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奇心是孩子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黄晓东高考志愿 2018-09-18

谷歌公司级别最高的华裔主管李飞飞离职,在担任谷歌云人工智能团队“掌门人”615天之后,她决定重返斯坦福大学任教,领导斯坦福 AI 实验室。Google 官方回应说,“李飞飞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受人尊敬的人工智能领导者。”



那么,李飞飞到底是谁?


她36岁成为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任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和视觉实验室主任;

她的高质量论文,在顶级期刊发表超过100篇,被引用高达4万余次;

她参与建立的两个数据库:Caltech 101 和 ImageNet 被 AI 研究者广泛使用,其中的 ImageNet 更是成为全球最大的图像识别数据库;

她是学术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

先后获得: 

2006 年微软学者新星奖以及谷歌研究奖、

2009 年 NSF 杰出青年奖、

2011年3月荣获斯隆研究奖计算机科学奖、

2012 年雅虎实验室学者奖以及 2014 年 IBM 学者奖、

入选2015年“全球百大思想者”……



-01-

好奇心是李飞飞能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李飞飞如今光鲜亮丽的背后,还有一段不平凡的早年人生。她1976年出生于北京一户普通家庭,李飞飞出生后不久,一家人就搬到了四川成都。80年代的成都远没有今天繁华,但她的父母特别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只要成都有展览就带她去,尽可能拓宽眼界,接触更大的世界、更新奇的事物。



同时家里还有一条很有趣的家规:李飞飞放学回家后只能在40分钟内做作业,40分钟后就可以看课外书、可以玩,干啥都可以,但就是不能再做作业。父母此举,就是为了让李飞飞养成专注高效的习惯,然后为自己留出充足时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李飞飞16岁时,父母带她移民美国。


虽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但是都不会说英文,因此,有着一颗工程师和科学家心的父亲到了美国,无奈只能做相机修理工作,而母亲则是一名收银员,勉强维持温饱。因此除了上学,飞飞还要尽可能补贴家用,打工和上学就成了她适应美国新生活的全部内容,最辛苦时一天睡不到4小时。


李飞飞刚到美国时英语几乎也是零基础,但是飞飞天生就对知识好奇。1999年,李飞飞以优异成绩获得普林斯顿大学物理专业学士学位。


毕业后面对高薪又体面的工作,她却选择回环境恶劣的中国西藏,去研究自己一直怀着浓厚兴趣的藏医药。这个决定疯狂又令人费解,但她得到父母支持,因为父母当初来美国就是为了实现梦想。


这个决定与她一贯以来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有关。李飞飞从小好奇心很强,喜欢探求真理,对问题追本溯源,比如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意义。虽然本科学物理,但她对藏医药的浓厚兴趣不减,希望能从科学、哲学层面,来研究此神秘领域。


从西藏回来后,李飞飞而是选择攻读研究生。在父母支持和自己辛勤努力下,李飞飞拿到了加州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的博士学位,具体研究方向是人工智能和计算神经科学。

同时,李飞飞又拒绝了当时无数人趋之若鹜的咨询公司麦肯锡,转而选择进高校任教做研究,坚守自己以学术研究造福世界的梦想。不仅如此,在高校工作时她再一次做了“惊人”决定——专攻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


李飞飞是斯坦福AI实验室里唯一的女性,也是这个AI实验室的总负责人,是她带着一群顶尖男士,在这个代表人类未来的领域里摸爬滚打,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可以说,正是父母从小对她的好奇心的有意激发和小心呵护,以及对她任何看似“不合常理”的梦想的支持,才让李飞飞从小到大始终对世界抱有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颗勇于追求梦想的强大内心。这些在她的求学、工作选择、研究探索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她取得如此傲人成就的根本原因。


-02-

人工智能时代,好奇心比知识更重要


好奇心研究专家伊恩.莱斯利认为:在未来,有好奇心的人会受到青睐。


因为这些人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能够解决难题,提出尖锐的问题,绝不会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比如,现在最热门的话题人工智能,很多人担心人类有一天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但实际上,人最不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的就是好奇心,以及它所驱使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这是机器没有的地方。



人工智能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学习过程就是大量地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的话,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


