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要学习结构化思维

 南墨 2018-09-18

为什么你要学习结构化思维

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高效的思维方式。

你可能有这些认知偏见

  • 说话不清楚是表达能力有问题
  • PPT做不好是写作能力有问题
  • 任务完不成是工作能力有问题

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你没有形成快速有效处理信息的思维方式,逻辑结构不清晰。我们的大脑一次性接收信息的量是有限的,它更偏爱有规律的信息

同样的内容,通过结构化思维,有结构、有规律地整理,将大大提高你的思考效率,让复杂的问题瞬间变得非常容易

课程分为5讲

1、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2、面对海量信息的时候如何高质量地接受
3、如何对信息进行归类整理
4、如何有效地总结得出结论
5、怎样输出表达信息,让你的呈现形式更完美

通过课程,可以让你做到思考清晰、表达有力,并养成以结构的视角去审视生活与工作的习惯,让你的生活变得更加高品质,高效率。

一、什么是结构化思维

面对问题的时候你可以通过某种结构,把它拆解成一个个你能解决的部分

如何把200毫升的水装进100毫升的杯子里?

水杯问题的三个解决方向

1、从杯子方面分析:像气球一样的杯子随着水杯子的体积也变大,或者用两个100毫升的杯子,问题的方向是解决容积问题
2、从水会流动的方面分析:可以把水冻成冰柱在放进杯子
3、外部环境方面分析:地球有重力,考虑把水拿到太空里去,水变成水球就装的下了

金字塔结构图

1、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
2、先总后分的立体化分析方式(先找问题的关键方面,再层层往下分析)(纵向结构)
3、要通过归类分组的方式将信息排序和穷尽(横向结构)

金字塔结构图

从纵向看,顶端是你需要解决的问题,下一层是支撑解决问题的不同方面,再下一层就是支持不同方面的原因(子理由)。也可以继续往下拆解。

金字塔结构图体现的是结构化思维这种立体化的分析方式,所以除了纵向之外,横向上每一个层级的子理由也要符合结构化。实际就是通过归类分组方式将信息排序和穷尽

image

每次进行逻辑推演时,可以使用这张图,把思维过程画下来。当我们遇到海量信息时,可以做到像漏斗一样的思考过程:

最上面的一层是你接收到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经过归纳、提炼,进入到下面一层,最后沉淀下来,可以得到最底层的结论。

二、怎样识别筛选信息(纵向推演总分结构)

工作和生活中,面对信息往往有两种情况
1、有明确的目标,或者是待解决的问题(研究某一种新事物)
2、被动接受大量的复杂信息(读书、讲座、课程)

结构化的思维方法,在接收信息的时候把它识别成结论、理由和事实三个部分
但如果接收的信息,三个部分不完备,或者三者之间逻辑不完备。那就很有可能是假信息。

如何找到结论

(1)寻找提示词(关键词)
例如:因此,所以,由此可知,表明,可以断定,重点是,实质是……
(2)关注信息的重要位置
往往在开头或结尾,就像小学作文的固定格式,总分,分总,或者总分总,都是特别容易呈现结论的地方。
(3)问对方表达意图(比如问所以呢?)
so是一个可以逼迫自己和他人不断深入思考的方式,就如同why,可以帮助我们刨根问底,找到真正的结论。让他快速说出他想表达的结论。

怎样辨别理由

结论是否有价值,要观察这个结论是否有理由支撑
如何找出理由?
关注提示词:原因是、因为这个事实、有下列原因、鉴于、证据是、第一、第二、第三...

如何判断事实

什么是客观的?
数据和不带感情色彩的事例是客观的,通过金字塔结构拆解到最后,支撑结论和理由的东西。

如果我们前面说的结论、理由可以是主观的,但事实必须是客观的,而非判断、猜测、推理。事实往往是数据,是不带感情色彩的,是与结论有逻辑关系的。

如何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一共有两个要点:
第一,要有客观事实来支撑结论和理由;
第二,事实和理由,理由和结论之间要有证明和被证明的逻辑关系。

在接收信息的时候,只有最后的事实是可靠的,且其支撑的理由和结论的逻辑是顺畅的,整个信息才是完整可信的。

信息三要素金字塔结构图

识别信息的时候,找到信息的结论,就画在金字塔的塔尖。然后,下一层,根据提示词的线索来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从理由再往下,去找有没有支撑理由的事实。找到了这三个信息当中的核心要素,就可以对着金字塔结构的树状图理出信息的逻辑线来。这样就能判断出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三、怎样归纳整理信息(横向拆解)

