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技】黄瓜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措施

 菜园小镇 2018-09-17

病害种类:猝倒病、霜霉病、疫病、细菌性角斑病、白粉病、炭疽病、枯萎病、病毒病等。

防止原则:预防为主,防治为辅。

在保温的前提下,注意通风降湿。预防病害发生。

化学防治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霜霉病: 


 

1. 症状:   苗期和结果期都能发病,主要为害叶片。子叶被害初呈褪绿色黄斑,扩大后变黄褪色。真叶感病叶缘和叶片背面出现水浸状病斑,早晨尤其明显。病斑扩大时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淡褐色或黄褐色斑块。湿度大时叶片背面和正面生长出灰黑色霉层,既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

2.防治对策:

降低大棚相对湿度,措施是早晚两头放风.

药剂防治使用霜脲锰锌(美国杜邦-克露)、烯酰吗啉霜脲氰(西安恒田-玛琳亮)、霜脲氰(江苏龙灯-统俊)、金雷、凯润,等杀菌剂,

当前因多年连茬种植,抗性增强,建议更多使用新成分,推荐增威赢绿(美国杜邦)、科佳(日本石原)等最新成分抗性小,应多混用、换用,可有效地控制由卵菌纲真菌引起的霜霉病、疫病、猝倒病,内吸性强.


 

 

 

细菌性角斑病


危害症状

黄瓜角斑病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叶柄、茎蔓和卷须。苗期至成株期均可染病。苗期染病,在子叶产生圆形水渍状凹陷病斑,后变黄褐色,逐渐干枯。叶片染病,往往初生几十个针头状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淡黄色或灰白色,因受叶脉限制,病斑成为多角形,最后病斑成为淡黄色至黄褐色,潮湿时,叶片背面产生乳白色粘液菌脓,干燥后形成白痕,病斑质地易脆形成穿孔。瓜条染病,出现水渍状圆形小病斑,严重时连片成不规则形,高湿条件下产生白色半透明乳状的菌脓,引起瓜条局部腐烂。病菌可以侵入种子,使种子带菌。茎蔓、叶柄和卷须染病,初现水渍状小斑,后扩大呈短条状,黄褐色,高湿条件下产生大量乳白色的菌脓,严重时病部出现纵向裂口,空气干燥时病部有白痕。




 




1.

2.   1。防治:使用铜制剂,如可杀得三千(美国杜邦)、多宁(江苏龙灯)、克菌康(中生菌素)、喹啉酮(浙江海正-天秀)、DT杀菌剂农用硫酸链霉素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600倍液,或2%春雷霉素水剂600倍液,或50%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或72%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或30%琥胶肥酸铜(二元酸铜DT)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乙磷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猛克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等喷雾,每隔571次,连续防治34次。

 

 炭疽病


黄瓜的炭疽病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侵染危害,幼苗子叶受害,在子叶边缘表现半圆形或圆形的褐色病斑,后蔓延至茎部,导致茎部缢缩。 

    嫁接苗受害,可以同时使嫁接口受害,在茎部形成长圆形的病斑,湿度大或危害严重时,病部有红色的黏物质,症状较为明显,造成幼苗倒伏或嫁接苗坏死。 

    成株期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瓜条。植株叶片受害后,叶片上有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病斑初期呈水浸状,淡黄色,后变成黄白色或者青白色,具不明显的轮纹,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病斑的发展不受叶脉所限,且病斑相对大,与别的叶斑病具有明显的区别症状。




严重时病斑相连,包围主蔓,植株一部分或全部枯死。瓜条染病,病斑近圆形,初呈淡绿色,后为黄褐色,或暗褐色,病部稍凹陷,表面有粉红色粘稠物,后期常开裂,叶柄与瓜条上有时出现琥珀色流胶。


【防治】:

常用世高、苯醚甲环唑、中保炭息、炭息、炭疽福美、银农保增、贝丹落喷雾,间隔期7-10天,连续喷撒两次。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8001 0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500倍液,或75%猛杀生水分散粒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或威尔达甲托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注意轮换使用,每隔571次,连续防治23次。


