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阿里员工X先生因居住甲醛超标的出租房感染白血病去世。无独有偶,江苏5岁女孩潘滢慧也因同样的原因感染白血病。 图片来自新浪微博截图@中国之声 潘滢慧和家人居住的房间甲醛含量分别达到0.117mg/m3和0.109mg/m3,超过我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规定的0.10mg/m3。 图片来自搜狐新闻 小编在翻查资料的时候却发现甲醛中毒不止发生在家居装修中,还有很多大家意想不到的地方。 甲醛中毒,罪魁祸首竟是书?2017年7月,泰州姜堰一家三口连续出现咳嗽、鼻子不通畅等症状,多次医院诊治后,症状依然不好。经多方查证,发现病因竟然是甲醛中毒。 在专业机构检测后发现,这家人的房间里均甲醛超标,释放甲醛的罪首是家里收藏的数万本书。因为书中用的油墨,鲜艳的染料,造成甲醛超标,一家三口全中毒。 万万没想到!甲醛可能遍布家中?除房子装修用的涂料、地板之外,即使选择使用“环保建材”, 也并非真正意义上杜绝了甲醛的存在。甲醛的用途广泛,除了上文中的书,和孩子“衣食住行”相关的产品中,同样可能含有这种“隐形杀手”。 纺织品:尤其衣物中,多多少少都含有甲醛,特别是免烫以及颜色鲜艳、带有印花的纯棉服装,甲醛的含量相比其它会更多。因为甲醛用于纺织品中,有防皱、防缩的作用,在印染方面,还可令印花、染色更加持久。 图片来自网易新闻截图 塑料制品:一些无良商家会使用废旧塑料制造商品。另外,甲醛还常常被用做劣质粘合剂和油漆涂料当中。因此,一些廉价、做工粗糙、涂色花哨的塑料玩具,常常含有甲醛。 食品: 1、泡发的各种水产品,比如,鱿鱼、虾仁、海参、牛百叶等,以保持产品色彩鲜亮、增强韧性和脆感,还可以防腐; 2、面食、蘑菇或者豆制品中,甲醛可以用来增白或改变色泽,比如常见的香菇、粉丝、腐竹等产品。 慌!你对甲醛的认识可能都是错的1、家里有味道就是有甲醛吗? 这是很多人对于甲醛的判断标准,但这种认知是错误的。 研究表明,甲醛超标3倍以下时,是闻不到任何味道的,当你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时,说明甲醛超标已经很严重了。 2、通风能去甲醛吗? 这种认知也是错的。 甲醛比重比空气大,沉淀在窗户下方,即使开窗通风,也很难清除甲醛。当然,开窗会带动空气流动,对室内空气清新有好处。 3、植物能吸附甲醛? 在房间里摆几盆植物,相较于房价甲醛的释放量来说,能吸附的量,少到可以忽略不计。 4、家里放水就能去甲醛吗? 这个方法在网络上疯传,但同样是错的。 甲醛溶于水,是有条件的。即甲醛必须处于游离状态,才能溶于水,意思是甲醛得变成分子,才能和水发生反应。正常状态下,即使溶于水,也只是微量,而且效率非常之低。 宝宝有这些症状,说明受甲醛困扰
甲醛对儿童的伤害是成人2倍以上甲醛对宝宝的危害大,主要是和甲醛特质及宝宝自身特点有关。
如何避免甲醛伤害?1) 越鲜艳的纺织品,越要谨慎 选品牌——尽量选择有品质保证的、品牌产品,以保证产品用料方面更加安全。 看标签——观察产品的标签上是否有关于甲醛含量的详细标注。 选购婴儿服装时,尽量选择A类产品——技术指标要求最严格,甲醛规定含量最低,更安全。 另外,选择衣物、毛绒玩具或其它纺织品时,注意看颜色,不要选颜色过于鲜艳的产品。 闻味道——选购产品时,使劲揉搓,发热后闻一闻,是否有刺激性味道。 清洗——和宝宝相关的产品,只要能够清洗,都洗过再用。 根据有关试验,新衣物在洗后的甲醛含量最多能减少70%左右。 晾晒——无法清洗的产品,使用前晾一段时间,让有害物质挥发。 2) 三无塑料制品,不能买 玩具、玩具等塑料制品,使用频率高,选购同样不能大意。 选品牌——尽量在正规渠道购买,选购大品牌产品。 看资质——查看产品是否有商标、安全标志、厂家通讯地址等信息。最好选择有“ccc”标志的产品。 闻味道——尽量不要选带有强烈香味或有异味的产品。 放置与消毒——产品购买之后,尽量放置一段时间,如果可以消毒,尽量消毒后再给宝宝使用。 还得啰嗦一句,孩子玩过玩具后一定要洗手,玩具也要经常清洗消毒。 3) 颜色鲜亮的食物,买前请三思 吃到嘴里的东西,切莫贪图好看的“模样”。面条、香菇、泡发水产品等食物,可能会含有甲醛。 看模样——使用过甲醛的食品,通常样貌“漂亮”,颜色明亮。尤其是泡发的水产品,看着肉质饱满、新鲜。 选品牌——在正规渠道购买食物,选择品牌产品。 闻味道——避免购买闻起来有刺激性味道或者区别于食物正常味道的食物。 摸质感——触摸感觉和正常食物不同的不要买。比如用甲醛的泡发水产品,手感较硬,质地较脆,易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