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证心得

 面朝大海zr383v 2018-09-18
跟骨增生在伤科临床非常普遍,从医之初我接触的老师治疗此类疾病大都是局部敷药为主,效果非常缓慢。也看了不少中医大家用方药内服治疗跟骨疼痛的一些案例,运用于临床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当时由于受到教材的局限,对增生疾病的认识非常浅薄,认为增生不能逆转,治疗跟骨增生只有缓图。而后来认识南宫门的师傅陈有权,他治疗跟骨增生就是局部点按,很多跟骨疼痛的患者都是行走即感足跟疼痛,而通过师傅手法治疗后患者下地当即疼痛明显缓解,我运用此法治疗很多患者基本都是几次足跟疼痛症状消失,由此对跟骨增生的治疗上了一个台阶。而此法师傅也没有对我细说原因,他的观点就是将增生变尖的部分通过手法破坏掉,减少骨刺对局部组织的刺激。我临床运用此法几年,没有去深入的思考发病机理。近几年思考拨筋机理,对跟骨增生有了新的认识。



跟骨部位的疼痛部位都是在跟骨结节部位,而这个部位疼痛的诊断常常有两个,拍片看局部有增生的我们称之为跟骨增生,拍片没有增生的我们就说是跟下脂肪垫炎。这两种病疼痛的性质和部位基本一样,治疗也大同小异。其起病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足底的韧带在跟骨部位都依附在跟骨结节部位,当我们行走的时候,足底的筋膜牵拉跟骨部位,而跟骨下的滑囊也在跟骨结节部位,居于跟下韧带附着部位的深处。我们足底筋膜牵拉,首先刺激的就是我们的跟下滑囊,跟下滑囊长期受到刺激则会疼痛而形成跟下脂肪垫炎。如果牵拉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则跟骨结节部位就会由于长期刺激而形成骨刺,这就是跟骨增生形成的原因。那么我们治疗此类疾病的关键就是放松足底的筋膜,缓解足底筋膜对跟骨结节和跟下滑囊的刺激,解决导致增生骨刺形成的诱发因素,则此类疾病很快痊愈。我治疗此类都是由足底前向跟骨部位顺推足底筋膜,再在疼痛的部位用力顶一下,患者治疗后下地就会感觉疼痛缓解,然后在疼痛部位外敷软件散结的膏药,大都几次而愈。


由于对跟骨增生机理与治疗的明确,让我对腱囊类疾病有了新的认识,对治疗腱囊类疾病的疗效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因为其机理都是一样的。接下来我谈谈跟腱炎的治疗理路。小腿的肌肉都通过跟腱与跟骨连接,在跟骨后方与跟腱之间也有滑囊-跟骨后滑囊,且我们跟腱炎最常见的就是跟骨后滑囊部位肿大疼痛。其原因也是小腿肌群收缩牵拉,刺激跟骨后滑囊而导致跟骨后滑囊炎症的形成而疼痛肿胀。进一步就是跟腱长期受到牵拉而疼痛形成跟腱炎,其中也有强力刺激而形成的跟腱拉伤。其形成机理都是一样,都是小腿肌群牵拉所致。


那么我们如何治疗跟腱炎和跟腱后滑囊的炎症?治疗还是和跟骨增生与跟下脂肪垫炎的机理一样,放松小腿肌群即可。我临床常常处理的是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而最常用的是比目鱼肌,且临床发现在胫骨内侧中上1/3区域可以触摸到明显筋结,进行揉按松解,患者症状会立即缓解。大都几次而愈。


举一个临床案例,患者刘某,男,2015年8月16日来诊,四月前因在跑步机上跑步强度过大,致使右足跟腱疼痛,多处治疗效果不明显,来诊时行走下蹲右跟腱 即有牵扯感,行走200米即感右根部上方疼痛,右足不能着地,右足着地即感跟骨后上方疼痛难忍,患者深以为苦。查右小腿内侧胫骨后上1/3部位深压有一2*2cm的筋结,按之剧痛,予揉按弹拨松解,患者行走即感觉跟骨后上方没有牵拉感,复在筋结部位行温针治疗,再在筋结部位外敷软件散结的膏药。隔日治疗一次,四次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