靶斑病褐斑病


黄瓜靶斑病的症状
   此病主要为叶片,发病初期病斑为褪绿小点,直径1毫米,甚至更小,大小多少有些差别

小点变为淡黄色,逐渐增多,集中在叶脉之间,由于病斑小,容易误诊为细菌性病害

随后,小点略现凸起

对光看,小点清晰,如小米粒大小,颜色很淡,浅黄色,但此时对光看时,点斑中并没有褐色小斑。此时由于病斑小,很容易认为是细菌性叶枯病、细菌性斑点病等细菌性病害

对光看,小点清晰,如小米粒大小,颜色很淡,浅黄色,

该菌属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暗色菌科棒孢属多主棒孢霉


防治:


发病初期开始用0.5%氨基寡糖素400~600倍液或s-诱抗素喷雾预防。发病后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15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500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或40%腈菌唑乳油30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发病严重的,加喷铜制剂,可喷施30%硝基腐殖酸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叶面喷雾,轮换交替用药。在药液中加入适量的叶面肥效果更好。喷药重点是喷洒中、下部叶片。保护地栽培,每亩每次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熏烟;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1千克。 


白粉病: 



1.症状:从苗期到收获期均可发病,叶片发病重,叶柄和茎轻,果实受害少.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及背面产生近圆形星状小粉斑,以正面较多,后向四周扩散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个叶面布满白粉,及病原菌无性阶段.后期白色霉斑因菌丝老熟变为灰色,病叶黄枯,有时病斑上长出成堆黄褐色小粒点,后变黑,即病原菌的闭囊壳.

       白粉病是真菌性病害,黄瓜生长中后期发病严重,适宜发病温度20-25度,湿度大时有利于侵染;栽培管理不当,尤其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偏施氮肥,植株徒长、衰弱有利于发病。

【防治】:

(1)定植前棚内用百菌清烟雾剂熏蒸消毒。

(2)发病时,常用特富灵】(日本石原)、国光百秀(四川国光)、德叶(德强生物)、喜打粉(西安恒田)等喷雾,每隔7-10天一次。




菌核病



黄瓜菌核病主要发生在保护地栽培中,在春季46月气温回升后,常常在局部地区发生流行,个别年份发病严重的田块产量损失大。

危害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茎蔓和瓜条。茎蔓染病,主要在茎基部和茎节发病,初始呈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造成茎蔓软腐、萎缩,并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病茎纵裂干枯,茎内髓部被破坏,病部以上的茎蔓和叶片萎蔫枯死,后期在茎内产生鼠粪状黑色菌核。瓜条染病,多从残花开始侵染,并向幼瓜扩展,初期呈水渍状病斑,常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后期病部产生鼠粪状黑色菌核。叶片染病,初呈水渍状病斑,扩大后成褐色近圆形大斑,产生白霉污斑,高湿条件下引起腐烂,产生鼠粪状黑色菌核。

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侵染引起。种子能带菌,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

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全田喷药,第一次用药后,间隔57天再喷第二次,如病情继续发展可喷第三次。药剂可选用50%扑海因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8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或威尔达甲托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黄瓜病毒病

  

黄瓜病毒病是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系统性病害,不同年份之间发生程度有所差异,春季保护地栽培和秋季露地栽培黄瓜均可发生。

危害症状

花叶型:主要表现为在新叶上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症状,叶片成熟后变小、皱缩、边缘卷曲。

皱叶型:多出现在成株期,叶片出现皱缩,产生暗绿色斑驳隆起,边缘难于开展,同时叶片变厚、叶色变浓,引起植株矮化。

蕨叶型:黄瓜植株生长点新叶无法正常开展,而后变细皱缩成蕨叶状,叶缘向内卷曲,多变成鸡爪状,植株生长点受到严重抑制,达不到正常的生长高度。

药剂防治:在发病始见期或发病前开始防治,病毒抑制剂和生长促进剂配合施用防效更佳,生长促进剂可选用1.8%爱多收水剂4 0006 000倍液等,病毒抑制剂可选用2%菌克毒克水剂200250倍液,或20%康润一号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l.5%病毒灵乳油1 000倍液,或l.5%植病灵II号乳剂1 000倍液,或40%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注意交替用药。



黄瓜灰霉病


【症状】:主要为害幼瓜、茎、叶。病菌从开败的雌花花冠侵入,导致花瓣腐烂,并长出灰褐色霉层,进而向幼瓜扩展,使脐部呈水渍状,幼瓜迅速变为淡灰色、萎缩、腐烂,表面上密生霉层。较大的瓜受害,先端变黄并生灰霉,后霉层变为淡灰色,瓜停止生长,萎缩、脱落。叶片一般是由脱落的烂花或卷须附着在叶片上引起发病。形成直径2-5厘米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明显,表面生有少量灰霉。烂花或烂瓜落到茎上,能引起茎部腐烂,严重时下部茎腐烂折断,植株枯死。

