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入职场,普通人和高手的差别在于这点

 但行好事吧 2018-09-18


作者:莜麦面

来源:职场理性派(ID:izhichang007)


01

不止一次听到家长说,“我家孩子很聪明,可就是粗心马虎。”


这是一句矛盾且错误的话。


粗心的人会聪明吗?显然不是。


粗心意味着对自己要求不严,或思维没有深度。


细心的人凡事考虑周全,遇事会往深处思考。


可不要小看思虑周全和洞察深意这点心思,做起来很难。


粗心的人大线条,做事情似是而非,凡事模糊其词。一个人习惯了粗心,就难以细心起来,一生将与成功无缘了。


大学毕业入职场,大多数工作都需要反复修改、不断优化。


如果一个人认真并能客观地对待工作,能够明白写报告出错误是自己的责任,而不是领导挑错,不断精进,假以时日,他便能出一份漂亮的工作成果。


能否做出漂亮的成果已经决定职场第一步能否顺利进阶,这一步通不了关,后面的关口便不再有资格通关了。


我的同事从设计行业转来,问及为什么不再做设计,他说,客户经常要求修改,修改次数多了,就不耐烦了,忍不了了。


接触下来,他是一个习惯模糊的人,凡事不求甚解。


虽然人际关系不错,同事相处融洽,但因自己工作埋下很多隐患,做了没太久,细节漏洞百出,他手忙脚乱,逐渐感到力不从心。


工作不出成果,讨同事喜欢又有何用?


02


另一个同事与他有鲜明对比。


入职培训老师跟我反映,部门新入职的这名同事,各方面都好,就是太较真,让人不舒服


我听了笑笑没说话,这就是我要找的人。


培训老师虽然经验丰富些,但对许多专业知识点,并没有掌握到要害,被新入职同事追问,弄得下不了台,又极爱面子,拒绝回答新员工问题。这件事我已有耳闻。


因为较真,显得不太合群。


一个月后,这位新同事交出的工作成果,比别的同时到来的同事工作细致漂亮,我不用再去要求他反复修改。


三个月后,这位同事成为部门业绩第一名。他不仅超过了同时来的员工的业绩,也超过许多老员工的业绩。这在公司传为佳话,是难得的人才。


他做工作,每个细节都不放过。因为紧咬细节不放,勤奋好学,令周围人感到压迫感和紧张感,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很多人说他“较真”。我却力挺他的认真。


举个例子,公司有许多缩略词,他每一个缩略词的全称都要记住。跟客户沟通,他谦卑有礼,对所有专业名词报全称。


许多业务员没有意识到这些,总想省事,对很多专业词汇的全称和核心意思根本不理解,却装着很懂,令客户一头雾水,还要给客户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


仅仅是这一点,就能让沟通顺畅。不给沟通设障碍,铲除一切可能令客户不理解的信息,让沟通传递信息达到准确、无误,客户自然信任他,愿意给他单子。


03


普通人和高手的差别在于细节。无数的细节联系起来变成不同的人生。


写作讲究细节。


同样一个故事,曹雪芹和普通作家写出来便是不同的风格。


曹雪芹写出来的《红楼梦》,每个字都斟酌多遍,每个细节都安排得精妙,草蛇灰线、绵延千里。


普通作家没有他那样考究,也没有他那么用心,写出来的作品自然无法与他比。


很多人喜欢姜文的电影,说他的电影学不来。


姜文在《圆桌派》里讲一个细节,他说日本兵个子矮,枪比头高,史料上的日本兵照片都是矮个子,现在演员都很高,很难找那样矮个子群众演员。


他苦思冥想,把衣服的扣子改大。从穿衣上,演员穿扣子大的衣服,便给人一种个子矮的视觉体验。


除了扣子的比例,他又修改了许多服饰和道具,力求还原历史。

精益求精才能出一流的特效和画质。


反之,如果对细节不考究,非专业人士虽然看不出来原因,但在观感上能感受到不够精美。


这就好比,名牌包包和山寨包包的区别。看上去,模模糊糊很相似,背起来气场不同,仔细观察,从针脚到花纹到颜色,名牌包包的做工都很考究。


相反,山寨包包在针脚处不严实,颜色上有色差,花纹更是颠三倒四。


一流作品和三流作品的区别便在大量的细节上。细节支撑整体。好的细节才能给人整体的精致体验。


04



前不久,我与一位老板聊天。


他有一个很好的idea,已经拉来融资。需要公众号软文支撑,希望找一名公众号内容做得好的员工。


因为他的idea确实好,我便与他深入沟通,问了一些关于公众号的问题。


他回答得很爽快笼统,但对公众号后台和趋势的了解不够深入,很多判断都是错误的。


对市场把握不够,了解不够深入,虽然有很好的创意,实施起来困难重重,注定难以成功。


工作做到细心很难。细心反映的是工作态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的综合。


当一份工作需要100个细节点把控时,普通人的体力和思维能够支撑到80个,剩余的20个细节会让他感到累,体力不支,脑袋发麻,无力思索。


对于优秀的人,他能够把100个细节点全部考虑到,一丝不苟,直至终结,不感到累或者脑子不够用。


对于卓越的人不仅能够把100个细节吃透,还能勾勒出几个优化的细节,这便是创新力和竞争力,一下子便把同行业人甩开。

人到中年,性格定性,思维定性,很多东西改正起来困难重重,体力和智力都会很累。


正是因为细心这个品质难以实践,又显得格外重要。初入职场的年轻人一定要在细节上下足功夫。


一年的工作积累下来的能力建立在无数的细节点上,每个细节都能吃透,理解比别人深一些,把控严格一些,你就把同龄人甩开了。


工作进阶后,基础扎实,更高平台的竞争考察的还是无数细节的比拼。


但凡有细节漏洞,势必会反映在以后的工作中,这是弱点。


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先不要着急赚钱和高升,进入一个行业,把行业研究透,基础打扎实,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