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痢疾(中医古今药方汇编)待续

 赵东华 2018-09-18
痢疾是丙类传染病,发现后必须24小时内必须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上报;症状以腹泻为主,主要通过痢疾患者和带病原体者以消化道传播;痢疾可分为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大众思维中的痢疾指的是细菌痢疾,简称菌痢。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为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及形状不一的地图样溃疡;菌痢一般为急性,少数迁延为慢性;菌痢病后免疫差,故可以反复感染。细菌性痢疾  痢疾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高,菌痢主要集中发展中国家,尤其发生在医疗条件差且水源不安全的地方。流行病学 传染源:痢疾病人和带菌者是传染源,轻型、慢性痢疾和健康带菌者易被忽视。  传播途径:传播途径以粪、口感染为主,病原体随粪便排除后,通过手、苍蝇、食物和水经口感染,卫生习惯不良的小儿易患本病。还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染,即接触患者和带菌者的生活用具。  易感人群:小儿慢性菌痢多具潜隐性、非典型性和迁延性,不易被发现,故易在小儿群体中流行。人被感染后免疫力不持久,可以再发。受寒、疲劳、饮食不当、营养缺乏、肠菌群失调等因素皆可降低对本病的抵抗力。  病原学 痢疾杆菌属于志贺氏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按菌体抗原不同分为志贺氏菌、福氏菌、鲍氏菌、宋内氏菌4个群。此菌属在外界环境中生存能力强,其中宋内氏菌最强,志贺氏菌最弱。在日光下半小时、60℃时10分钟、100℃时即刻,均可将其杀灭。一般消毒剂如来苏儿、漂白粉、新洁尔灭、过氧乙酸等均可将其灭活。  临床表现 痢疾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伴全身中毒等症状。婴儿对感染反应不强,起病较缓,大便最初多呈消化不良样稀便,病程易迁延。3岁以上患儿起病急,以发热、腹泻、腹痛为主要症状,可发生惊厥、呕吐。志贺氏或福氏菌感染者病情较重,易出现中毒型痢疾,多见于3-7岁儿童。人工喂养儿体质较弱,易出现并发症。  菌痢按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菌痢2类,其临床表现分述如下:  (1)急性菌痢按临床表现分为4型,即普通型、轻型、重型和中毒型。  ①普通型:急性起病,体温达39℃ -40℃,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每日大便10-20次,初为稀便或呈水泻,继呈脓血便,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里急后重明显。如能及时治疗、可于数日内痊愈,自然病程1-2周,少数转为慢性。  ②轻型:较普通型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表现轻,大便次数10之内,有稀水样便,无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不明显,易误诊为肠炎或结肠炎。少数转为慢性。  ③重型:高热、呕吐、腹痛、里急后重明显,排脓血便,偶尔排出片状假膜,每日达30次以上,甚至大便失禁,严重者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症状,多见于老年、体弱。营养不良患者。  ④中毒型:此型多见于3-7岁儿童。起病急剧,体温迅速升至40℃ 0-41℃,伴有头痛、畏寒、惊厥或循环障碍等症状。本病常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胃肠症状也不严重,且多在出现惊厥后6-12小时才发生。中毒型多表现为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的休克型;以脑水肿与颅内压增加等脑部症状为主的脑型,以呼吸与循环衰竭同时存在为主的混合型。  a.休克型:早期患儿面色灰白,口周青紫,肢端发冷,指趾甲苍白,心率和呼吸增快。随病情发展,面色变灰,指趾甲、口唇发绀,皮肤发花,心率每分钟达160次以上,心音低钝,脉细弱,意识不清。晚期伴心力衰竭、休克肺、DI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b.脑型:多见于学龄前儿童,乳儿和学龄儿童相对少见。患儿初起意识清醒,突然出现惊厥、四肢抽动,两眼上翻。严重者反复出现。开始每次惊厥后意识尚清,以后逐渐萎靡、烦躁或嗜睡,直至昏迷。患儿面色灰白,且体温越高面色越灰,神经症状也越重。脑水肿、脑病可引起呼吸衰竭,则治疗较为困难。因此若见患儿面色发灰、心率相对较缓及反复惊厥,都是颅压增高的征兆,要积极处理,以防呼吸衰竭发生。  菌痢有脑水肿时,眼底改变并不明显,不能以此来判断有无脑水肿。  C.混和型:脑型和休克型表现同时存在,病情最严重,病死率高达90%以上。  (2}慢性菌痢 病程在2个月以上。由于急性期治疗不及时,或因患儿体质弱、营养不良、佝偻病、[[寄生病程久者可出现消瘦、乏力、轻度贫血等现象虫]]、贫血等合并症所致,也可因耐药菌株引起。慢性痢疾也分为三型。  a.慢性迁延型 急性菌痢时轻时重、迁延不愈,长期腹泻可致营养不良、贫血、乏力等症状,此型最常见;  b.急性发作型 慢性痢疾隔段时间急性发作,但发热和全身中毒症状不明显。  c.慢性隐匿型 有急性痢疾病史,无明显临床症状,大便培养可发现病原体,结肠镜检可发现肠道炎症和溃疡;  检查 血常规、大便常规  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粪便中培养出病原菌可确诊、特异性核算检查例PCR;  免疫学检查 并发症和后遗症 并发症和后遗症相对来说较少,并发症有菌血症、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关节炎等,后遗症主要是神经系统后遗症,如耳聋、失语、肢体瘫痪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 在流行季节有痢疾接触史或有不洁饮食史,出现发热、黏胨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应考虑本病。在夏秋季节,有突发高热、惊厥、面色苍白、四肢末梢发冷、脉细数者应考虑中毒型菌痢。本病有呕吐、腹痛症状,但若病人出现严重呕吐、持久的剧烈腹痛,应首先排除其他肠内、外疾病,以防误诊。应注意与下列各种疾病相鉴别:  ①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 多发于2岁以下儿童,5-8个月发病率较高。粪便内可有黏液,有腥臭味,较为稀薄呈蛋花汤样,大便次数较多,容易引起脱水、酸中毒。镜检可有白细胞、脓细胞,通过粪便的细菌培养可以确诊。    ②沙门氏菌肠炎 常常以家庭或集体发作,呕吐多见,大便黏液多于脓,常呈绿色胶冻状。里急后重较为少见,粪便细菌培养可以确诊。  ③病毒性腹泻 多见于2岁内儿童。起病急,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大便呈水样或蛋花汤样,可有少量黏液,无腥臭味。粪便细菌培养阴性,做免疫电镜检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及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对诊断本病有帮助。  ④阿米巴痢疾 南方多见,多发于年龄较大的儿童。起病较慢,大便次数较多,但无里急后重,大便有血和黏液,呈紫红色果酱样,新鲜大便黏液镜检可以找到阿米巴滋养体。  ⑥出血性小肠炎 发病急,有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大便呈血水便,晚期常常出现休克。粪便培养阴性,X线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病。  ⑥流行性乙型脑炎 其流行季节与中毒型痢疾相同。在中毒型痢疾缺乏肠道症状时,二者相似。脑脊液检查对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有帮助;而温盐水灌肠,以灌出物镜检或培养,可以明确中毒型痢疾的诊断。  ⑦霍乱与副霍乱 于流行季节来自疫区,有食用水产品史,出现急性呕吐和腹泻、水量多,呈淘米水样,粪便的细菌培养可以帮助诊断。  ⑧肠结核 可以出现脓血便,与菌痢类似,但其发病缓慢,有结核病史、可有午后低热及盗汗,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粪便培养有助于诊断。       治疗 (1)急性痢疾普通型的治疗  ①常规疗法:患儿要卧床休息、隔离和采用消毒措施。饮食以流食或半流食为主,吐泻、腹胀重的患儿可短期禁食。  ②抗生素疗法:可选用氟呱酸、庆大霉素、黄连素和复方新诺明等联合口服。疗程7-10天。  ③吸附疗法:可给予思密达,其对细菌和毒素有强大的吸附作用,并可抑制细菌生长,还可与黏液蛋白结合并相互作用,加强肠道黏膜屏障作用。  ④微生态疗法:可用含双歧杆菌制剂。它通过与肠道猫膜上皮细胞结合,起占位性保护作用,抑制细菌入侵,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⑥补液疗法:根据脱水情况决定补液方法和补液量。  (2)慢性痢疾的治疗  ①抗生素疗法 常用药物和剂量同急性菌痢的治疗,但疗程要长。可采用间歇疗法,用药7-10天,休息4天,再治疗4天,休息4天,再重复4天,总疗程3-4周。也可用黄连素或大蒜混合液灌肠治疗。但应注意长期使用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应在大便培养转阴、脓血便消失后即改用中药、维生素、微生态制剂和思密达等药物。  ②饮食疗法:慢性菌痢除抗菌治疗外,还应注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3)中毒型痢疾的治疗  ①改善微循环:可利用阿托品类药物解除血管痉挛,防止休克。用多巴胺、酚妥拉明、异丙肾等扩张血管。用冬眠药物氯丙嗪抑制血管壁上受体,使微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且有镇静、降低基础代谢作用。用糖皮质激素、氢化考的松消炎、减轻脑水肿、减轻中毒症状。  ②扩容及纠酸:按输液速度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补液原则进行。  ③呼吸衰竭: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呼吸兴奋剂,危重者给予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  ④减轻脑水肿:对脑型病例应及时使用脱水剂甘露醇,加地塞米松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滴注。  ⑤控制感染:及时作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在药敏结果出来以前,一般首选哇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氟呱酸静脉给药,但因此类药可能会影响幼童骨骼发育,疗程不宜过长.一般为5-7天。还常用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头抱氨噻肟控制感染。  ⑥降温:可用莱比林、扑热息痛、萘普生等降温,也可冷盐水灌肠、物理降温。  预后 大部分急性菌痢在1-2周内痊愈,只有少数变为慢性者和带菌者;中毒型菌痢预后差,病死率高。    预防 为了预防痢疾,应做到以下几点: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孳生地,发动群众消灭苍蝇。