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榆社崇圣寺塔(元明清-三座)

 安东老王 2018-09-18

一、崇圣寺砖塔

年代:明;形制、特点:八角五级密檐式砖塔;现状:塔刹已毁 ,近年修复,2006国保附属

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塔(明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崇圣寺砖塔,位于晋中市榆社县河峪乡上赤峪村禅隐山山坳,坐落在崇圣寺山门左前方约五十米处的一片崖边平地上。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的附属建筑。 

  砖塔坐北面南,塔身砖砌实心,八角五级密檐式,塔通高约八米,底层直径约二米。塔刹已毁。塔基两层平砖露出地面,其上塔座为简装须弥座。第一层塔身占到塔高一半,塔身南面中间曾砌有塔铭,已失。原塔铭上部辟一拱券形小龛,其余素面。五级腰檐下均在转角处砌装仿木构铺作。

  相关资料:崇圣寺所遗存的古塔残损较为严重,现场能够明确辨认的古塔有三座,疑似古塔一座,共有四座古塔:一座砖塔;两座石塔;一座只剩一块塔铭。

  崇圣寺初名崇严寺,又名禅山寺,位于榆社县城西三十公里河峪乡上赤峪村禅隐山坳,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创建于唐,宋嘉佑年间改名崇圣寺,南宋毁坏于兵火,金大定十五至二十六年(1175—1186)重建。元,明,清均有修葺,金清建设碑若干通。寺院坐北向南,存殿宇、亭台廊房、僧舍五十间。另有元代石塔两座、明代实心砖塔一座。在寺东面有白龙庙,南面有戏台。寺地嶂峰重叠,河壑险峻,白云缭绕,松柏交翠,风景优美,古为县八景之一。

    图片资料:新浪博友中国国保; 唐晋;赏析文字:中国国保


 

崇圣寺砖塔赏析


一、修复前的砖塔 

 山西榆社崇圣寺砖塔(明·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崇圣寺塔群之砖塔,始建年代未知,现存塔身为砖砌实心,外观形制为八角五级密檐式,塔身通高约8米,底层直径约2米。塔刹已毁,形式不知。五级腰檐下均在转角处砌装仿木构铺作,但是仿制的构件不太精细,从铺作形制上看去,可能为明代建筑。

 

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砖塔(明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此塔外观上有两个细部显得有点奇怪:(1)塔座须弥座的束腰砖竟然是殿屋的脊饰砖;(2)塔身第一、二层腰檐之间又叠涩出一条“檐”,因其位置恰在两层腰檐的正中间部位,而且上部又涩了回去,所以不敢贸然说是平座。但是如果暂且认定它是塔檐的话,那么其“八角五级”的塔身又不能成立,所以这个只能存疑。我倾向于认为此为平坐。这个“小动作”使得本来很规矩的一座密檐式塔,成为了一座“异型塔”。

 

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砖塔(明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该砖塔的方位随寺院坐北面南,塔基两层平砖露出了地面,其上的塔座为简装须弥座,座上的罨牙砖、合莲砖、束腰砖(即殿屋脊饰砖)、仰莲砖、罨涩砖和第一层方涩平砖均雕饰花纹,纹样美观。

 

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砖塔(明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第一层塔身高上,占到整个塔高的一半,塔身的南向正面中间部位曾砌有塔铭,已失。原塔铭上部辟一拱券形小龛,深入塔芯,可能里面供奉有佛像。其余素面。

 

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砖塔(明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五级腰檐下装设的仿木构铺作基本一致,差别只在于:第一层檐下柱头设阑额和普柏枋且相交出头,而其余各层柱头没有阑额,只设普柏枋,且相交不出头;顶檐下只砌装檐椽而不设飞椽。


 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砖塔(明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砖塔(明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精美的砖雕


山西榆社崇圣寺砖塔(明·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榆社崇圣寺砖塔(明·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榆社崇圣寺砖塔(明·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高清大图

山西榆社崇圣寺砖塔(明·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榆社崇圣寺砖塔(明·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榆社崇圣寺砖塔(明·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二、修复后的砖塔

