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湖洞庭西山行(下)--湖村篇

 上海阿华头 2018-09-18
太湖洞庭西山行(下)---湖村篇

                太湖洞庭西山行(下)--湖村篇

                              作者:阿华头

 

上一篇我写到了太湖洞庭西山的山色,这一篇,我要写的是太湖洞庭西山的古建筑与古村落。这天上午,我们从太湖西山缥缈峰下来,就赶回度假村用餐,然后午睡片刻,就又坐上大巴士,去看那开放不久的西山雕花楼了。一路上,西山的民居不断地朝我们身后飞驰而去,西山虽说是江南农村,但是这里的民居,显然不像江南农村一些已经非常富庶的地方那样,盖起了三上山下不洋不中的楼房,而清一色的是传统的灰瓦白墙有高大门楣与围墙的江南民居。


我们以前只知道苏州东山有坐雕花楼,好像是民国初期的建筑,还称不上古建筑,其雕刻精美、结构奇巧,被称为“江南第一楼”。它是在上海做棉纱生意发了财的金锡之、金植之兄弟为孝敬母亲而建造的一座豪宅。对于东山雕花楼,我留下的印象是,建筑奢华到了极致、主人一定非常富有。如果说还有什么印象的话,那就是在东山雕花楼门口的一次不愉快经历。87年冬天,市读书指导委员会在西山疗养院展开全体委员会议,在返回上海的途中,经过东山,参观雕花楼完毕,市委宣传部的一位老领导在门口买了一竹筐金灿灿的柑橘上了车,大伙一问,价钱非常公道。市总工会副主席张伟强见状,就让我下车给每个委员买了一竹筐金灿灿的柑橘。车行途中,市委宣传部的那位老领导把他买的柑橘分发给大家品尝。真是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原来这金灿灿的柑橘,居然没有一丝甜味,也没有一点酸味,就如白开水一般哦。后来,我吸取教训,再也不在旅游景点买东西了。就是要买,也得亲口尝一尝了。


现在,我们来到了被称作苏雕艺术博览馆的西山雕花楼,有幸踏访这座“雕栏玉砌”的古民居,聆听宋朝名将重臣徐徽言封尘弥久的故事,兴奋的心情自不待言。因为西山雕花楼,毕竟比东山雕花楼有者更厚重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西山雕花楼,又称为徐氏仁本堂,坐落于古城苏州西山脚下,分老屋和新屋。老屋分五进七落七天井,始建于清中期乾隆年间;新屋为三进五落、二十底十六楼,建于清咸丰后期,距今已经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整个建筑集康熙、乾隆、道光、咸丰四个年代的建筑风貌于一身,反映了江南清代建筑雕刻艺术的传承演变,经徐氏后人的一脉相传,是苏州现存的三座雕花楼中保存最完整、历史最为悠久的一座。


一进西山雕花楼,我手里的佳能相机就一刻没有停过。我惊叹满眼都是砖雕、木雕、石雕的艺术精品。全楼上下,凡是有木结构的地方,完全被各种栩栩如生的木雕花饰所包围;房屋的梁柱上、门楣上、窗扇上处处为精工细作的木雕;门楼上、照壁上、墙体上凡是有砖的地方,又布满了秀美的砖雕。大到数尺长的砖雕匾额,小到盈寸的木雕花窗,或是花鸟鱼虫,或是轶事典故,无不活龙活现。在这座二千五百多平方米的青堂瓦舍的雕花楼里,集中了三千多件木、砖、雕刻作品,如此繁复的雕刻工程,竟无一雷同,而雕刻手法上既有浮雕,又有镂空雕,堪称为一座雕花艺术殿堂。当然,文革的遗迹在这里也有展示,有些木雕,居然被那些带着红袖标前来扫四旧的家伙弄得面目全非;一个天井的墙壁上,还可以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当年用红色染料涂写的伟人语录。在西山雕花楼里,是我这次到西山拍照最多的地方,后来,我来到西山雕花楼的楼房上,推窗而望,远处西山缥缈峰依稀可见,近处,居然看到了生长在屋顶上而且是盛开的凌霄花。所有这些,全部被我一一收入镜头。