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尤其对个体及饮食摊贩做好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对集体单位及托幼机构的炊事员、保育员应定期检查大便,做细菌培养。加强卫生教育,人人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胃肠道抵抗力降低。  阿米巴痢疾 请参阅阿米巴痢疾词条。  中医对痢疾的认识  痢疾,病名。见《济生方》。宋以前有肠澼、赤白沃、热利、痢病、下痢(或“痢”)、滞下等名称。《医碥》卷三:“痢由湿热所致,或饮食湿热之物,或感受湿热之气,积于肠胃,则正为邪阻,脾胃之运行失常,于是饮食日益停滞,化为败浊,胶粘肠胃之中,运行之机,益以不利,气郁为火,与所受湿热之气混合为邪,攻刺作痛,……”有腹痛泻次频仍,下利赤白粘冻,里急后重等症。后世更明确指出痢疾多由饮食不洁,感受疫毒之气,使肠道产生积滞,传导失常所致,当辨其虚实分别论治。而痢疾所下之赤白粘冻,《医学原理.痢门》谓:“其赤者血分受伤,属于小肠;白者气分受伤,属于大肠。”《明医指掌》:“湿热之积,干于血分则赤,干于气分则白。”在临床上,实证宜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为法。邪盛正虚者,宜祛邪扶正,兼用行血调气,此所谓“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虚证当补中益气,温阳固涩。痢疾又可分为多种,按不同的病因、症候(包括症情轻重和病程以及下痢之色),大致有暑痢、湿热痢、风痢、疫痢、气痢、毒痢、热痢、寒痢、噤口痢、久痢、休息痢、奇恒痢、赤痢、白痢、赤白痢、五色痢等多种,中医所说之痢疾,既等同于现代医学的痢疾,也包括阿米巴痢、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及其他一些肠道感染、中毒等引致的肠道传化、吸收功能失调的疾病。参见痢疾各条。   类型 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内伤饮食生冷,损伤脾胃及脏腑而成,属于“肠辟、痢疾”范畴。《素问•太阴阳明论》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下为飨泄,久为肠辟。”,《证治汇补》指出:“肠辟者,谓湿热积于肠中.即今痢疾也,故曰无疾不成痢,痢乃湿、热、食积三者”。在治疗上应采取辨证论治的方法,《景岳全书》云:“凡治痢疾,最当察虚实,辨寒热,此泻痢最大关系,若四者不明,则杀人甚易也。”,故本病辨证首辨寒、热、虚、实,临证当据腹痛、里急后重、痢色,并参合舌脉而辨,通常可分为6种类型。现将各型的辨证要点与治疗原则分述如下。  (1)湿热型  本症以腹痛、痢下赤白脓血、苔黄腻、脉滑数为辨证要点。病机为湿热之邪侵入肠胃,气血阻滞,不通则痛,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郁滞于大肠,经络受损,故下痢赤白脓血;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之象。治则宜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可用芍药汤加减:芍药、金银花各15g,当归、大黄、黄芩、黄连各9g,槟榔、木香、桂枝、甘草各5g。血热痰阻者,加地榆、桃仁、丹皮。  (2)寒湿型  本症以腹痛胀满、喜温暖、下痢白多赤少或纯白冻为辨证要点。病机为寒湿之邪侵及肠胃,气血淤滞,腑气通降不利,故腹痛胀满,里急后重;寒邪所致,故喜温暖;寒湿之邪交阻大肠,经络受损,则下痢白多赤少或纯白冻;舌淡、苔白腻、脉濡缓为寒湿之象。治则宜温化寒湿,行气和血。可用胃苓汤加减:苍术、厚朴、陈皮、茯苓、当归各10g,桂枝、炮干姜、木香、枳实各3g。若寒甚者,加大炮干姜用量。  (3)疫毒型  本症以发病急骤、腹痛、里急后重较剧或壮热烦躁、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为辨证要点。病机为疫毒之邪,伤人最速,故发病急骤,疫毒熏灼肠道,耗伤气血,经脉受损,故下痢鲜紫脓血;疫毒之气甚于湿热之邪,故腹痛里急后重较剧;毒盛于里,助热伤津,故壮热烦渴;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为疫毒内热炽盛之征。治则宜清热凉血解毒。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金银花、白芍各3鲍,秦皮、地榆各15g,黄连3g,黄柏6g。神昏痉厥者加犀角、羚羊角。此型需配合西医对症疗法,以缓燃眉之急。  (4)阴虚型  本症见于久痢津伤之病人。以痢下脓血黏稠、虚坐努责、舌红绛少苔为辨证要点。病机为邪滞肠间,阴血不足,故痢下脓血黏稠;营阴不足故虚坐努责;舌红绛少苔、脉细数为阴血亏耗之征。治则宜养阴清热,和血止痛。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黄连、乌梅各6g,黄芩、阿胶、当归各l0g,白芍、地榆炭各15g。若下痢无度,虚坐努责,加赤石脂、禹余粮、人参。  (5)虚寒型  本症证以痢下稀薄或白冻,食少神疲,腰酸肢冷或滑脱不禁为辨证要点。病机为脾虚中寒,寒湿留滞肠中,故下痢稀薄带有白冻;脾胃虚弱故食少神疲,四肢不温;日久及肾,肾阳虚衰,关门不固,故腰酸怕冷,滑脱不禁;舌淡苔白、脉沉细弱均为虚寒之象。治则宜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加减:赤石脂、禹余粮、白芍各15g,附子、干姜各3g,白术l0g,诃子6g。若久痢脱肛,可用补中益气汤。  (6)休息痢型  本症病人多有痢疾史。以时发时止、终年不愈为辨证要点。病机为下痢日久,正虚邪恋,寒热夹杂,肠胃传导失司,故缠绵难愈,时发时止;湿热留恋不去,病根未除,故感受外邪或饮食不当而诱发,发则腹痛里急,大便夹黏液或见赤色,苔腻不化,脉濡或虚数为湿热未尽、正气虚弱之征。治则宜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加味:人参、白术、木香各l0g,干姜、枳实、甘草各5g,黄连6g.另外,可采用针灸治疗。根据病情常选用曲池、合谷、足三里、上下巨虚、神阙,下脘、天枢、大肠俞、脾俞等穴位。    临床诊断 痢疾依据病人接触病史及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即可确立诊断。  痢疾分证,有白痢、赤痢、赤白痢、噤口痢、休息痢等。  1.白痢:湿胜于热,邪伤气分,其症痢下粘腻白物,或如豆汁,腹痛后重,胸腹痞闷,溲行色白或黄,或称湿痢。  2.赤痢:热胜于湿,邪伤血分,其症痢下物为黄赤色,或纯赤色,或如鱼脑,腹痛,里急后重,小便赤热,烦渴引饮,或见高热,亦名热痢。  3.赤白痢:湿热蕴积,气血两伤,其症赤白杂下,状如鱼脑,腥臭异常,烦渴,腹痛,脉濡而数,亦名湿热痢。  4.噤口痢:下痢赤白,呕逆,不能纳食,胸脘痞闷,神疲乏力。多因湿热不化,壅塞胃口,或秽浊阻隔胃脘而成。  5.休息痢:正虚邪陷,留连肠胃,痢久不愈,屡发屡止,神气疲惫,面色萎黄,形羸无力,脉象细弱。  中医治疗痢疾  1、湿痢疾  治法 清热燥湿,调气行血  方药 芍药汤加减  2、寒湿痢  治法 温化寒湿,调气行血  方药 胃苓汤加减  3、疫毒痢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药 白头翁汤加减  4、虚寒痢  治法 温补脾肾,涩肠固脱  方药 真人养脏汤加减  5、阴虚痢  治法 养阴泄热,清肠止痢  方药 驻车丸合黄连阿胶汤加减  6、休息痢  治法 益气健脾,调气导滞  方药 参苓白术散加减  食疗治痢疾  ●黄芩、黄柏、炒地榆、炒仙鹤草各15克,炒山楂、炒麦芽各30克,车前草10克,白术30克。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完。主治菌痢。  ●炒白术、炒山药各30克,赤石脂20克,罂粟壳10克,车前子(包煎)15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主治菌痢。  ●石榴皮、地榆各50克。水煎服,日1剂,分3次服。主治菌痢。  ●猪苦胆一个,绿豆适量。将绿豆装入苦胆内,待胆汁浸入绿豆后倒出,阴于口服,每日两次,每次粒。主治菌痢。  ●生姜9克、鸡蛋 1枚。生姜捣碎打入鸡蛋相和蒸熟,空腹顿服,日 2次。主治痢疾初起而兼有恶寒发热表证者。一点红(羊蹄草)味苦;性凉。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肺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疮疖痈肿;湿疹;跌打损伤。《生草药手册》:治乳疮,痢疾。治痢疾:(黄鹌菜)鲜全草60g。捣烂绞汁冲蜜糖服。龙吐珠(  珍珠宝莲    ):马鞭草科灌木,清热解毒;散瘀止痛;祛风湿。主肝炎;肝脾肿大;急性咽喉炎;结膜炎;疮疖肿毒;蛇咬及蜂螫伤;跌打损伤;风寒性腰痛。治痢疾:鲜蛇莓全草一两,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落地生根(打不死、脚目草)淡、微酸、涩,凉。肺;肾经。解毒解毒,消肿,活血止痛,拔毒生肌。外用治痈疮肿毒,乳腺炎,丹毒,瘭疽,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烧烫伤,中耳炎。凉血,止血。治吐血,胃痛,关节痛,咽喉肿痛;肺热咳嗽,乳痈,乳岩,疔疮,溃疡。---(傣药)亮胡埃(西傣) :叶、根治痢疾,腹泻,腰扭痛,便血,烧烫伤《滇药录》。(傣药)完胡埃:全草治烧伤,烫伤,腹泻,痢疾《傣药志》。(傣药)打不死,完胡埃:叶、根用于烧伤烫伤,腹泻,痢疾《傣药录》。当泥,即是桃金娘,当泥的根含酚类、鞣质等,有治慢性痢疾、风湿、肝炎及降血脂等功效。苦瓜根、藤、叶及果实:苦,寒。清热解毒,明目。用于中暑发热,牙痛,泄泻,痢疾,便血。井边草( 凤尾蕨),味甘、淡,性凉。归肝、大肠经。《西藏常用中草药》:“清热解毒,除湿,止血生肌。主治咳嗽,淋浊,痢疾,水火烫伤。”大叶金花草(乌蕨)《广西中药志》:微苦,寒,无毒。【僳僳药】打俄很冷:全草治感冒发热,肝炎,痢疾,肠炎,毒蛇咬伤,烫火伤等《怒江药》。沙枣味酸、甘,性凉。归胃、肺、肝、脾、肾经。【藏药】巴尔达:干燥成熟果实治疗风寒咳嗽,寒湿,白带,痢疾腹泻,月经过多,遗精等《藏本草》。算盘子(野南瓜、果盒仔)《四川中药志》:"味苦,性凉,有小毒。"【功能主治】清热利湿,祛风活络。用于感冒发热,咽喉痛,疟疾,急性胃肠炎,消化不良,痢疾,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白带,痛经。大叶金花草(乌蕨)《广西中药志》:微苦,寒,无毒。【苗药】多担,会京初:全草用于白喉,咽喉痛,骨折,刀伤出血,烧烫伤《桂药编》。黛答滚,乌蕨,小野鸡层:全草治胃癌,肠癌,感冒发烧,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肝炎,食物中毒,农药中毒;外治烧烫伤,皮肤湿疹。水苦荬,苦,凉。  《救荒本草》:"叶:味微苦,性寒。"  《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  《贵州草药》:"性平,味甘。"清热利湿,止血化瘀。治感冒,喉痛,劳伤咳血,痢疾,血淋,月经不调,疝气,疔疮,跌打损伤。芋梗,中药名。味辛,性平。祛风,利湿,解毒,化瘀。用于荨麻疹,过敏性紫癜,腹泻,痢疾,小儿盗汗,黄水疮,无名肿毒,蛇头疔,蜂蛰伤。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写道:“芋梗,辛、冷、滑、无毒,除烦止泻。疗妊妇以烦闷、胎动不安。民间多用作暖胃、止痛之食疗。”芋荷梗不仅药用,而更是成为餐桌上一道美味佳肴。眼子菜水案板、水板凳、金梳子草、地黄瓜、压水草胆经肝经膀胱经微苦,凉。清热解毒,利尿,消积。用于急性结膜炎,黄疸,水肿,白带,小儿疳积,蛔虫病;外用治痈疖肿毒。治赤白痢疾日久者:眼子菜、山楂各等分,砂糖二钱同煎服。 (《滇南本草》)。云实味辛,性温。归肺、脾经。解毒除湿,止咳化痰,杀虫。用于痢疾,疟疾,慢性气管炎,小儿疳积,虫积。