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蒿里行》,奸雄曹操也曾如此愤青,如此纯真

 大雪风飞扬 2018-09-18

上一章说了汉末老兵的悲惨生活,今天一笑就请出一位名人,让他以自己的亲眼所见,来和大家说说汉末乱世的惨像。

《蒿里行》,奸雄曹操也曾如此愤青,如此纯真

《蒿里行》 曹操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奸雄曹操也曾如此愤青,如此纯真

《蒿里行》,奸雄曹操也曾如此愤青,如此纯真

《蒿里行》赏析

《蒿里行》主要是写东汉末年军阀混战,造成人间地狱的情景。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孟津,乃心在咸阳”四句,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背景——十八路联军齐聚孟津讨伐挟持汉献帝的董卓。

接着笔锋一转,“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写出联军表面喊着同一口号但实际各怀私心的情形,表现在行动上就是谁也不肯打头阵,逡巡不前。“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更是把联军的内讧淋漓尽致的写了出来。为什么会这样呢?下一句就揭示了根本原因:“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原来连联军的发起人都是为了争权夺利——袁绍的堂弟袁术在淮南称帝号,袁绍谋立傀儡皇帝在北方刻了皇帝印玺。

可真正遭罪的是谁呢?是征战的将士和普通老百姓啊!盔甲生虫,遍地白骨、田地荒芜……当时的曹操还是一个胸怀天下的忠贞之士,看到这些他忍不住发出了感时悯世之叹,“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其中,“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以其写实的惨烈,成为了千古名句。清代陈祚明曾说:“白骨四句悲凉,笔下整严,老气无敌。”方东树也说:“铠甲四句,极写乱伤之惨,而诗则真朴雄阔远大。”

在中国文学史上,曹操是第一个用五言来反映广阔现实生活的人。明代钟惺评价他是“汉末实录,真史诗也”。曹操诗“闵时悼乱,歌以述志”,“吟咏性情,记述事业”真实反映了人物的事业、经历、思想和感情,并通过这实录了汉末数十年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内容大多有史实依据,极为真切可信,而且曹操的诗歌感情沉郁悲怆、格高调响,形成了曹操诗歌现实主义的显著特色。钟嵘评曹操的诗也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下》)

《蒿里行》,奸雄曹操也曾如此愤青,如此纯真

《蒿里行》,奸雄曹操也曾如此愤青,如此纯真

《蒿里行》,奸雄曹操也曾如此愤青,如此纯真

曹操的多面人生

在《三国演义》和传统的戏曲里面,曹操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我们今天看到的《蒿里行》,又完全是一个正义感爆棚,关心民间疾苦的曹操,给人感觉非常正面。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就不得不说是民间小说戏曲对于人物的简单化处理了。我们知道现实中每个人都是复杂的,有多个面的,但我们在写文学作品的时候,考虑到读者、观众的接受能力,有时也是为了让人物个性更鲜明,或者是让故事快点讲完讲清楚,故意只突出写人物一个方面。

稍微动脑子想想:曹操作为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一个能够建立起三分天下之一的枭雄,怎么可能只会有坏的一面?

所以,今天一笑就初步为你分析一下曹操的双面性:

1、欺君与忠君

早期的曹操还是忠于汉帝的,从《蒿里行》可以看出,他之所以参与讨伐董卓,也是基于董卓劫持汉帝,窃取大权而来的。他的首席谋士荀彧也是看中他这一点才投奔他的(荀彧上表曹操:“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但当他奉迎献帝迁都许昌,尝到了“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好处后,也看见了汉帝的懦弱无能后,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野心,一步步走上了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政权的道路。最后甚至公然在汉献帝面前杀其怀有龙种的妃子(董贵人),号魏王,请加九锡(九锡是中国古代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是最高礼遇的表示,通常是天子才能使用。史上加九锡者,几乎都谋朝篡位了)。汉献帝曾对大臣说:“我也不知我的性命还能延续到何时!”。

2、残暴与仁慈

在《蒿里行》里面,曹操写出了千古名句“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他在其他诗作里,也表达了希望有一个“王者贤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人民富足的“太平盛世”的愿望。而且在连年征战之时,也实施了一些仰制豪强、减轻人民负担的开明措施。例如攻破下邳后,曹操首先想到的是先差人进城安民,稳定民心;击败袁绍之后,深感河北百姓之苦,尽免其当年赋税。攻冀州时,号令三军不得骚扰百姓,如有杀人鸡犬者同杀人之罪等。

但曹操的残暴也是出了名的。在讨伐黄巾时,曹操曾“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衣带诏事件泄密后,诛董承等五人并全家老小,死七百余人。后来又杀伏完、穆顺宗族共二百余口以及伏皇后,伏皇后所生的两位皇子亦以毒酒毒杀。

3、 多疑与大度

曹操的多疑,故事就多了。最出名的就是错杀吕伯奢一家,杀了以后还振振有词:“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华陀本来要帮他医治脑疾,需要做开颅手术。但曹操以为要杀他,不由分说就把华陀给杀了,搞的中国医学出了一个断层,到后来曹操头疾发作无人能治,真是NO ZUO NO DIE。

但有时候曹操又大度得让人吃惊。例如陈琳曾写檄文(声讨书)痛骂曹操以及他祖宗,抓到陈琳后,曹操还问:“陈琳啊,你骂骂我就算了,你骂我父母干什么?”。陈琳回答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啊。”曹操居然原谅了他,还请陈琳做了司空军师祭酒。还有陈宫,尽管誓死不降,曹操仍善待其家人,奉养终身。

官渡之战时,曹操部下和朝中不少人暗中给袁绍写信通好,袁绍兵败后,这些信件落到曹操手里,写信的人都惶恐不安,曹操将这些信件全部烧掉,还说:“当时袁绍强大,连我自身也难保,何况诸位!”——不得不说,这一手玩得漂亮。(其实,这一手曹操也是向汉光武帝刘秀学的)。

总的来说,曹操的双面性,大多是出于政治需要,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转移。作为汉末三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没有这样的双面性,也成不了大事。

PS:由此我们还可以学到一点:我们看人,千万不要只看一面,只有多方面的了解,才能真正认识、看清一个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