所以,终生学习,是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宿命。而好奇心是促使人类主动学习的种子,是我们获得竞争力的根源。


在“向日葵国际教育高峰论坛(2018)”上,哈佛大学本科招生委员会前高级招生官Sally Champagne表示:考试成绩只是招生官开始查看申请材料的起点,好奇心比好成绩更重要。


斯坦福大学的招生官曾说,“大学是一个求知的游乐园,我们希望招进来的学生不是只喜欢坐过山车,而是进来以后各种项目都可以尝试。我们希望这个学生有所特长,但是也有一些其他爱好。最根本的还是对这个世界有好奇心。



渴望和开放地学习新的思想,接受与你不同的新文化,并愿意参与其中,这才是吸引知名大学的关键。正如爱因斯坦说:“我既不是特别聪明也不是特别有天赋。我只是非常非常好奇。”


-03-

儿童的好奇心与成人的鼓励休戚相关


美国儿童教育家玛丽·布特·露伊必胜从事儿童科普教育工作。她读小学时,有一天访问普林斯顿大学,正好遇见在那里执教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只见他默默地站在喷水池前,手指不停地在眼前左右摇晃。小露伊好奇地走近他,老人慈祥地对她说:“你能模仿我这样做吗?你将会看见喷射的水柱立即变成一串串美丽的水珠。” 她跟着做,果然看到了这种奇异的现象。老人没有立即告诉她这是什么原因,只是笑着对她说:“孩子,记住吧,科学就是探秘,探秘就是乐趣。” 后来她才明白这是物理学中的“频闪观测原理”。


露伊终身忘不了爱因斯坦这句“哲言”,并把它当作座右铭。她认为,培养儿童爱好自然科学,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理论,多么昂贵的设备,只需要父母和老师珍视孩子们可贵的好奇心,并加以谆谆诱导。


好奇心看似个人的心理特征,但实际上儿童的好奇心与成人的鼓励休戚相关。而且好奇心并不是一种特质,而是状态。也就是说,现在有好奇心,不代表以后也有。比如,小学生因好奇而提出的问题比幼儿园的儿童提出的问题减少一半。


儿童受到老师或家长的鼓励,好奇心将会延续下去,并演变成实验或探索,因而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至关重要。


-04-

成人如何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1、要尊重孩子的每一个提问。因为每一个提问就是一个孩子求知的火苗 。当孩子通过提问探索世界的奥妙时, 父母应抱着积极欢迎的态度。无论孩子的提问在成人看来是多么幼稚可笑 , 成人也应专心倾听 , 切不可对孩子的提问抱无所谓态度或流露出厌烦的情绪 。


2、要尝试更多方法引导孩子去探索 。孩子的思维比较直观形象 , 家长应深入浅出 , 富有趣味地回答孩子的问题 。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 , 也可以用具体的小实验让孩子去感知。


3、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孩子的看法和答案。儿童心理学者南希.劳里和戴维.约翰逊在2010年曾经有过“标准答案与好奇心”之类的研究。他们发现,那些强调标准答案的老师,教出来的孩子主动到图书馆找资料的可能性会变小,标准答案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所以,父母不必急于强调知识的准确性 , 而应鼓励孩子对周围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索 ,常常能激发孩子更大的好奇心。


4、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接触鲜活的事物。多带孩子去外面的“世界”转转,他们接触到的信息越丰富,越容易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些从生活中来的鲜活刺激,是最容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本质上就是在练习孩子整合新信息的能力。


5、对于孩子的探索和观察结果,不要随便作出负面评判。既然是孩子的探索,就不要随意否定他们,要让孩子来主导,让他去整合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如果成人轻率地否定他的探索结果,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这个体验,那他下次再看到新奇的东西,就不会立即激发这个新奇经验整合过程,孩子就会慢慢地失去了好奇心。


6、和孩子分享自己的好奇心。比如很多美国父母,在自己孩子面前更像是个童心未泯的大孩子,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向孩子展示自己对周围事物:如树木、天空、星星所充满的好奇心。如果你对周围事物显得毫无兴趣,甚至对孩子的好奇心不以为意,那么孩子好奇的天性就会在无形中受到压制。



好奇心更是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是成人送给孩子一生的最宝贵的财富。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