抑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本经》:“主泄痢肠澼,杀虫蛊毒,去邪恶结气,止痛,除寒热。”《别录》:“主消渴。治疟疾:云实9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治慢性气管炎:云实子30g,水煎,每日2次分服。或研成粗粉,水煎3汁,浓缩成稠膏状,加入适量赋形剂,制成冲剂,连服10-20天。(《浙江药用植物志》)治小儿过食水果面食,腹胀身瘦,善食,遍身水肿,泄泻脓血:锅焦二分,马豆一分,为末。久服全愈。(《慎斋遗书》)。千屈菜,(水枝柳、水柳、对叶莲《湖南药物志》:"苦,寒,无毒。"全草入药,治肠炎、痢疾、便血;外用于外伤出血。治泄泻,痢疾,便血,血崩。煎服:6~12克。治痢疾:千屈菜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治外伤出血,研末外敷。本品含千屈菜甙、没食子酸鞣质与胆碱、光千屈菜碱、光千屈菜定碱、光千屈菜胺等多种生物碱。花尚含牡荆素等。煎剂在体外能抑制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对痢疾杆菌尤为敏感。对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根煎剂用于慢性痢疾作为收敛或缓和剂。中国传统医药学认为,千屈菜全草性味苦,寒。有清热,凉血等功用。可治疗痢疾、溃疡、血崩等症。有抗菌等功用。抗菌作用,生药(全株)煎剂能抑制葡萄球菌及大肠-伤寒杆菌属的生长;痢疾杆菌尤为敏感。《中国药植图鉴》:止泻,治细菌性痢疾。鬼针草味甘、淡、苦,性微寒。肝、肺、大肠经。治痢疾:鬼针草柔芽一把。水煎汤,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三次。苦瓜【基诺药】阿能歌尻:叶、藤治肝炎,热病烦渴,暑,痢疾;外治蛇虫咬伤《基诺药》。【畲药】苦瓜:苦瓜捣烂,绞汁治热痢。苦瓜【侗药】散鬼拱(sanglGueelGaemc):苦瓜根治霍乱呕吐,腹泻,痰痢,急性肠炎。布冧即黑布林、李子,台湾李。一种植物的果实。根:苦,寒。  种仁:苦,平。  【功能主治】  根:清热解毒,利湿,止痛。用于牙痛,消渴,痢疾,白带。  种仁:活血祛瘀,滑肠,利水。用于跌打损伤,淤血作痛,大便燥结,浮肿。  【用法用量】  根3~5钱;种仁2~4钱。六月雪(碎叶冬青)根、茎、叶均可入药。淡、微辛,凉。舒肝解郁,清热利湿,消肿拔毒,止咳化痰。用于急性肝炎,风湿腰腿痛,痈肿恶疮,蛇咬伤,脾虚泄泻,小儿疳积,带下病,目翳,肠痈,狂犬病。【瑶药】六月雪:用于肝炎,痢疾,肠炎,闭经。治水痢:白马骨茎叶煮汁服。(《本草拾遗》)。蟛蜞菊 (蟛蜞花、路边菊)多年生草本,矮小。茎匍匐,《本草求原》:"甘淡,微寒。"  ②《福建中草药》:"微咸,凉。"归肺经;肝经;胃经;大肠经。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肋腺炎;白喉;百日咳;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咯血;鼻衄;尿血;传染性肝炎;痢疾;痔疮;外用治疔疮疖肿。【治痢疾】:蟛蜞菊30g,鹅掌金星、金锦香各15g。水煎服。灰藋,正名:藜,别名小藜、小叶藜等,《本草拾遗》:味甘,平,无毒。  《救荒本草》:味微苦涩,性凉。  《医林纂要》:甘,寒;赤灰者,有小毒。去湿,解毒。  治疮疡肿毒,疥癣风瘙。治痢疾腹泻:灰藋全草一至二两。煎水服.《上海常用中草药》。葛根在《本草纲目》中这样记载:“葛,性甘、辛、平、无毒,主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弊,起阴气,解诸毒”。①《本经》:"味甘,平。"  ②《别录》:"无毒。生根汁,大寒。"  ③《纲目》:"甘辛,平,无毒。"  【归经】入脾、胃经。  ①张元素:"通行足阳明经。"  ②《本草新编》:"入胃,又入肺。"  ③《本草求真》:"入胃,兼入脾。"  ④《要药分剂》:"入胃、膀胱二经,兼入脾经。"升举阳气,止渴止泻葛根轻清升散,药性升发,柳举阳气,鼓舞机体正气上升,津液布行。升发脾胃清阳空气而止渴,止泻痢。故常用于治疗内热消渴,麻疹透发不畅,腹泻、痢疾等病症。葛根配伍人参、茯苓:葛根升脾胃清阳而止泻痢;人参大补元气;茯苓健脾渗湿.三药合用 有益气健脾止泻之功效 用于治疗脾虚泄泻菖蒲《本经》:"辛,温。"《药性论》:"味苦辛,无毒。"入口、肝、脾经。  《纲目》:"手少阴、足厥阴。"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膀胱三经。"  《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根状茎(白菖蒲):苦、辛,温。化痰,开窍,健脾,利湿。用于癫痫,惊悸健忘,神志不清,湿滞痞胀,泄泻痢疾,风湿疼痛,痈肿疥疮。藏药:榜那:块根治流感,,炭疽病,风湿痛;叶、花、花蕾治发热性疼痈、头痛、牙痛《滇省志》。菖蒲其花、茎香味浓郁,具有开窍、祛痰、散风的功效,可祛疫益智、强身健体。历代中医典籍均把菖蒲根茎作为益智宽胸、聪耳明目、祛湿解毒之药。治噤口恶痢,粒米不入者:石菖蒲一两,川黄连、甘草、五谷虫各三钱.为末,蜜汤调送少许。(《本草汇言》)。独行菜中药味苦、辛,性大寒。泻肺平喘,祛痰止咳,行水消肿。蒙药味辛、苦,性凉、钝、稀、轻、糙。止咳,祛痰,平喘,清热,解毒。独行菜地上部:水煎液浓缩物制成干糖浆,用于肠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苦瓜(癞葡萄《滇南本草》:"治丹火毒气,疔恶疮结毒,或遍身已成芝麻疔疮疼难忍。泻六经实火、清暑、益气、止渴。" 《生生编》:"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 《本草求真》:"除热解烦。" 清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苦瓜清则苦寒;涤热,明目,清心。可酱可腌。┅┅中寒者(寒底)勿食。熟则色赤,味甘性平,养血滋肝,润脾补肾。” 本种果味甘苦,主作蔬菜,也可糖渍;成熟果肉和假种皮也可食用;根、藤及果实入药,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清热解毒:苦瓜能泄去心中烦热,排除体内毒素。苦瓜最好的吃法还是凉拌。凉拌能够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如果用清炒的方法,会使这些维生素在清炒的过程中大量丢失,而且清炒后油的含量比较高,人们食用后会摄入较多的油脂,不能起到清凉败火的作用。养颜嫩肤:常吃苦瓜能增强皮层活力,使皮肤变得细嫩健美。用鲜苦瓜捣汁或煎汤,对肝火赤目、胃脘痛、湿热痢疾,皆为辅助食疗佳品;取鲜苦瓜捣烂外敷,可治疗痈肿、疖疮;夏天小儿易患痱子,将苦瓜切片试擦身上的痱子,可早日痊愈;苦瓜煮水或作美食,可散热解暑。千屈菜,苦,寒。归大肠经。清热,凉血,收敛,止泻。治痢疾,崩漏,吐血,外伤出血,疮疡溃烂等。全草入药,治肠炎、痢疾、便血;外用于外伤出血。治泄泻,痢疾,便血,血崩。煎服:6~12克。外伤出血,研末外敷。本品含千屈菜甙、没食子酸鞣质与胆碱、光千屈菜碱、光千屈菜定碱、光千屈菜胺等多种生物碱。花尚含牡荆素等。煎剂在体外能抑制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对痢疾杆菌尤为敏感。对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根煎剂用于慢性痢疾作为收敛或缓和剂。小蓬草小飞蓬)味微苦,辛,性凉。嫩茎、叶可作猪饲料;全草入药消炎止血、祛风湿,治血尿、水肿、肝炎、胆囊炎、小儿头疮等症。据国外文献记载,北美洲用作治痢疾、腹泻、创伤以及驱蠕虫;中部欧洲,常用新鲜的植株作止血药,但其液汁和捣碎的叶有刺激皮肤的作用。抗炎抗菌作用:小飞蓬地上部分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对大鼠角叉菜胶和甲醛性足肿胀有抑制作用。石油醚提取物中的β-雪松烯是抗炎活性成分。 小飞蓬可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全草醚提取液体内外抑菌作用试验确定香草酸丁香酸为主要抗菌有效成分。【蒙药】主治肠炎,痢疾,传染性肝炎,胆囊炎,腹水,淋病,牙痛,中耳炎,眼结膜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牛皮癣《蒙植药志》。抗痢冲剂:取小飞蓬1公斤拣去杂质,洗净,切碎,水煎两次,第1次煮沸2小时,第2次煮沸1.5小时,合并煮液,静置沉淀,过滤,浓缩成稠膏状,加蔗糖、白糊精适量制成颗粒,烘干,分装30袋(每袋9克)。溪黄草全草入药,治急性肝炎、急性胆囊炎、跌打瘀肿等症。 溪黄草 溪黄草 [1] 溪黄草有效成分溪黄草素A,尾叶香茶菜素A,具有抗癌活性,对人宫颈癌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国内外学者掀起溪黄草研究热潮,并已发表了数以百计的论文。据报道,溪黄草的主要活性成分为黄酮类物质,对肝炎病毒有显著抑制复制作用,临床效果高达84%,甚至优于干扰素与利巴韦林合剂。溪黄草是中国民间的习用抗肝炎草药,中国国内已开发出10多种溪黄草制剂,但尚未有一只单一成分溪黄草制剂获得国家药品批文。估计溪黄草制剂的销量约在1亿~2亿元。国内已有企业利用溪黄草与白花蛇舌草、虎杖、丹参等加工成复方成药,用于治疗慢性乙肝或丙肝。溪黄草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祛湿、凉血散瘀的功效,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痢疾,肠炎,癃闭,跌打瘀痛等病症。其实溪黄草是不能治疗慢性肝炎的,若是急性感染性的黄疸型乙肝可以用溪黄草做急性治疗,便是慢性乙肝还是要到正规的医院做有针对性的治疗,否则有可能延误病情,进而增加治愈的难度。中草药溪黄草对肝炎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小三阳效果却非常有限。黄疸型肝炎:症见皮肤及巩膜黄染,恶寒发热,乏力,纳差,肝区隐痛,肝脾肿大,小便发黄,舌红苔薄黄,脉弦滑。急性胆囊炎:症见恶寒发热,右上腹疼痛,牵及右肩背部,口干苦,恶心呕吐,或伴大便干结,或伴腹泻,黄疸等。溪黄草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溪黄草配酢浆草、 溪黄草 溪黄草 [1] 铁线草,水煎服。(《中医方药学》)溪黄草治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田螺500克,溪黄草50~100克。田螺养水中2~3天,使其排尽污泥废物,然后将田螺尾部敲去少许,与溪黄草50~100克,同煮汤服食。溪黄草治急性胆囊炎而有黄疸者:溪黄草配田基黄、茵陈蒿、鸡骨草、车前草,水煎服。(《中医方药学》)溪黄草治湿热下痢:一溪黄草鲜叶,捣汁冲服:二溪黄草配天香炉、野牡丹,水煎服。(《中医方药学》) 溪黄草治瘙闭:鲜香茶菜100克,鲜石韦、鲜车前草各50克。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治痢疾,肠炎:鲜四方蒿叶。洗净,捣汁内服。每天一次,每次五毫升,儿童二至三毫升。(《全展选编·传染病》) "清热,利湿,退黄。治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胆囊炎。"(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清肝利胆,退黄祛湿,凉血散瘀。治急性肝炎,跌打瘀肿。"(《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刺龙芽茎叶的药用及营养价值很高,植株总甙含量是人参的2.5倍,中医学研究认为,楤木对人体具有兴奋和强壮作用,对急慢性炎症,各种神经衰弱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消炎、镇静、利尿、强心、活血止痛、怯风除湿、补气安神,强精滋肾之功效,树皮入药,为利尿剂,治糖尿病等。刺嫩芽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刺嫩芽的根皮具强壮筋骨、祛风除湿和补气安神等功效。