(一)MEC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五种分类法

MECE

1、二分法(非A即B)
例如:男女、已婚未婚、成年未成年
2、过程法(根据事情发展时间、流程、程序)
过程法适用于在对项目进展和阶段汇报
3、要素法(说明事物的各个方面特征)
把一个整体分成不同的构成部分,可以从下到下,可以从内到外,整体到局部。
例如:优秀员工的7种品质、公司组织架构图。
4、公式法(按照公式设计的要素分类)
考察对信息的归纳、整理能力。用一个公式不重复,不遗漏。
例如:销售额=单价x数量
5、矩阵法(四个象限,两次二分法)


image

MECE的好处不仅是对全部信息的归类整理,还在于,对事物构成要素进行MECE思考激发没有想到的点子,拓展思路。

(二)特点场景的分类模型

在大部分情况下,MECE法则是一个通用的模型,在某些场合下我们还可以有更直接的模型使用,直接将变量放入模型。(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终其一生寻找了100多个模型,不仅有助于他投资,更有助于他的人生,可以从大师们已总结的模型中找到感悟)比如,在考虑市场战略的时候有一个常用的模型叫做3C,即公司(Company)、顾客(Customer)、竞争对手(Competi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按照这三个要素进行战略归类的时候,就可以防止公司出现忽视用户需求、市场行情,自顾自去开发产品,导致血本无归的情形。

再比如,在做市场营销决策的时候,有个4P结构,是由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和营销(Promotion)四个词的首字母构成的。制定决策的时候,将这四个要素考虑完备,就可以避免陷入“低价格一定有好营销”的误区。

四、怎样提炼信息结论

归纳法的应用(从特殊到一般)

这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根据许多个别事物的特殊性来概括出同类事物的特征。虽然归纳法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论证方式,但是,使用归纳概括结论时,一定要确保所罗列的要点是穷尽的。否则,得出的结论就有可能不是正确的。

那如何穷尽要点呢?
用MECE法则。找共性一共有两种方法,分别叫做

  • 描述性概括(找出事物属性的共同点)
  • 行动性概括(找出事件结果的共性,共同的结果)

(一)描述性概括

找出事物属性上的共同点。

去年这一年,这位朋友一共做了三件事:

第一类,是针对线下的散客的营销课上,全年吸引了将近一万名的受众学习。
第二类,是针对企业的营销培训,全年走进了100家企业,为企业高管培训营销理念。
第三类,是针对自家公司的培训,给公司的销售人员培训营销技巧。

这三类工作的共性是什么呢?都是培训

再进一步。无论是针对线下用户、企业,还是自家公司,其实全年的核心工作都是营销培训

(二)行动性概括

找出事件结果的共性。

我们再拿这份述职报告来举例,我的朋友写的是“上一年培训工作总结”,这显然不是一个结论。这三类工作的共同结果是什么?提升了学员对营销的热情和参与度。请注意这两种提炼方式得出的差别:

第一种概括的是事物属性上的共同点;
第二种则是往前更进了一步,导向最终的结果。

一个好的结论,可能是两种找共性方法的结合。先找到事物本身的共性,再通过总结事物发展的结论,给出一个完整有意义的结论信息。

image

归纳法概括总结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由金字塔底部开始,把所有要素进行归类,由下向上的推演过程

一个不好结论概括,最糟糕的情况,是只是罗列了细节,没有进行任何概括总结

还有一种可能是比较难分辨的:你没有将结论推演到金字塔顶,错误地将一个子结论误认为是真结论。这就是所谓的“概括得不彻底”。

避免这种情况,有一个诀窍。 也很简单,就是多问一句“所以呢”。

演绎法的应用

另一种提炼结论的方法,是演绎推理。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演绎法,把思维的这个推演结构分为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通常大前提是事物的共性,小前提是具体事物,结论是具体事物的性质

用三段论最著名的“苏格拉底会死”来举例。

大前提,所有人都会死;
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
结论,苏格拉底一定也会死。

这其实就是一种由一般到特殊的思维方式,它的核心就是将某一个事实与对应的某个规律联系起来,得出结论。所以, 当尝试去说服别人的时候,使用演绎法提炼结论的方式会非常的适用。

大前提,通常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常识,所以它推出的结果通常会让人感到特别可信。同时,小前提也不能马虎。为了让结论更有说服力,它最好是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比如,你想跟领导去申请加薪或升职,就可以选择演绎的方法。

大前提,你可以罗列出公司最高级岗位的一些要求;
小前提,依据大前提的几个方面,去列举自己符合了这个要求;
我满足高级条件,可以胜任高级岗位。

什么是容易引起争议的前提呢?

