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网学习漫谈(63):平凡而不平庸 缺条件而不缺精神精选

 3gzylon 2018-09-18

过节,看电视,很欣赏“我要上春晚”这档节目。昨晚,看到青藏公路沿线高山兵站战士自编自演的一个小品,听到其中有一句台词:“我们兵站战士平凡而不平庸,缺氧而不缺精神!”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觉得,我们做人应该这样,做学问也应该这样!因此,将其中的提法稍作变动,用作这次学习漫谈的题目。

唐古拉山口的兵站,海拔5321,全年平均气温零下7摄氏度,最低气温零下45摄氏度,周边没有鲜花,没有小草,连高原苍鹰都不愿意停下来落脚。就是在这样的苦寒之地,一群兵站战士守卫在那里,保卫着蜿蜒在“世界屋脊”的青藏公路,给过往车队送去温暖。在寻常日子里,生活平凡得不能再平凡,但常年驻守在那里的战士喊出:“我们平凡,但是不平庸!”

 

查词典,“平凡”、“平庸”都有“寻常而不希奇”之意,似乎差别不大,但细细体味之下,还是有微妙的差别,“平庸”含有“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意思。可爱的兵站战士(如今多为“九〇后”)懂得生活的真谛,他们懂得所在平凡岗位的不平凡的作用,硬是要把自己造就为非平庸的青年人材!在平凡的送往迎来中营造乐观向上的氛围,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刨雪开路,为人排忧解难,同时练就自己的钢筋铁骨。

我经常说,在做学问方面,我们绝大多数人不是天才,平凡得很,不可能像牛顿、爱因斯坦那样叱咤风云,创造惊天动地的业绩,从而名垂科学史册。然而,我们应该像兵站战士那样,全身心地投入科研教学,心无旁骛地做学问,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尽管我们使出了“吃奶的力气”,成绩依然平平,但只要尽力了,奋斗过了,就可以问心无愧了,因为,我们虽然平凡,但曾努力为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尽管很不起眼)。当我们走到生命尽头之时,就可以像保尔·柯察金那样感慨:“人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生命,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而已。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来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他在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所以,对我们这些做学问的凡夫俗子而言,应该把“追求卓越”这句口号改成更容易践行的“追求不平庸”!

 

听到高山兵站战士述说的艰苦条件,我们平时遇到的“困难”真的算不了什么。在极端缺氧的环境里,一次百米冲刺就可能命丧黄泉!但是,他们咬着牙挺过来了,还生活得乐滋滋的,比方说,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在雪地上摆起啤酒瓶,用篮球打起“保龄球”;再如,小战士给慰问团的女歌手献上象征着坚忍不拔的“骆驼刺”(一种高原植物)。他们的口号是:“我们缺氧,但是不缺精神!”他们爱兵站如家,每个复员战士都对兵站恋恋不舍。

做学问的年轻朋友可能遇到另类困难。据我平时了解,主要有:

1.        做学问的环境不理想,干扰多多,无法心无旁骛地静心学习、科研;

2.        学习、科研的基本条件不理想,缺少必要的实验设备图书资料等等;

3.        申请资助项目屡战屡败,似乎一下子很难出头;

4.        缺少高人的具体指点,学习科研不得其门而入;

5.        生活压力大,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保证衣食无忧、居有定所。

还可以列出很多。应该说,有些困难不是以某个个人之力可以一下子解决的,需要科技主管部门顺乎民心,有所作为。但是,就是在现有情况下,我们应该向兵站战士学习:“我们缺条件,但是不缺精神!”有些境况,经过自身努力,是可以改变或改善的,只要我们有藐视困难,勇闯难关的精神!科学研究是对未知的探索,没有这种精神必将一事无成,而有了这种精神,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摸索前行,创造出非平庸的成绩,乃至大一点的成果、成就。

 

总之,要努力做到“缺条件而不缺精神,平凡而不平庸”。愿与朋友们共勉之。

 

写于2011108日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