用于治疗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阳痿和肝炎等疾病。据日本报道,刺嫩芽的树皮及根有健胃、收敛作用。日本民间用以治疗糖尿病、肠胃病、尤其对胃癌有卓效。前苏联有专家研究发现,刺嫩芽根皮有强心作用,效果优于人参,对于老年性痴呆症、蜘网炎及阳痿等多种神经衰弱综合症都有类似人参的疗效。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在临床上使用刺嫩芽制剂治疗脑力、体力疲劳过度,并作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刺嫩芽的主要成份为木皂甙。刺嫩芽根皮中总皂甙含量是人参根总皂甙含量的3倍左右。此外,在其根、茎、叶、花和果实还含有黄酮、木质素、生物碱、多糖、挥发油和鞣质等成份等,木皂甙与人参皂甙相似,是齐墩果酸的三四糖皂。齐墩果酸有抗炎、镇静、利尿、强心、免疫和防癌等作用,尤其用于治疗黄疸肝炎与迁延型慢性肝炎效果更好。1、抗疲劳、防癌: 刺龙芽 刺龙芽 刺龙芽含氨基酸15种以上,其中9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各种氨基酸含量比厥菜、玉米、小麦高很多。含无机元素22种,其中钙、铁、锌、锗含量比人参高。具有治疗脑力和体力过度疲劳、急慢性肝炎、肾炎、胃癌、肝癌等。 2、治腹泻:刺龙芽在民间用于治腹泄、痢疾等病症。 3、润喉:刺龙芽有滋阴润喉作用,对咽痛、下痢、营养不良等症也有治疗作用。刺龙芽炒咸肉:用刺龙芽一袋焯水沥净,咸肉150克,配少许青椒,酒,盐,味葱花,姜花精,葱花,姜花,白糖。将咸肉煎微黄,放入青椒、葱花,姜花炒香,再放入刺龙芽及其他佐料快炒而成。龟板咸甘、平。归经:入心、肝、肾。除湿痹,补阴虚,滋肾水,止血,解毒。龟板治阴虚不足,骨蒸劳热,筋骨疼痛,小儿囟门不合及头疮、妇女胎前产后痢疾,女子赤白带下,阴痒。;龙胆草(龙胆、苦胆草、胆草)苦,寒。  归肝、胆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用于湿热黄疸,阴肿阴痒,带下,强中,湿疹瘙痒,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抗菌作用 试14种龙胆属植物,其中7对根瘤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根癌病土壤杆菌等有作用。龙胆草水浸剂在试管内对石膏样毛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试管法证明龙胆煎剂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红藤大活血)①《本草图经》:"攻血,治血块。"  ②《简易草药》:"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 ③《中药志》:"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治肠痈,风湿痹痛,麻风,淋病:蛔虫腹痛。" ④《湖南药物志》:"通经补血,强筋壮骨,驱虫。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血晕,血淋,筋骨疼痛,疮疖,血丝虫病。" ⑤《闽东本草》"治心腹绞痛,赤白痢疾。"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肢节酸痛,麻木拘挛,水肿,血虚头昏。" ⑦《陕西中草药》:"抗菌消炎,消肿散结,理气活血,祛风杀虫。治阑尾炎,月经不调,崩漏,小儿疳积,蛔虫、蛲虫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附方1 活血汤 组成:生地、红花、当归各一钱,槐花一钱八分,木通、地骨皮、陈皮、青皮、香附一钱,乌药、白芷各一钱,甘草。 主治:跌打损伤。 出处:《跌打损伤方》 附方2 复方活血汤 组成:柴胡15g,天花粉9g,当归9g,大黄30g,红花6g,炮穿山甲6g,甘草6g,桃仁50个(12g) 功用:活血化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 出处:《医学发明》卷三。(一)湿热痢 症状:腹部疼痛,里急后重,痢下赤白脓血,黏稠如胶冻,腥臭,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 常用药:芍药、当归、甘草、木香、槟榔、大黄、黄芩、黄连、肉桂、金银花。 (二)疫毒痢 症状:起病急骤,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大便频频,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甚者神昏惊厥,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或微欲绝。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除积。 方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 常用药: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银花、地榆、牡丹皮、芍药、甘草、木香、槟榔。 (三)寒湿痢 症状:腹痛拘急,痢下赤白黏冻,白多赤少,或为纯白冻,里急后重,口淡乏味,脘胀腹满,头身困重,舌质或淡,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温中燥湿,调气和血。 方药:不换金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苍术、半夏、厚朴、炮姜、桂枝、陈皮、大枣、甘草、木香、枳实。 (四)阴虚痢 症状:痢下赤白,日久不愈,脓血黏稠,或下鲜血,脐下灼痛,虚坐努责,食少,心烦口干,至夜转剧,舌红绛少津,苔腻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养阴和营,清肠化湿。 方药: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加减。 常用药:黄连、黄芩、阿胶、芍药、甘草、当归、干姜、瓜蒌。 (五)虚寒痢 症状:腹部隐痛,缠绵不已,喜按喜温,痢下赤白清稀,无腥臭,或为白冻,甚则滑脱不禁,肛门坠胀,便后更甚,形寒畏冷,四肢不温,食少神疲,腰膝酸软,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温补脾肾,收涩固脱。 方药: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肉桂、粳米、炙甘草、诃子、罂粟壳、肉豆蔻、赤石脂、当归、白芍、木香。 (六)休息痢 症状:下痢时发时止,迁延不愈,常因饮食不当、受凉、劳累而发,发时大便次数增多,夹有赤白黏冻,腹胀食少,倦怠嗜卧,舌质淡苔腻,脉濡软或虚数。 治法:温中清肠,调气化滞。 方药:连理汤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干姜、茯苓、甘草、黄连、枳实、木香、槟榔。石橄榄甘、淡,凉。入肝经、脾经、肾经三经。清热养阴,化痰止咳,润肺生津,利湿,消瘀。用于感冒,咳嗽,咽喉肿痛,支气管炎,肺炎,哮喘,肺结核,淋巴结结核,小儿疳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炎,肝炎,痢疾,吐血,瘰疬,牙痛,头痛,眩晕,梦遗,白带,小便不利等;外用治慢性骨髓炎,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等。痢疾蟾蜍草。黄连木的树叶夏秋均可采收,性味苦,功能微寒,痢疾。叶(榕树叶):淡,凉。清热利湿,活血散瘀。用于咳嗽,痢疾,泄泻。鸭舌草甘,凉。清热解毒。用于肠炎,痢疾,咽喉肿痛,牙龈脓肿;外用治虫蛇咬伤,疮疖。《唐本草》:蔛草叶圆,似泽泻而小,花青白。堪啖,所在有之。又:江南人用蒸鱼食之甚美。五月、月采茎叶,暴干。大枣树皮:消炎止血止泻用于气管炎肠炎痢疾崩漏外用治外伤出血治痢疾:石韦全草一荫,水煎,调冰糖25克,饭前服。(《闽东本草》)治痢疾荠菜二两。水煎服。(《广西中草药》)。蛤蟆草有祛风湿,解毒的功效,主治痢疾,风湿筋骨疼痛,瘫痪,癫痫,疮疥等疾病。【傈僳药】紫萁根茎治痢疾,崩漏,白带;幼叶上绵毛外用治创伤出血《大理资志》。野葱能通阳活血,驱虫解毒,发汗解表;主治风寒感冒轻症、肿疮毒、痢疾脉微、寒凝腹痛、小便不利等病症。对感冒、风寒、头痛、阴寒腹痛、虫积内阻、痢疾等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四季青味苦、涩,性凉。归肺、大肠、膀胱经。清热解毒,消肿祛瘀。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胁痛,热淋,烧烫伤,皮肤溃疡。复方黄连素片(福瑞)是一种药物,功能主治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榕树须味苦、性平。归肺、脾、肾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治痢疾,蜈蚣草30-60g。煎服。(《中国药用孢子植物》)《湖南药物志》:蜈蚣草辟疫,消肿,退热。治腹痛,痢疾,蜈蚣咬伤,无名肿毒。“黄耆,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一名戴糁。生山谷。《神农本草经》上经。野菊的叶、花及全草入药。味苦、辛、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散瘀,明目,降血压。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流行性感冒、感冒,治疗高血压、肝炎、痢疾、痈疖疗疮都有明显效果。野菊花的浸液对杀灭孑孓及蝇蛆也非常有效。茶的归经是“入心、肝、脾、肺、肾五经”。《本草纲目》“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茶主治喘急咳嗽,祛痰垢。”认为茶有清火去疾的功能。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茶味苦,饮之使人益思,少卧”的记载,还记载相传“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唐本草》说:“茶味甘苦,微寒无毒,去痰热,消宿食,利小便”。汉代名医张仲景说:“茶治便脓血甚效。”至今,我国民间仍有用茶叶治疗痢疾和肠炎的习惯。如将茶叶与药物或食物配成药茶,则疗效更好。如用姜茶治痢疾,薄荷茶、槐叶茶用于清热,橘红茶用于止咳,莲心茶用于止晕,三仙茶用于消食,杞菊茶用于补肝等。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茶还具有生津止渴抗癌防癌作用。茶叶味苦、甘,性凉、微寒。归心、肺、胃经痢疾茶叶15.0克,生9.4克加水2碗煎1碗,第2次用水2碗煎3.0克,分2次服。身体虛寒引起久痢茶树根56.3克,生18.8克水3碗半煎1碗,渣以水3碗煎8分,2次煎汤合并,空腹时服用,分2次服。服1星期。【瑶药】咖毕:酸浆草全草治痢疾,难产,胎衣不下,脓疱疮,刀枪伤《桂药编》。治赤白痢疾:草木犀、仙鹤草各15g,青木香9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治疟疾:省头草30g,煎汤。在疟发前1h服用。(《吉林中草药》)。阿做,安做,祖起:白花蛇舌草全草治预防感冒,痢疾,盲肠炎,肺癌《滇药录》。阿坐:白花蛇舌草全株治疗肠炎,痢疾,喉炎,扁桃腺炎,肝炎,阑尾炎,尿路感染,乳腺炎,口腔炎,跌打损伤,肿瘤,外用于疮疖痈肿,毒蛇咬伤《滇省志》。石黄皮龙葵治痢疾:鲜蛇莓全草50克