徐氏仁本堂,深深吸引着人们争相拜访的又一原因,便是宋代名将之一、名垂传远的忠壮公徐徽言的忠烈义举。徐徽言曾于岳飞齐名,是南宋主战派将领之一,最后在战场上捐躯殉国,其侄徐吉卿也是一位智勇双全的爱国忠臣。叔侄二人成为了因而成为徐氏仁本堂族人中最为荣耀、最为敬重的祖先。在徐氏新老两只祠堂内,都有专门供奉忠壮公徐徽言的神位,老屋也被称作将军府。大祠堂青宫后面,挂有弘扬徐徽言的“忠贯日月”、“永垂青史”的牌匾,每逢过节,仁本堂正厅必悬挂忠壮公徐徽言尊像。


徐氏仁本堂有个非常大的前庭花园,里面有亭台楼阁,鱼池花木。我们参观完毕,便在这里歇息,同行的沈静波前辈,还热情地在这里为我留影。这里有个茶食供应的店堂间,里面出售的青梅,价钿公道,吃口爽脆。出得徐氏仁本堂,门口有村民在卖这里独有的青种枇杷,同伴买来给大家尝鲜,只觉得入口就有清香。于是,心里就有想带些回去的念头。当天回到度假村,晚上就到镇上的商店买来了好几斤散装的,更加新鲜的甘草青梅。青种枇杷就打算明天上午,到明月湾古村去买了。早晨,迎着初夏的阳光,我们来到了太湖之滨的明月湾。明月湾古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太湖西山岛南端,因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吴王、西施在此赏月而得名。历史遗存丰富,有数千米长的石板街、有千年树龄的古香樟,还有黄氏宗祠、敦伦堂、礼和堂、裕耕堂、邓氏宗祠、古码头、明月寺等多处明清建筑,是江南水乡农耕文明世代传承的生动再现。


一进明月湾村口,沿河的古香樟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古香樟高 25米,胸径2米,寿已1200年,仍十分茂盛。我猛然想起,86年我曾经来到过这古樟树下的。那时候的古香樟,树冠比现在要大得多,树上下垂着长长的,呈“U”字型的藤蔓,我与那些快乐的演讲员,614厂的刘秦英、友谊商店的黄健,还在那藤蔓上荡过秋千呢。天水相接,一碧万顷,是明月湾古村的最大特色,环境是古村落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明月湾的周边环境,是山水相依,得湖山之胜,环境大多美不胜收,非同寻常。明月湾村落的环境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远胜于其它村落,简直是人间仙境。盛唐诗歌中的明月湾,有白居易的“掩映桔林千点火,泓澄潭水一盆油”、皮日休的“晓培桔栽去,暮作鱼梁还”、陆龟蒙的“择此二明月,洞庭看最奇”等等,诗人们对隐于湖山深处的明月湾印象深刻,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诗人题咏赞美,越千年岁月延续至今,风光依旧的,更是难能可贵,这就是明月湾最为珍贵之处。


明月湾古村的街道,纵横交错,形似棋盘,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堪称江南一绝的花岗石板街贯穿其中。古村里现存的石板街总长达1140米,共用4560余块花岗石铺成,是明月湾古村的最大特色之一。明月湾古村的石板街其实不只一条,在长街东西两旁巷道之中也都铺设了长一米多宽数十公分的花岗石板。我在明月湾古村拍的照片,拍得最多的,也是这些石板街。石板街在风霜雨雪的浸染之下,石色温润如新,深藏不露,使明月湾古村犹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走在古村的长长的石板街上,飞扬的思绪,早已经随着滴滴答答的脚步声飘逸。我傻傻地在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能借居古村一隅,邀三五知己,尝粗茶淡饭,对诗词曲赋,寄情山水之间,远离尘嚣利禄,到也真的可谓是: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潇潇洒洒,坦坦荡荡。2009-06-09 19:24:05

太湖洞庭西山行(下)---湖村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