第一种,大前提是主观判断
第二种,在大前提当中,罗列特别冗长的信息

为了避免这两种争议,你可以这样做:

首先,大前提要尽量引用普适的真理或者是客观事实,比如大家都认可的公理、定理或者是行业规律。

其次,在罗列大前提要素的时候,尽量不要超过3项

归纳法和演绎法结构图

五、怎样清晰表达

信息没有表达清楚原因是什么?
开头没结论,细节之间没有分类,话与话之前没有联系。

清晰表达四原则

想要做到让人听懂,是有套路的,简称为 “论、证、类、比” 四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论。也就是结论先行。 一次表达只支持一个思想,最好能够出现在开头,这叫结论先行。

第二个原则,证。也就是以上统下。 说的是,任何一个层次的要点都必须是它下一个层次要点的总结概括,直到最后一个层级的内容是客观事实或数据为止。

第三个原则叫类,也就是归类分组。 就是每一组要点必须要属于同一个范畴

第四个原则叫比,也就是逻辑递进。 所以每个要点都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比如:“我认为这个产品将成为非常成功的产品,可以继续加大研发力度。原因有三点:

  • 第一,在销售方面,用户数据非常乐观。比如,用户有效产品激活码为3万多个;试用用户的留存率为80%。
  • 第二,在营销方面,市场热度非常高,由于前期投入大幅度的广告费用,还请了欧巴代言,所以我们的产品搜索指数在一周内也排在前五名,吸引了30多家媒体的报道。
  • 第三,在运营方面,这次准备更加充分,上线的活动方案已经准备好,只差执行了。”

最后,如果你为了加强听众的印象,还可以再强化一下结论,“我们一定要在研发力度上再加把劲,帮咱们这个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更大的成功。”

有结构的表达就是以结论为开头,层层论证结论,最后再强化结论的过程

这个表达的结构同样符合金字塔结构:

纵向上,顶层是总结论,然后支撑结论的要点要层层下分,直到客观事实跟数据;横向上,每一组要点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分类,彼此也是有逻辑关系的。而且,有了这样一张结构图以后,可以在任何短的时间内把一件事说清,说全,只是深入的程度不同而已。

举个例子,比如:

  • 只有2秒钟时间:只需要说结论就可以了,“我们这个产品会成功,要加大研发力度。”

  • 那如果有1分钟时间:就可以说到金字塔结构的第二层,“我这个产品会成功要加大研发力度,原因有三点:(1)销售方面,用户数据非常乐观;(2)营销方面,市场热度非常高;(3)运营方面,这次准备更加充分。”

  • 那如果有3-5三分钟呢?就可以按照刚给的完整版来说了。

所以,如果给30秒钟的时间,说不清楚一件事,那么给你30分钟,也未必能说清楚。为什么?你的表达没有结构,没有重点。

论、证、比的金字塔结构

重要的事情说三点

当对方向你提问的时候,如果你可以立刻回答出有三点,一定可以给对方留下脑子很快的印象

关于这事我有以下三点看法

  • 第一种情况,正好说三点
  • 第二种情况,说完两点没有了,那就再强调一下第二点
  • 第三种情况,说完三点之后,还有两点,就说再补充两点

如何说三点背后也隐藏着非常强的结构化思考能力

  • 首先,你要给出个结论;
  • 然后,再给出支撑这个结论的三个理由。它们之间还要符合“论证类比”的原则。

横向上要符合“类”和“比”,话题不能有遗漏和疏忽,还要有先后次序;
纵向上,要符合“论”和“证”,挖掘思考的深度。

在生活和工作当中,任何人问你问题,你都可以尝试着用三点来回答。结构化思维真的可以帮你做到思考清晰、表达有力、生活清爽、工作高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