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治疗细菌性痢疾:以蛇莓制丸每服3钱或制成糖浆每次20-40ml(小儿减半)日服3次5-7天为一疗程对高热、脱水、腹痛等配合常规处理观察50例治愈46例好转1例无效3例治愈病例多数征1-2天内退热(最短4小时最长6天)2-3天内症状及体征消失(最短1天最长6天)大便在3-5天内转为正常培养转阴用药最短2天最长11天治程中少数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余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三七根:植于三七土部,性味味苦涩,性凉。功用主治理气,收涩,消肿。治痢疾,腹泻,喉炎,劳伤,跌打损伤,红肿疼痛,痛痒。《日华子本草》猪肚:补虚损,杀劳虫,止痢。酿黄糯米蒸捣为丸,甚治劳气,并小儿疳蛔黄瘦病。《千金·食治》猪肚:断暴痢虚弱。辟汗草草木犀辛苦,凉。肝经 、脾经胃经草木犀有抗疟作用 清热,解毒,化湿,杀虫。治暑热胸闷,疟疾,痢疾,淋病,皮肤疮疡。《中国药植图鉴》记载:仙人掌外皮捣烂,可敷火伤,急性乳腺炎并治足胝。煎水服,可治痢疾。《图经本草》记载:仙人掌无毒,与甘草浸酒服,治肠痔、泻血。从资料记载可以看出,仙人掌治疗疔疮肿毒的作用显著.现有报道除用于痢疾、哮喘、胃痛、肠痔泻血外,还用于肾炎、糖尿病、心悸失眠、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及肝病的辅助治疗。肾蕨是传统的中药材,性味归经:苦辛,平。以全草和块茎入药,全年均可采收,主治清热利湿,宁肺止咳,软坚消积。常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肺结核咯血,痢疾,急性肠炎等。主治:治黄疸,淋浊,小便涩痛,痢疾,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铁线蕨,半身不遂,手脚麻木,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骨折,疮痈,小腿溃疡。 流行性感受冒、感冒、咳嗽、肝炎、痢疾、腰痛、尿道结石、乳痛、痨伤、跌打损伤、烧烫伤、蛇咬伤、疔毒,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辣蓼草性温,味辛。归脾经胃经大肠经除湿、化滞。属化湿药。用量15~ 30克,内服煎汤,治疗痢疾、肠炎、食滞;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治疗皮肤瘙痒,灭蛆。现代医学还发现,木瓜中含有番木瓜碱,有麻醉中枢和抗阿米巴痢疾、抗肿瘤、抗菌和抗寄生虫病等作用,对腓肠肌痉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还具有抗淋巴性白血病之功。禹余粮主要成分:含三氧化二铁。药理作用:与赤石脂相似、止泻、止血。主治: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崩漏带下等症。临床应用:适应症与赤石脂同,治慢性痢疾,腹泻和子宫功能性出血,常与赤石脂同用,方如赤石脂禹余粮汤。处方举例: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赤石脂15g、禹余粮15g,水煎分3次温服。又可按以上比例制丸服。竹荪性凉,味甘、无毒,竹荪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的功效;竹荪的有效成分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竹荪能够保护肝脏,减少腹壁脂肪的积存,有俗称“刮油”的作用,从而产生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肥胖、脑力工作者、失眠、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患者、免疫力低下、肿瘤患者可以常食;竹荪(干)食疗作用:补气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利湿;主治肺虚热咳、喉炎、痢疾、白带、高血压、高血脂等病症。竹荪(干)做法指导:干品烹制前应先用淡盐水泡发,并剪去菌盖头(封闭的一端),否则会有怪味。中药大辞典》中记载茉莉花有理气开郁、辟秽和中”的功效并对痢疾、腹痛、结膜炎及疮毒等具有很好的消炎解毒的作用常饮茉莉花有清肝明目、生津止渴、祛痰治痢、通便利水、祛风解表、疗瘘、坚齿、益气力、降血压、强心、防龋防辐射损伤、抗癌、抗衰老之功效使人延年益寿、身心健康《药性切用》:茉莉花“功专辟秽治痢虚人宜之山乌龟苦;寒胃;肝经有小毒。抗菌作用:皂甙及苦味素(即雪胆素混合结晶)在体外对弗氏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有效浓度为0.1μg/ml,效力与氯霉素相近或更强。对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在10-100μg/ml浓度时也有抑菌作用。2、抑菌作用:雪胆素及雪胆皂甙在体外对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猪霍乱沙门氏菌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急性肠炎及扁桃体炎等炎症收到较好的效果。铁线蕨痢疾,泌尿道感染,鼻衄,咯血,呕血,便血,脚气水肿,风湿骨痛,荨麻疹,半身不遂,手脚麻木,跌打损伤;外用治外伤出血,骨折,疮痈,小腿溃疡。 流行性感受冒、感冒、咳嗽、肝炎、痢疾、腰痛、尿道结石、乳痛、痨伤、跌打损伤、烧烫伤、蛇咬伤、疔毒,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香堇菜性味味辛、微苦、性凉;功能主治疏风清热;止咳祛痰;镇静;止泻。主伤风咳嗽、百日咳、癔病、失眠、腹泻、痢疾;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捣敷。摘录《中华本草》。市售毕澄茄即本种的干燥果实山苍子。据报道,山苍子在体外对血吸虫有直接抑制作用,用复方山苍子(毕澄茄)丸治疗早、中期血吸虫病,粪检转阴率达90%作用;又山苍子治疗阿米巴痢疾,症状消失较快,粪检转阴率达90%左右。刺苋菜甘、淡,凉。归胃经、脾经、大肠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凉血止血。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用于痢疾,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便血;外用治毒蛇咬伤,皮肤湿疹,疖肿脓疡。可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痢、抗菌、消炎、消肿。适用于急性肠炎,尿道炎,咽喉炎,妇女子宫颈炎以及'痈、疖、毒蛇咬伤。尤其对细菌性痢疾有卓效。金钱草性微凉、味甘香。《中医研究院学术论文选集》中医研究院报告:金钱草的品种很多,经植物品种鉴定的已有五种:1、四川大金钱草是缨科植物,治肝胆结石获得满意,鲜草比干草疗效更高,老草比嫩草效果显著;2、四川小金钱草为旋花科植物,可用于痢疾、腹痛、疥疮;3、广州金钱草为豆科植物,用于肝胆、肾结石;4、江西金钱草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及其变种梅花藻叶天胡荽,用于肾脏炎、肾结石;5、红金钱草为唇科植物,即《本草纲目》的一种,可治膀胱结石。《广东中医》(1960.5)内载:金钱草治疗胆石病手术后遗症一例,经摘除胆石后,反复发热,西医使用抗菌素等治疗无效后,改用金钱草治愈(此为广州金钱草,不同外省的)。《广东省中医验方交流汇编》内载:灵效疳积散方:金钱草2两、黄花蜢叶1两(均晒干量)、火抗存性,研成细末,约分100包,每天服两次,每次饭后服,先将药散入猪肝内蒸熟服之,或用稀粥调服,轻症连服六天即愈,重者半月,服后检查大便,每有大量幼虫。柏树叶药理作用:1、止血。实验证明能缩短和凝血时间。生用效力较好,侧柏炭的凝血作用反比生品差。2、抗菌。对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宋内氏痢疾杆菌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其酒精浸剂在1:180,000浓度下仍能抑制结核杆菌。功能:凉血,止血。临床应用:1、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内出血而属热证者(血色鲜红、口干咽燥、脉弦数),止血效果较确实,为中药止血药中较可靠的药物之一,常配艾叶等,方如四生丸。2、用于治疗慢性气管炎(有热咳、燥咳而无痰者较适用),前人认为侧柏叶能“养阴滋肺”,现已证实其作用为镇咳、祛痰。可用侧柏叶末9g配红枣12g,浓煎代茶。用片剂效果亦好,每日服量相当于生品90g,分5~6次服,初步观察,能明显改善症状。3、外用治疗烧伤,以侧柏炭研成细末,过筛后用熬沸的豆油或香油调成软膏,适用于中小面积程度较轻的烧伤,创面经初期处理后余敷,有一定的消炎和去腐作用。使用注意:侧柏叶苦寒,多服、久服后可有头晕、恶心、胃部不适、食欲减退等反应。极少数人可用浮肿、皮疹等过敏性反应,但停药后症状即消失。处方举例:四生丸:生侧柏9g,生艾叶9g,生荷叶9g,生地9g,水煎服(此方较寒凉,血止后应停用,不宜久服)。诃子药理作用:敛肺、涩肠、其原理为:1、抗菌。对痢疾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其原理可能为鞣质使菌体蛋白凝固。2、抗病毒。用鸡胚实验模型以体外直接试验和体内预防作用方法筛选,发现诃子有抗流感病毒作用。3、收敛。对菌痢或肠炎所形成的粘膜溃疡有保护作用。4、解痉。诃子素具有类似罂粟硷的平滑肌解痉作用。功能:敛肺,涩肠,下气。主治:久泻久痢,脱肛便血,久咳失音,痰咳喘息。临床应用:为治疗久泻、久咳的常用药。1、用于久泻、久痢,治慢性痢疾和慢性肠炎,取其有收敛和抗菌作用。煨诃子的效果较好,但极少单用,多配其他固涩药,例如治久痢脓血配五倍子乌梅樗根白皮之类;治久泻配白术芡实。虚寒泄泻严重者配罂粟壳、干姜、橘红等。方如诃子散。2、用于久咳。治肺结核之干咳、痰血,用生诃子配海浮石瓜萎皮;治慢性咽喉炎之久咳失音,则配桔梗、甘草等,方如诃子清音汤;口含生诃子有一定帮助,但诃子味甚苦,和蜂蜜一起制丸含服更好。最近报道治慢性气管炎可用诃子3g,五味子9g,煮猪肺一具服食,方如补肺汤。处方举例:诃子散:煨诃子9g,罂粟壳6g,干姜4.5g,橘红6g,共研细末,每次开水送服6~9g。诃子清音汤:生诃子1个,桔梗30g,甘草30g,其研细末,每次6g,水煎服。补肺汤(北京中医研究院方):诃子3g,五味子9g,猪肺1具。将猪肺洗净与药同煮极烂,去药,分数次食肺和汤,治慢性气管炎合并肺气肿之久咳患者。诃子生用止咳下气开嗓较好,煨用涩肠止泻较好,对胃剌激性亦减轻;山楂药理作用:消导食积,化瘀散滞。其原理为:1、助消化。山楂酸有促进消化作用。2、抗菌。体外试验对志贺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3、扩张血管和降压。通过扩张血管而起较持久的降压作用。前人认为山楂能行瘀散滞,可能与其扩张血管的作用有关。功能:消积、行瘀、化滞。主治:食积、肉积,脘腹满闷,脾脏肿大,经闭瘀阻,产后儿枕痛,疝痛,痢疾等症。临床应用1、治食积(消化不良)对消除油腻、肉积(由食肉和脂肪过多而引起的消化不良)尤为合用,也可用胃酸缺乏症;对小儿伤乳之消化不良、食欲缺乏,效果也好。常配淮山、布楂叶、青皮神曲、竹茹等,或用包河丸。2、治腹泻,对痢疾或慢性结肠炎都有疗效,取山楂有抗痢疾杆菌和收敛止泻作用。常配煨肉蔻、炒扁豆、煨木香等。3、治瘀痛,取其有化瘀(扩张血管而解除郁血状)作用,较常用于妇女月经痛、产后下腹瘀痛等。常配当归川芎延胡索益母草等。治疗心脉瘀滞而致的心绞痛,可配首乌丹参白果叶等。4、治出血,用山楂炭。对胃出血,配白芍、陈棕炭、当归炭、党参金樱子等;对血痢,配禹余粮、川连、银花炭、煨诃子等。:胃酸过多有吞酸、吐酸者慎用山楂;胃溃疡患者也应慎用。处方举例:保和丹(朱丹溪)(成药):含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等,每服9~12g,温开水或麦芽糖送下。消食方:炒山楂9g,神曲9g,布渣叶12g,淮山9g,金银花9g,葛根6g,青皮6g,水煎服。大便秘结者加大黄枳壳,发热感冒加佩兰、连翘。