真菌病害,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低温、高湿有利于发病,气温在20-22度,相对湿度大于90%,晚间叶片表面结露水,容易流行。

【防治】:

(1)发病后可用世高、速克灵、统俊(江苏龙灯-异菌脲)、多霉威、嘧霉胺喷雾

如抗性较强,推荐新成分凯津(德国巴斯夫喷雾治疗。



茶黄螨危害


茶黄螨主要危害茄子、青椒、番茄、黄瓜等果菜类蔬菜。成螨和幼螨集中在作物较幼嫩的部位刺吸危害。受害叶片变硬、变脆、呈现油质光泽或油浸状,与正常叶片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当叶片背面灰褐或黄褐,叶片边缘向下卷曲,嫩茎、嫩枝、花、蕾变为黄褐色、木质化,顶部干枯时,危害已相当严重。黄瓜受害后,边缘卷曲,稍重时叶片变为黄褐色、浅褐色。生长点被害则影响黄瓜的正常生长,造成绝产。危害严重的作物都可以造成减产或绝收.

【防治方法】一般都采用化学防治,

常用来福禄 联苯菊酯 唑螨酯 矿物油,套餐防治效果更好。或用中保杀螨、多虫螨丁等喷雾杀灭。



化瓜:


【根本原因】 小瓜在生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而停止发育。

植株营养生长过旺;黄瓜生长期地温过低,根系发育不良;连续阴天,低温寡照,光合产物少;下面瓜不及时采收,竞争养分;花期喷药不当或有毒气体危害。

【防治措施】

创造适宜的栽培环境,加强水肥管理,养分不足,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国光或徐州)、葡萄糖叶面补充养分。适时采收和疏花疏果。

也可喷施促进恢复正常生长药物:常用云大-120,全树果、爱多收、仓美、真灵等喷雾,可促进恢复。



花打顶

【原因】

花打顶原因较多:

1.烧根花打顶:由于有机肥过量,且定植后浇水不及时,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5%,土壤溶液浓度高,导致根尖成铁锈色或枯死,使根系吸收困难而产生花打顶。

2.沤根花打顶:当棚室内的地温低于10℃,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75%时,黄瓜根系生长受限,导致沤根,从而出现花打顶现象。

3.障碍型花打顶:因夜温低于10℃,会导致叶面凹凸不平或皱缩,植株矮小而出现营养障碍型花打顶。

4.伤根花打顶:有少量瓜苗或植株根系受到伤害,长期未能恢复,造成植株吸收养分受抑,出现花打顶。

【防治措施】

1.烧根引起的花打顶,应及时浇水,土壤相对含水量达到65%以上,浇水后要及时中耕。

2.对于沤根型花打顶,应将棚室地温提高10℃以上,当发现根系出现灰白色水浸状时,要停止浇水,及时中耕,必要时可扒沟晒土。同时,摘除结成的小瓜,保秧促根。当新根长出后,即可转为正常管理。

3.对于夜温低而导致的花打顶,要设法提高夜温,前半夜气温要求达到15℃,后半夜保持在10℃上下即可。

4.对伤根造成的花打顶,中耕时要尽量少伤根,以提高根系活力。

花芽分化阶段夜温不低于13℃;

加强水肥管理,及时中耕松土,促进根系发育;同时喷施爱多收、全树果调理生长。


畸形瓜

【原因】

授粉受精不良,导致果实发育不均衡;

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干物质积累少,养分分配不均。

【防治措施】

花期辅助授粉;

结果期加大水肥供应,同时喷施爱多收、全树果、云大-120等。

 

苦味瓜:

原因 苦味素在瓜条中积累过多。

偏施氮肥;  土壤干旱、地温低造成根系发育不良;温度过高导致植株营养失调;品种的遗传特性。

【防治措施】

选用不易产生苦味素的品种;

配方施肥;

及时灌水,勤中耕;

合理通风降温。

---------------------------------------------------------------------------------------------------------------


【苍山蔬菜交流Q群】539599731

交流种植技术、分享市场信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