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1+1”关爱弱势儿童接力志愿服务活动,是蚌埠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历经9年持续开展的志愿服务项目。“爱心1+1”即志愿者“1对1”结对帮扶弱势儿童;“弱势儿童”即农村留守儿童、城市新型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等社会弱势儿童群体;“接力志愿服务”即9年中一届又一届大学生志愿者加入到队伍中来,将爱的接力棒薪火相传。9年间,蚌医志愿者们在校团委的组织引领下,依托项目平台,筹措社会资源,重点围绕以下方面开展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活动。 坚持留守儿童关爱常态化。志愿者们积极对接地方政府、街道、社区等单位,制定结对帮扶年度计划,利用课业时间家访留守儿童,开展课业辅导、心理疏导、情感陪护、医疗卫生与防灾知识普及等系列活动。9年累计使560余名留守儿童受益。 坚持残障儿童帮教系统化。志愿者们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创新帮教残障儿童机制,募集社会资源,对接民政、残联等部门,选定帮扶对象,细化年度帮扶方案。着力改善残障弱势儿童心理、生理健康状态,帮助弱势儿童树立自强信心,坚定自立理想,勇敢面对人生。蚌埠特教中心的许多孩子们,通过帮扶自主就业,目前的社会残障儿童的系统化帮扶仍在继续。 坚持社区公益实践基地化。9年里,志愿者们将帮扶对象辐射到空巢老人、困难职工等群体,主动参与地方精神文明建设,先后与我市20余个社区校地共建实践基地,依托实践基地开展开展急救知识培训、流行病的防治、健康义诊等活动90余场,受益群众近万人。“1+1”项目团队骨干志愿者50多人,通过他们的号召更多志愿者和社会爱心人士加入其中形成合力,累计结对社区空巢老人千人次,常年受助人群亲切地称她(他)们为好孙女、好孩子。 坚持接力志愿服务持续化。经常性邀请蚌埠市“中国好人”戴诚民、全国道德模范李玉兰和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杨苗苗等指导活动开展。9年来,组织一届又一届大学生志愿者接力服务,持续“1+1”对接,向社区、弱势儿童等困难群体捐助图书、衣物等数万件,使爱的接力棒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2012年“爱心1+1”项目获评省级年度优秀项目。2012年“爱心1+1”项目入选市志愿服务工作创新案例。2013年“爱心1+1”项目被评为“第九届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项目”。2014年获 “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暨首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