:据报导山楂有强心、扩张血管及持久降低血压作用,山楂流浸膏,对于心脏衰弱,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和高血压有一定效果。山楂花、叶浸剂治疗高血压,有良好效果。金樱子功能:涩精,止泻,缩尿。主治:遗精、遗尿、小便频数、白带、脾虚久泄等症。临床应用:主要用于补虚而固涩,用途与芡实基本相同,且常同用。治肾虚遗精、尿频、夜尿、脾虚泄泻、白带,方如水陆二仙丹,或与其他补肾固涩药配伍,方如益肾方。本品可治慢性痢疾,取其有收敛和抗菌作用,常配莲子、芡实、罂粟壳等。此外,据报导有用100%金樱子浓煎液,内服治轻度子宫脱垂,有一定效果。处方举例水陆二仙丹(《洪氏集验方》):金樱子膏、芡实粉等各等分,酒糊为丸,每服6g,米汤或温开水送服。益肾方:金樱子15g,益智仁9g,覆盆子12g,狗脊12g,熟地6g,龙骨30g,牡蛎15g,茯苓12g,水煎服。:金樱根:为金樱子的干燥根,性味、功用和用量与金樱子同,都有收敛固涩作用,可代金樱子用。两者的区别是:金樱子多用于敛精止泻,金樱根多用于妇科血证、月经过多,方如金樱艾叶汤:金樱根30g,艾叶(炒)30g,鸡血藤30g,益母草60g,水煎服。能加猪肉或鸡蛋同煎更好。山乌龟苦;寒胃;肝经有小毒。散瘀止痛;清热解毒。主胃痛;痢疾;咽痛;跌打损伤;疮疖痈肿;毒蛇咬伤本属植物富含生物碱,有多种可药用,块根含多量瑟法丹质和轮黄藤宁,能清热解毒、镇静、理气止痛。具清热解毒。健胃止痛的作用,用于胃痛、溃疡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菌痢、肠炎、泌尿系统感染、败血病等多种疾病。主含四环三萜皂甙、甙元为齐墩果酸(Oleanolicacid),是提取齐墩果酸的主要原料。冬青:入肝肾。治疗细菌性痢疾报告60例(其中慢性菌痢4例)与56例的观察结果,治愈率分别为83.33%和96.4%.临床症状一般于1~8天内消失,大便培养转阴时间多数在2~7天左右。用法:用200%四季青注射液2毫升肌肉注射,每6小时1次;或用30毫升注射液加入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10%葡萄糖液中行静脉滴注。同时口服100%四季青糖浆,每次20~40毫升,日服3~4次。副作用:用药过程中,发现白细胞呈一时性下降,一般于治疗结束时下降至4000~5000/立方毫米,最低为2300/立方毫米,停药后1~2天即开始回升,恢复正常。极少数病例有恶心、呕吐及头昏等反应,静脉滴注时个别病例并发静脉炎。毛冬青功效与作用:1、对心血管有扩张作用,增加冠脉血流量而持久,作用大于硝酸甘油。毛冬青黄酮甙短期内重复应用,有快速耐受性,临床上连续应用效力即降低。2、对脂质代谢的影响:毛冬青注射液肌肉注射于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家兔,没有明显的降胆甾醇作用,预防性治疗与晚期治疗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均无作用,但早期重复治疗似略有减轻趋势。3、抗菌作用:初步抑菌试验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毛冬青极度敏感;变形、痢疾(弗氏)、绿脓杆菌亦属敏感。4、镇咳、祛痰作用:毛冬青水煎剂,对小鼠二氧硫引起的咳嗽,有镇咳作用,用小鼠酚红法证明有祛痰作用。功能:清热解毒、活血通脉。主治:因热感冒,肺热咳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外治烫伤。临床应用:1、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毛冬青对心绞痛有较好疗效。据报道,治疗100人次,其中显效率达50%左右,有效病例绝大多数在治疗1个多月左右症状显著好转,3个月后少数病人有些反复,但多数人较前减轻。有的地区发现大多数病人治疗1个月左右,心率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血清胆甾醇有所减低。2、治疗脑血栓形成有效:每日用毛冬青片60~90g煎汤服,并酌情注射毛冬青针剂,病情发展阶段适当用西药血管扩张剂,病情稳定期即停用西药。治疗6人次,用药后显效日最短者为4天,最长者为16天,基本治愈最长日为52天。但毛冬青只能起到疏导散瘀,从而改善组织供血(氧)作用,但不能代替脑细胞功能的锻炼和恢复。3、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据319例的分析,有效率为80.2%,其中治愈率占28.8%,显著好转者占18.8%。4、祛痰止咳作用:用治肺热咳嗽,本品单用,也可配黄芩,桑白皮等同用;此外,本品粉末油调,对治疗烫伤也有良好效果。用量:30~90g,外用:研末涂或煎浓汁泡洗。处方举例:1、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毛冬青根片90g,猪爪1只,煨服,每日一次《浙江民间常用中药》。2、治感冒,扁桃体炎、痢疾:毛冬青片15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附:毛冬青片。功能:清热解毒、止痛消炎。主治:牙周炎、疖痈,带状疱疹,脓疱疮。神曲来源:神曲是用面粉、杏仁、赤小豆等六种药物混合,经发酵后加工制成。处方:面粉75公斤、赤小豆3公斤、去皮杏仁3公斤、鲜辣蓼0.75公斤、鲜青蒿0.75公斤、鲜苍耳秧0.75公斤(用鲜嫩枝叶,去掉粗枝)。制法:1、先取面粉与杏仁混合,用石碾轧细过罗待用。2、取赤小豆粉碎成粗末,加水熬煮成粥。3、取鲜辣蓼、鲜青蒿、鲜苍耳秧,洗净切细段,加水煮烂,连同上药晾冷,共入搅拌机内,搅拌均匀,如水不足可增加适量的温开水,反复搅拌至成颗粒状。取出,置容器中,使之发酵(约48小时),发酵后揉坨,切成一厘米左右的小块,晒干即得。主要成分:含淀粉酶、酵母菌、乙种维生素闻、挥发油、甙类物质。药理作用:消食行气,健脾止泻、解表,可视为一种酶性助消化药,有健胃作用。功能:行气消食,健脾开胃。主治:食积不消,胃纳不佳。临床应用:1、用于健胃,治消化不良,属于寒滞者更适宜,有食欲不振、饮食积滞、胸腹胀满者常用之,配山楂、麦芽、党参、白术、方如健脾丸。2、用于健脾,治脾虚泄泻(常伴消化不良),配白术、陈皮、砂仁等。3、用于解表,治感冒而表现有伤食腹泻者(可见于胃肠型流行性感冒),配解表药。此外,神曲还可加入由金石药品组成之丸齐中,以增强胃力而助消化吸收(例如磁朱丸)。处方举例:健脾丸:神曲9g,山楂9g,麦芽12g,陈皮6g,党参6g,白术9g,枳实6g,水煎服。:福建尚产健胃曲(别名建曲、建神曲、范志曲、万应曲)。是用豆谷及其他多种药物混合加工,印压成块,发酵而成。干燥后呈扁长形方块,长6厘米,宽4.5厘米,厚2厘米。表面灰白色,有霉斑及虫蛀痕。体轻显疏松,断面粗糙,灰黄色至灰褐色,有草质纤维,气清香,味微苦。效用略同神曲,兼治伤风感冒,暑温痢疾。泄泻痢疾菖蒲。【傣药】兔丙眼(德傣):种子治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疡痈腹痛,痈疮肿毒;花治疟疾,痢疾,消渴,痔漏下血,丹毒,疔疮《滇省志》。  【傈僳药】鲁普咱:种子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疮疡肿毒《怒江药》。  种子(赤小豆):甘、酸,平。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用于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痈肿疮毒,肠痈腹痛。  红色赤豆入药治水肿脚气、泻痢、痈肿,并为缓和的清热解毒药及利尿药;浸水后捣烂外敷,治各种肿毒。 赤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叶冬青叶(苦丁茶)苦、甘、寒。清热解毒、清头目,除烦渴,止泻。用于头痛、齿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有消炎解暑、生津解渴、消食化痰、清脾肺、活血脉之功效。特别对软化血管、降血压、降血脂、促进全身代谢功能有独特功效。利湿,止痛。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急慢性肝炎,急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风湿关节痛,跌打损伤,汤火伤。《岭南采药录》:"清热毒。"《南宁市药物志》:"清凉解毒。治痧症,内热。熬膏可涂热疮。"江西《草药手册》:"清热利湿,消肿止痛。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肿痛,急性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跌打损伤,风湿病。"刺龙芽可用开水烫后生食、炒食、酱食,还可以做汤、做馅。疫痢:金银花常与生地黄、赤芍、丹皮、黄连、黄柏、白头翁等同用,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作用,可用以疫毒侵袭肠胃,与气血搏结,痢下鲜紫脓血,壮热口渴,烦躁不安,甚至神昏谵语。 赤痢:金银花常与黄连、赤芍、木香、马齿苋等同用,具有清热理肠、化滞和血作用,可用以湿热中阻、损伤肠络脂膜,下痢脓血,血多于脓,腹痛,里急后重。治疗细菌性痢疾及肠炎。肠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铁苋菜。算盘子黄天竹《西藏常用中草药》:治湿热痢疾,目赤肿痛,痈肿疮毒。治腹泻:用阔叶大功劳叶、茎、根,去粗皮,研细末,装胶囊,每粒0.3g,每次3粒,1日4次。治痢疾:阔叶十大功劳根、地锦草各12g,水煎服。治肠炎、痢疾:阔叶十大功劳茎15g、桃金娘根30g、石榴叶(或凤尾草)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磨盘草《本草求原》:"健脾,止泻,同米擂煮黄糖食。"圆叶节节菜全草痢疾。药物一:鲜马齿苋250克,红糖30克,白糖30克,将马齿苋捣烂取汁,加入红糖、白糖服之,一天分早中晚三次进行服用,一定要坚持下来。对红白痢疾效果好。药物二:石榴皮,白扁豆花,水煎过滤取汁,代茶频饮,本方有健脾利湿、涩肠止泻的功效。可用于治疗痢疾初起。这个针对所有的痢疾都是很有效果的。药物三:地榆,槐花,水煎,过滤取汁。加红糖,顿服。本方适用于治赤痢:若加白糖则可治白痢。 绿豆3粒,胡椒3粒,红枣2个。先将大红枣洗净,去核,与绿豆、胡椒共捣烂。敷于肚脐上。 功效:清热解毒,祛寒湿。用治小儿红、白痢疾。胡萝卜是碱性食物,所含果胶能使大便成形,吸附肠道致病细菌和毒素,是良好的止泻制菌食物。我们可以将胡萝卜熬成汤或者切碎都可以缓解治疗拉肚子。东北堇菜全草供药用,外敷可排脓消炎。清热解毒,消肿排脓。主要治疗主痈疽疔毒,目赤肿痛,咽喉肿痛,乳痈,黄疸,各种脓肿,淋巴结核,泄泻,痢疾等。治痢疾赤白相兼:山楂肉不拘多少,炒研为末,每服一、二钱,红痢蜜拌,白痢红白糖拌,红白相兼,蜜砂糖各半拌匀,白汤调,空心下。(《医钞类编》)。醋煮荷包蛋治痢疾。治疗细菌性痢疾  ⑴浓缩煎剂:取猫儿眼睛草1公斤,洗净切碎,煎煮2次过滤,浓缩至1000毫升,加适量防腐剂。成人每次5毫升,口服3次,儿童酌减⑵冲剂:每克相当鲜猫儿眼睛草12.9克。成人每次2~3克,日服3次,儿童酌减。共治疗急性菌痢79例,显效44例,有效13例;慢性菌痢急性发作1例,无效;慢性迁延性菌痢2例,显效1例,无效1例。平均体温恢复正常1.55天,便次复常2.17天,腹痛消失2.68天,右下腹压痛消失2.46天,里急后重消失1.97天,大便成形2.7天。实验室抑菌试验证明,猫儿眼睛草浓缩煎剂对痢疾杆菌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但其效能较合霉素为低。痢疾腹泻灰灰菜反枝苋治噤口痢疾:鸡内金焙研,乳汁服之。(《纲目》)。地参痢疾
