池长庆印

借山试刃

惜漏轩


梦游天姥

138cm x 69cm

2016年




--最底部有评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