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胜风光:姥山文峰塔

 七老爷施政 2018-09-17


文峰塔,耸立于巢湖姥山岛主蜂之巅,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庐州知府严尔圭倡建,文学家熊文举题写“奎光映斗”刻碑与塔上,  “奎星”乃黄道二十八星宿之一,古人信奉其主宰文运。姥山的建成,在当时被视为“地脉兴”而“人文焕”的大事。甫成四层,因战乱而辍工。时隔247年之后,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8年),


李鸿章倡捐,委江苏补用道、庐州人旲毓芬续建完工为七层塔。为安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护单位。


姥山文峰塔属风水塔,是一种风水文化建筑。取塔的建筑形式,与佛教中放置舍利瓶的佛塔并没有本质上的联系。它是根据传统的周易八卦风水学原理,用塔的建筑形式来改变一个地方的风水,弥补当地在山川地形上的不足,是儒家用来兴文运的一种建筑形式,  建造文峰塔可以“补山水之形,助文风之盛”,保佑本地读书人功成名就,青云直上,振兴当地科举。同时建塔还能够镇水驱邪,保佑一方风调雨顺,  四季平安。明清时期,  “塔”逐渐成了勘山理水、补地势、镇水患、引瑞气的重要建筑手段。文蜂塔建成后,李鸿章作《姥山塔碑记》一文刻之于石,


并题“文光射斗” 、“擎天一柱”刻碑与塔上

。姥山姥山文峰塔建在庐州城之东南方的巢湖姥山上,暗寓“紫气东来”之意。意。塔有卓笔之形,故称‘文峰塔”。

 

 

 文峰塔]伫立姥山之巅的笔架山上,有民谣云:“姥山宝塔尖一尖,庐州府里出状元。”为巢湖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峰塔塔身由外壁、回廊、塔心三个部分组成,奇巧堪绝。塔门刻有“云梯”二字。进入塔内,门梯交错,左拐右旋如入迷宫。塔壁四周均有石刻匾额、诗文和佛像等。如明朝崇祯皇帝题额“三元叶吉”。 又如李鸿章题额“文光射斗”,清人吴疏芳“姥山歌”石刻。塔身由下往上逐层递减,盘旋而上,直达塔顶。塔顶内有清两广总督李瀚章题写的“举头日近”匾额,和盘托出游人此时此地意境。身临其间,只觉风声呼啸,铜铃叮当,如立云端之上。倚栏眺望,烟波浩荡,水天一色,尽收眼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