山西榆社崇圣寺砖塔(明·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榆社崇圣寺砖塔(明·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榆社崇圣寺砖塔(明·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榆社崇圣寺砖塔(明·国保)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二、崇圣寺石塔

年代:元元统三年(1335);形制、特点:八角经幢式实心石塔;现状:曾为残件,现修复

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石塔(两座·元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崇圣寺石塔,共两座,位于晋中市榆社县河峪乡上赤峪村禅隐山山坳,坐落在崇圣寺山门西侧。

  塔建于元代,为僧人塔塔,遗存古塔残损严重。两石塔已塌毁,构件散落,幸塔铭尚存。在砖塔的右侧,残留两座已塌毁的石塔,与砖塔大致呈东西向一字排列。所幸两座石塔的塔身均完好无损,塔身上有铭文,其中一座塔身铭文上有“大元国元统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公元1335年)的明确落款。从残存的构件来看的话,这两座石塔形制基本相同,均为单层亭阁式塔。甚至残留的构件形制也相仿,故而可以认定两塔都是元代石塔。

  重编本卷时,发现其中一座元塔现已修复。图片资料:本卷资料库


  相关资料:崇圣寺创建于唐,元至正十年(1350年)重建。该寺坐北朝南,依山势而建,北高南低,错落有致。寺分上、下两院,总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上院释迦佛大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六椽,单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53平方米。气势雄伟,造型古 朴,结构合理,为元代遗构。东西罗汉殿、东西护法殿、南殿,各有特色,为后代所建。下院有山门、法堂、方丈室,为明清时修建,保存完好。寺院西侧有元代石塔两座,明代五层砖塔一座。

  崇圣寺释迦佛大殿继承传统式梁架结构体系,表现出发展到成熟的元代建筑特点。崇圣寺,初名崇严寺,又名禅山寺。位于榆社县城以西30公里的禅隐山坳。创建于唐,宋嘉佑年间改名崇圣寺,南宋毁于战火,金大定十五年至二十六年(1175—1186年)重新修建,元、明、清均有修葺。寺院坐北朝南,分为上、下两个院落,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过殿(南殿)、大雄宝殿及厢房等,寺庙西南有明代实心砖塔1座,元代石塔2座。东面有 白龙庙,南面为戏台。建筑面积1840多平方米。大雄宝殿,建于金代,元至正九年(1349年)重修。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栱五铺作,单抄 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乳栿用四柱。南殿内保存有元代壁画。寺内还保存有唐代石刻造像六尊。寺于2006年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圣寺石塔现状图片资料

一、石塔散落的样子

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石塔(两座·元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石塔与砖塔的位置图  


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石塔(两座·元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石塔之一的塔基    

 

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石塔(两座·元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石塔主要构件尚在

 

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石塔(两座·元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塔身为八棱柱

 

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石塔(两座·元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山西榆社崇圣寺石塔(元代两座)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晋中榆社崇圣寺石塔(两座·元代) - 安东老王 - 安东王府


  在崇圣寺山门内,还残留一件石刻塔铭,铭曰“弟十九代长老顺公灵塔”,塔铭其他内容也很详细,当时没带纸笔,以为塔铭字迹清晰,拍一张近照(下图)回去,完全可以辨认,遗憾的是照相机不做主,回来以后怎么也无法通顺地识读出铭文来。幸而塔铭的落款时间清晰“正德十二年六月十六日”(公元1517年)。
     这块塔铭被当作了顶门石抵在门后。


二、现已修复的石塔

山西榆社崇圣寺石塔(元代两座)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榆社崇圣寺石塔(元代两座·残件)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榆社崇圣寺石塔(元代两座·残件)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图片:轩剑的相册


山西榆社崇圣寺石塔(元代两座·残件)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图片:新浪博友·唐晋


附:榆社崇圣寺古建筑
山西榆社崇圣寺石塔(元代两座·残件)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榆社崇圣寺石塔(元代两座·残件)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榆社崇圣寺石塔(元代两座·残件)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山西榆社崇圣寺石塔(元代两座·残件)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