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抽象思维的解读-1

 叶晓锜 2018-09-18

在意识结构上,人类和动物有相同处,更有不同处。相同处是,人类和动物都拥有身体器官组成的知觉系统,能够对经验到的刺激对象作出身体器官的感知和判断。在这方面各有千秋,有的有超强的视觉器官,有的有超强的嗅觉器官,有的有超强的听觉器官,有的可能还有某种磁觉器官。不同之处是,人类不仅具有身体器官的知觉系统,还有概念方式的抽象思维,这种概念方式的抽象思维使得人类的意识活动,能够超越身体器官的界限,以抽象思维的方式制作认识,制作各种超越经验的抽象虚构,并以抽象和经验统一的求取,造就人类的概念之物创造。而这样的概念方式的抽象思维恰恰是动物所没有的。也就是说动物的意识活动是身体器官式的,是没有抽象思维的,动物不具有人类那样的由抽象思维造就的认识能力,虚构能力和概念之物的创造能力的。

    在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探讨了人类抽象思维的基本原则,创立了形式逻辑康德的《纯粹理性的批判》阐述了认识是一种主体方式的制作,这既是认识的本质所在也是认识的界限所在黑格尔的《逻辑学》强调了在人类的抽象思维中,概念是一切事物规定的根本所在和全体所在卡西尔的《人论》论述了符号的本质是指称,人类的语言、宗教艺术和文化起源于符号指称上世纪中叶美国学者探究了符号起源于早期人种动物群体釆集、狩猎的食物分享生活,民以食为天,食物分享的经验生活引动了分配指称的需要,驱动了人种动物用喉咙里发出的声音指称对象,久而习之,使喉咙里发出的生物性的警示,召唤和情感叫唤嬗变为了文化性的指称声符,由此,从声符到口语造就了人类语言的生成和发展,以及人种动物到人类的文化演变。上世纪以来的分析哲学、现象学和存在主义学者,从语言建构、纯意识活动和此在的发问中,以各自的视野探讨了人类的主体方式和与此相关的人置世界的创立。

    哲学史的各种学说林林总总,为我们探究人类的抽象思维,人类的认识,人类的主体方式,人类的语言,人类的文化,人类的创造,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思想成就,为后人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奠定了历史传承的一块块基石。在历史的智慧传承中,我们更需要以当代新的知识汇集和更高视野,在传承和创新中,克服前人成就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新的思想创立,推进哲学的向前发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