红藤大活血)①《本草图经》:"攻血,治血块。"  ②《简易草药》:"治筋骨疼痛,追风,健腰膝,壮阳事。" ③《中药志》:"祛风通经络,利尿杀虫。治肠痈,风湿痹痛,麻风,淋病:蛔虫腹痛。" ④《湖南药物志》:"通经补血,强筋壮骨,驱虫。治跌打损伤,风湿疼痛,血晕,血淋,筋骨疼痛,疮疖,血丝虫病。" ⑤《闽东本草》"治心腹绞痛,赤白痢疾。" ⑥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肢节酸痛,麻木拘挛,水肿,血虚头昏。" ⑦《陕西中草药》:"抗菌消炎,消肿散结,理气活血,祛风杀虫。治阑尾炎,月经不调,崩漏,小儿疳积,蛔虫、蛲虫症。" 【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附方1 活血汤 组成:生地、红花、当归各一钱,槐花一钱八分,木通、地骨皮、陈皮、青皮、香附一钱,乌药、白芷各一钱,甘草。 主治:跌打损伤。 出处:《跌打损伤方》 附方2 复方活血汤 组成:柴胡15g,天花粉9g,当归9g,大黄30g,红花6g,炮穿山甲6g,甘草6g,桃仁50个(12g) 功用:活血化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瘀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者。 出处:《医学发明》卷三。指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毒素污染食物引起的急性胃肠炎,主要与夏季饮食不洁、冰箱里的生熟食不分开放置有关。可口服黄连素、喹诺酮类药物补液等治疗。止痢止泻。用于大肠湿热,赤白下痢,里急后重或暴注下泻,肛门灼热;肠炎、痢疾见上述证候者。长波叶山蚂蝗根:苦、涩,平。润肺止咳,驱虫。 用于肺痨咳嗽,盗汗,咳嗽痰喘,蛔虫病。 果实:微苦,涩,温。止血。用于内伤出血。 全草:用于目赤肿痛。【白药】佛居:全株外用于毒蛇咬伤,跌打损伤,皮炎,烫火伤;根用于腮腺炎,乳腺炎,淋巴结炎,肺结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蛔虫病;果实用于外伤出血《滇省志》。福基:树皮治疗水肿,内伤出血,咳嗽《滇药录》。【拉祜药】得若耐:根用于肺炎高热,肺结核久喘,胃痛,月经不调,跌打损伤《滇省志》。德糯耐:根、全株用于闭经,肝炎,心脏病,体虚,消瘦,贫血,内伤出血《滇药录》。【壮药】哇北仓:全株治疗腹痛,腹泻《桂药编》。【苗药】秀:功用同壮族《桂药编》。【傣药】细米油珠,哈芽派(德傣):根配伍治尿道炎《德傣药》。【侗药】求帮,Piudt bangh,尚美咪岑(Sangp meix miingc jenc):全草治白寸榜(寸白虫)《侗医学》。苣荬菜(野苦菜)主治协日热引起的口苦,发烧,胃痛,胸肋刺痛,食欲不振,巴达干包如病,胸口灼热,泛酸,作呕,胃腹不适。《河北中药手册》:清热解毒。治急性细菌性痢疾,治急性细菌性痢疾:苣荬菜一两,水煎服。大叶金花草(乌蕨)《广西中药志》:微苦,寒,无毒。【土家药】阉鸡尾(yan ji yi):全草治咳血,尿血,呕血,摆白《土家药》。线鸡尾:全草用于肝炎,肺痨,痢疾,吐血,便血,跌打外伤出血,风热感冒,扁桃腺炎,腮腺炎,食物中毒等症;外用治烫伤,外伤出血。肾炎草(马蹄草分布于云南。味微苦,性凉。归肾、膀胱经。清热,利湿,止咳,解毒。用于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支气管炎,痢疾,刀枪伤。1、治急、慢性肾炎,尿路感染:肾炎草30-60g。水煎服,白酒为引。(《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2、治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咯血,咳嗽:(1)马蹄草(甘草水、生姜汁、蜜蜂炒炙)25-50g。水煎服。(2)马蹄草(蜜炙)50g,五味子10g,甘草10g,生石膏20g,山青皮50g。水煎服。(《彝族药志》) 3、治刀枪伤:皱叶子干叶研末,撒伤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研末撒。肾蕨(圆羊齿、篦子草、凤凰蛋、蜈蚣草、石黄皮性味归经:苦辛,平。主治:治黄疸,淋浊,小便涩痛,痢疾,疝气,乳痈,瘰疬,烫伤,刀伤。该种为世界各地普遍栽培的观赏蕨类。块茎富含淀粉,可食,亦可供药用。肾蕨是传统的中药材,以全草和块茎入药,全年均可采收,主治清热利湿,宁肺止咳,软坚消积。常用于感冒发热,咳嗽,肺结核咯血,痢疾,急性肠炎等。木棉花功效:有清热利湿、解暑的功用。树皮有祛风除湿、活血消肿的功用。根有散结止痛的功用。 [4]  木棉除了观赏价值高,它的花、皮、根均有药用价值。将晒干了的木棉花煮粥或者煲汤,可以解毒清热驱寒去湿;木棉皮煮水也有清热、利尿、解毒等功效,对慢性胃炎、胃溃疡、泄泻、痢疾等有显著疗效。 中医偏方: [5]  1、治痢疾:木棉花、金银花、凤尾草各15克,水煎服。 2、治赤白痢疾:木棉花、茶叶各15~30克,水煎服。 3、治湿热下痢:木棉花15克,鱼腥草12克,刺苋头30克,水煎服。 4、治妇女月内风:木棉根二层皮60克,红花虱母头根30克,水煎冲酒服。 5、治肺癌、肠癌:木棉根15~30克,水3碗煎取大半碗温服。 6、治胃痛:木棉根或树皮30克,刺刁6克,水煎服。 7、治便后下血:木棉树皮30克,猪赤肉90克,煲汤服。 8、治痹症:木棉根30克,水煎服。中医学认为,腰果味甘,性平,无毒。可治咳逆、心烦、口渴。《本草拾遗》云:腰果仁主治渴、润肺、去烦、除痰。《海药本草》亦云:主烦躁、心闷、痰鬲、伤寒清涕、咳逆上气。碳水化合物11.6%,蛋白质0.2%,脂肪0.1%,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元素,具有有利水、除湿、消肿之功,可防治肠胃病、慢性痢疾等。“腰果”。它的营养十分丰富,含脂肪高达47%,蛋白质21.2%,碳水化合物22.3%,尚含A、B1、B2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其中的锰、铬、镁、硒等微量元素,具有抗氧化、防衰老、抗肿瘤和抗心血管病的作用。而所含之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其中油酸占总脂肪酸的67.4%,亚油酸占19.8%,是高血脂、冠心病患者的食疗佳果。腰果中维生素B1的含量仅次于芝麻和花生,有补充体力、消除疲劳的效果,适合易疲倦的人食用。腰果含丰富的维生素A,是优良的抗氧化剂,能使皮肤有光泽、气色变好。腰果还具有催乳的功效,有益于产后乳汁分泌不足的妇女。腰果中含有大量的蛋白酶抑制剂,能控制癌症病情。经常食用腰果有强身健体、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增进性欲、增加体重等作用。枫树(槭树根:苦,温。叶:苦,平。根:祛风止痛。用于风湿性关节痛,牙痛。 叶:祛风除湿,行气止痛:用于肠炎,痢疾,胃痛;外用治毒蜂螫伤,皮肤湿疹。 种子:祛风通络,利水,下乳. 【用法用量】根、叶25~50克。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相关条目 [3]  中药把根皮和树枝用于鸡爪的药材中,在膝关节发作时,将其放进水里熬完之后服用;当骨折的时候配合ogapy使用;具有消炎和解毒效果。佛甲草①《本草图经》:"味甘,寒,微毒。"  ②《贵阳民间药草》:"甘淡,寒,无毒。"  ③《浙江民间草药》:"味酸,性凉,微毒。"  功能主治清热,消肿,解毒。治咽喉肿痛,痈肿,疔疮,丹毒,烫伤,蛇咬伤,黄疸,痢疾。《岭南采药录》:"治红、白痢疾,水煎服;捣烂敷疮散毒。"《广州植物志》:"捣汁服能退热,止渴,止赤、白痢;作含漱药能消咽喉口舌肿;滴眼能消肿和角膜生斑翳。"千屈菜苦,寒。归大肠经。清热,凉血,收敛,止泻。治外伤出血,研末外敷。本品含千屈菜甙、没食子酸鞣质与胆碱、光千屈菜碱、光千屈菜定碱、光千屈菜胺等多种生物碱。花尚含牡荆素等。煎剂在体外能抑制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等,对痢疾杆菌尤为敏感。对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根煎剂用于慢性痢疾作为收敛或缓和剂。止血作用由于含鞣质所致。其根煎剂用于泻下或慢性痢疾作为收敛或缓和剂;此作用可能系其中所含之于屈菜甙、Fe2O3·XH2O与鞣质所引起,对肾、胃及循环系统无害。其提取物Salicairine能阻止人因服用根皮甙而引起之糖尿,但它本身不产生低血糖。《中国药植图鉴》:"止泻,治细菌性痢疾。"治痢疾:千屈菜三至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沙枣味酸、甘,性凉。归胃、肺、肝、脾、肾经。【维药】吉嘎旦:果实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泻痢疾;花用于胸闷气短,胃腹胀痛,咳嗽,食欲不佳《维药志》。吉哥带(果实),乌拜依拉(果实),吉哥带古丽(花):果实主治头痛,胃病,热性咳嗽,腹泻,可固精;花主治各种脑部病症,胸痛,气促,哮喘,气憋,肺脓疡,疟疾,脾损,清肝、脾,祛风,健胃,壮阳,可用于关节炎和肌无力《维医药》。露兜树,甘、淡、凉。效用:叶:发汗解表,清热解毒,利尿。根:治感冒发热,肾炎水肿,尿路感染、结石,肝炎,肝硬化腹水,眼结膜炎;果:治痢疾;咳嗽;果核:治睾丸炎,痔疮。孕妇忌服。露兜树的根可治感冒发热、眼热疼痛;叶芽可治烂脚;果可补脾胃、固元气、解酒毒.主治肝热虚火、肝硬化腹水、中暑等,并有降血糖功效;果核治睾丸炎及痔疮。椰枣(具有补中益气、止咳润肺、化痰平喘。其所含纤维素非 枣椰树,常柔软,不会对敏感的胃肠造成伤害,可治疗胃溃疡。用全生牛奶与去皮蜜枣浸泡即可,椰枣子的种籽含有丰富的男性荷尔蒙成份。  椰枣一般被誉为最有营养的干果,它被称为沙漠面包,椰枣的三分之二为糖分。古埃及人视椰枣的出产为丰收的象征,而罗马和希腊人则使用椰枣庆祝胜利和迎接凯旋的将士。我们知道全球的椰枣有600多个品种。椰枣中的糖分很容易被吸收和消化,所以他常常被用作治疗儿童的肠胃病。如果把椰枣汁和牛奶混合在一起饮用,也会对老人有益。椰枣与蜂蜜混合后,每日服用三次可以治疗儿童痢疾。另外,这种混合物也有利于儿童出牙。当然,在我们决定使用椰枣为孩子们食疗时,一定要选用质量上乘的椰枣,还要仔细洗干净。石苇(石樜),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甘,无毒。 ③《药性论》:微寒。 ④《贵州草药》:味辛,性平。 入肺、膀胱经。 ①《滇南本草》:入小肠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膀胱二经。利水通淋,清肺泄热。 治淋痛,尿血,尿路结石,肾炎,崩漏,痢疾,肺热咳嗽,慢性气管炎,金疮,痈疽。 ①《本经》:主劳热邪气,五癃闭不通,利小便水道。 ②《别录》:止烦下气,通膀胱满,补五劳,安五藏,去恶风,益精气。 ③《日华子本草》:治淋沥遗溺。 ④《本草图经》:炒末,冷酒调服,疗发背。 ⑤《滇南本草》:止玉茎痛。 ⑥《纲目》:主崩漏,金疮,清肺气。 ⑦《植物名实图考》:治痰火,同瘦肉蒸服。 ⑧《闽东本草》:治痢疾。体外实验表明,石苇对痢疾杆菌、尤其是福氏杆菌以及肠伤寒杆菌、副伤寒甲、乙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全生指迷方》石韦汤) ③治痢疾:石韦全草一荫,水煎,调冰糖五钱,饭前服。治热痢口渴,小便赤痛带血,吐血,衄血或崩漏:鲜旋鸡尾30-90克,水煎服或代茶饮。蟛蜞菊 (蟛蜞花、路边菊)多年生草本,矮小。茎匍匐,《本草求原》:"甘淡,微寒。"  ②《福建中草药》:"微咸,凉。"归肺经;肝经;胃经;大肠经。主治:感冒发热;咽喉炎;扁桃体炎;肋腺炎;白喉;百日咳;气管炎;肺炎;肺结核咯血;鼻衄;尿血;传染性肝炎;痢疾;痔疮;外用治疔疮疖肿。《福建中草药》:"清热解毒。治白喉,百日咳,肺痨发热咳嗽,痢疾,肝火旺盛,烦热不眠,咽喉肿痛,齿龈炎。"鬼针草,【归经】肝、肺、大肠经。①《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②《泉州本草》:性温,味苦,无毒。清热,解毒,散瘀,消肿。治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中国药植图鉴》:煎服,治痢疾,咽喉仲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道扩张等症。有解毒,止泻,解热功效。近用治盲肠炎。《泉州本草》:消瘀,镇痛,敛金疮。治心腹结痛,产后瘀血,月经不通,金疮出血,肠出血,出血性下痢,尿血。治痢疾:鬼针草柔芽一把。水煎汤,白痢配红糖,红痢配白糖,连服三次。(《泉州本草》)。海金沙草:甘、咸,寒。归膀胱经、小肠经。功能:清热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白浊,白带,肝炎,肾炎水肿,咽喉肿痛,痄腮,肠炎,痢疾,皮肤湿疹,带状疱疹。治赤痢:海金沙全草二至三两。 水煎,日服一至三次。 (《福建民间草药》)。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尿路感染,尿路结石,肾炎水肿,感冒发热,小便短赤,肠炎,痢疾。落地生根(打不死、脚目草)淡、微酸、涩,凉。肺;肾经。解毒解毒,消肿,活血止痛,拔毒生肌。外用治痈疮肿毒,乳腺炎,丹毒,瘭疽,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烧烫伤,中耳炎。凉血,止血。治吐血,胃痛,关节痛,咽喉肿痛;肺热咳嗽,乳痈,乳岩,疔疮,溃疡。---(傣药)完胡埃,枉吠:全株治乳痈,中. 耳炎,关节痛,疔疮,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鲜根治腹泻,痢疾《滇省志》。杨梅(圣生梅、白蒂梅、树梅)性味甘酸,温。  归经入肺、胃经。  功能主治生津解渴,和胃消食。治烦渴,吐泻,痢疾,腹痛,涤肠胃,解酒。果实治心胃气痛,痢疾,吐泻;  树皮  功能主治能止血治痢,外用治刀伤出血,跌打伤,筋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生啖、浸酒、腌食或烧存性研末。外用:捣敷、烧存性研末搐鼻或调敷。治痢:杨梅烧服之。(《普济方》杨梅方)杨梅用陈酒浸(酒越陈越好),每日食一两枚,一日两次,治痢疾。还阳草也有叫还魂草《陕西草药》:"苦涩,凉。"性味:叶:含当归素:有抑制中枢神经作用;带柄之煎剂,有降血压作用。效用:地上部或全草:有清热,利尿,强壮,催乳之效。治高血压,低血压,动脉硬化症,狭心症,心悸,糖尿病,肝病,肝硬化,感冒,气喘,蓄脓症,胃肠病,风湿病,坐骨神经痛,失眠症,乳汁不足,肺癌,胃癌。《陕西草药》:"收涩,消肿。治痢疾,泄泻,喉炎,跌打损伤,红肿疼痛。"《贵州药植目录》:"补虚,止咳,清热,止血。治虚弱咳嗽,刀伤出血。"一点红(羊蹄草)味苦;性凉。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肺炎;乳腺炎;肠炎;菌痢;尿路感染;疮疖痈肿;湿疹;跌打损伤。《广东中药》Ⅱ:清解大肠湿热,凉血生肌,消肿拔毒。治痢疾、脱肛(配火炭母),麻疹后热毒内困,赤眼,疮疖肿毒,湿疹痒痛,乳疮(外洗或捣敷),小儿生殖器红肿(外洗或内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抗菌消炎。治急性上呼吸道炎,肺炎,扁桃体炎,口腔溃疡,乳腺炎,慢性盆腔炎,痢疾,腹泻,毒蛇咬伤。朱蕉味甘淡,性凉。归肝、肺经。种子:味苦涩,性平。有毒。叶:味甘淡,性凉。归肝、肺经。可清热,凉血,祛瘀,止血,止咳,通经,散瘀止痛;用于跌打肿痛,风湿骨痛,紫癜症,胃出血,肝病,吐血,便血,叶治咳嗽,肺结核咯血,尿血,痔疮出血等症。肠炎、痢疾 组成:朱蕉干根37.5克  石榴皮18.8克  鲜马齿苋56.3克  红糖18.8克 用法:水6碗煎3碗,去渣,加红糖溶化调匀,分3次服,连服3~5天。用朱蕉根、石榴皮、马齿笕、红糖,放在一起泡水喝,能够治疗肠炎和痢疾等疾病。朱蕉还有能够治疗胆结石,肾脏炎症,水肿等症状,药用价值十分巨大。蕺菜(鱼腥草,岑草、蕺、菹菜)味辛,性温,有小毒。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基诺药杷咖睹:全株治肺炎,支气管炎《滇省志》、《民族药志一》。桑别达雌:根或全草治扁桃体炎,肺炎,气管炎,痢疾,乳腺炎《基诺药》。 僳药擦杯肋:根茎治消化不良《滇省志》。擦败俄:茎、叶治扁桃体炎,肺脓疡,肺炎,支气管炎,泌尿系感染,肾炎水肿,肠痢疾等症;外用鲜草捣敷治痈疖肿毒,毒蛇咬伤等症《怒江药》。擦,杯学,擦杯肋:根主治消化不良;全草主治咳喘,咽喉痛,痄腮《民族药志一》。 左氧氟沙星片,适应症为本品适用于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轻、中度感染:1.呼吸系统感染:急性窦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社区获得性肺炎;2.泌尿系统感染:急性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等;3.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炎、宫腔感染、子宫附件炎、盆腔炎(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合用甲硝唑);4.皮肤软组织感染:传染性脓疱病、蜂窝组织炎、淋巴管(结)炎、皮下脓肿、肛周脓肿等;5.肠道感染:细菌性痢疾、感染性肠炎、沙门菌属肠炎、伤寒及副伤寒等;6.其它感染:外伤、烧伤及手术后伤口感染、腹腔感染(必要时合用甲硝唑)、乳腺炎、胆囊炎、胆管炎、骨与关节感染以及五官科感染等。宽叶落地生根不死鸟是最常见的多浆植物。其叶片肥厚多汁,边缘长出整齐美观的不定芽,形似一群小蝴蝶,飞落于地,立即扎根繁育子孙后代,颇有奇趣。用于盆栽,是窗台绿化的好材料,点缀书房和客室也具雅趣。全草(落地生根):微酸、涩,凉。消肿,活血止痛,拔毒生肌。外用于痈肿疮毒,乳痈,丹毒,中耳炎,痄腮,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烧、烫伤。全草(落地生根):微酸、涩,凉。消肿,活血止痛,拔毒生肌。外用于痈肿疮毒,乳痈,丹毒,中耳炎,痄腮,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烧、烫伤。 [4]  【佤药】打不死,生根草:全株治疗腮腺炎,乳腺炎,痈肿疮疖,骨折《中佤药》。 【傣药】亮胡埃(西傣) :叶、根治痢疾,腹泻,腰扭痛,便血,烧烫伤《滇药录》。完胡埃,枉吠:全株治乳痈,中. 耳炎,关节痛,疔疮,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烧烫伤;鲜根治腹泻,痢疾《滇省志》。完胡埃:全草治烧伤,烫伤,腹泻,痢疾《傣药志》。打不死,完胡埃:叶、根用于烧伤烫伤,腹泻,痢疾《傣药录》。 【傈僳药】登麻喜:鲜叶、根治疗吐血,刀伤出血,胃痛,关节痛,咽喉肿痛,乳痈,疔疮,溃疡,烫伤《怒江药》。盖没:功用同傣族《滇省志》。 【景颇药】Mi nye chi:治痈,疮,乳腺炎,跌打损伤,骨折,烧烫伤《德宏药录》。 【德昂药】打不死:功用同傣族《滇省志》。南多:功用同景颇族《德宏药录》。 【白药】打不死,接骨草:全草或根治吐血,刀伤出血,胃痛,关节痛,咽喉肿痛,乳痈,疔疮,溃疡,烫伤《大理资志》。【崩龙药】打不死:全草用于水火烫伤,跌打损伤,疮疡肿毒《德宏药志》。 【壮药】沾些(canhcen) :治疗烧烫,痈疮肿毒。 【基诺药】侧革拉剥夺:全草外用治腮腺炎,乳腺炎,烧伤,烫伤,骨折《基诺药》。忍冬忍冬藤)甘,寒。《别录》:甘,温,无毒。  《药性论》:味辛。  《本草拾遗》:小寒。  《本草再新》:味甘苦,性微寒。  【归经】归肺、胃经。  《要药分剂》:入肺经。  《本草再新》:入心、肺二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疏风通络。该品所含的木犀草素在1:350,000浓度时可抑制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生长。对卡他、白色念珠、伤寒、痢疾、变形等菌亦有抑制作用。忍冬地上部分50%煎剂,用平板挖沟法,对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绿脓杆菌具抑制作用;茎叶50%鲜汁对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抑制作用,但弱于干的整个地上部分。在体内亦有较强的抗感染作用。对H.S u-is病毒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剂量20mg/kg×7d,能明显抑制大鼠植入羊毛球所致的发炎过程。  金银花藤叶(忍冬藤):内含抗菌有效成分以绿原酸、异氯酸和木犀草苷为主,对畜禽的多种至病的病菌、病毒有抑制作用。在动物饲养过程中若能添加一定剂量的金银花藤叶(忍冬藤)粉煲水,对预防和治疗动物的温病发热、风热感冒、咽喉炎症、肺炎、痢疾、 肿溃疡、丹毒、蜂窝组织炎等症均有相当好的作用。  另外,金银花藤叶煲水对小儿湿疹、皮肤瘙痒也有很好的作用。治疗细菌性痢疾及肠炎。沙枣味酸、甘,性凉。归胃、肺、肝、脾、肾经。【蒙药】果实用于身体虚弱,神志不宁,消化不良,腹泻;树皮治胃痛,泄泻,白带,外用治烫火伤,外伤出血;叶治痢疾,腹泻,肠炎;花治咳嗽,喘促《蒙植药志》。则给德-吉木斯:果实用于脾胃不和,腹泻,身体虚弱,骨折;树皮治慢性支气管炎,胃痛,肠炎,白带,外用治烧烫伤,止血《蒙药》。大叶金花草(乌蕨)《广西中药志》:微苦,寒,无毒。①《峨帽药植》:根状茎:消火退热。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全草:止咳。治伤风感冒;外用治九子疡,消肿毒。 ③《广西中药志》:叶:治热咳吐血,红白痢疾,解毒;外治跌打出血,水火烫伤,疮疡烂肉等证;根:治亦白痢。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全草:清热,解毒,利湿。治流感,感冒,咳嗽,扁桃体炎,腮腺炎,肠炎,痢疾,皮肤湿疹。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2两;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研末撒患处。 选方 ① 治中暑发痧:鲜乌韭叶四两。捣烂绞汁服。(《福建中草药》) ② 治痢疾:鲜乌韭全草、鲜水娱蚣全草各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③ 治肝炎(急性黄疽型和无黄疸型传染性肝炎):乌韭全草三两。水煎汁分三次服,连服十至十五剂。(《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④ 治急性支气管炎:乌韭鲜叶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⑤ 治吐血、大便下血、尿血:雪仙草根茎三至五钱(鲜品加倍)。水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⑥ 治白浊、湿热带下:乌韭鲜全草一至二两。捣烂绞汁,调米泔水服。(《福建中草药》)   ⑦ 治对口疮:乌韭鲜叶,以蜜或盐同捣外敷。(《福建中草药》)   ⑧ 治乳痈:乌韭根茎一两.水煎,冲黄酒服;鲜叶捣烂敷患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⑨ 治结合膜炎:乌韭全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⑩ 治牙疳:雪仙草根茎烧灰存性三钱,冰片一分。共研细末,搽患处。(《江西民间草药》)   ⑾ 治脚癣糜烂:乌韭全草水煎熏洗。(《福建中草药》)   ⑿ 治跌打损伤:雪仙草根茎三至五钱。酒煎服。(《江西民间草药》)   ⒀ 治跌打刀伤出血或肿痛,或伤口溃烂:大全花草叶,石仙桃叶,共捣烂敷患处。用大金花草干粉撒布伤口,能止血,生肌,收口。(《广西中草药》)   ⒁ 治汤火伤:大金花草叶捣烂或研末,冷开水调敷患处。(《广西中草药》)   ⒂ 治毒蛇咬伤:乌蕨根茎捣敷并煎服。(《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⒃ 治狂犬咬伤:鲜乌韭根茎五至六两,用铜器水煎,空腹服,连服数日。服药期间环境必须安静。(《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⒄ 治菜虫药(即雷公蘑、黄柴树根)中毒(辅助治疗):乌韭全草五至六两。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临床应用 治疗菌痢、肠炎鲜金花草叶2钱,嚼碎吞服,每天2次;或用50%金花草煎剂10~20毫升,日服3次;亦可晒干研粉,每次6分,日服3次。治疗103例,98例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