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阴阳学说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你知道吗?

 七匹7koan0axo8 2018-09-18

一、用于疾病的诊断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这就说明在诊疗疾病时,分阴别阳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在诊断过程中,通过四诊得来的信息,判断出疾病的性质是属于阴还是属于阳,抓住主干后,方能梳清脉络,以作出最准确的判断。

中医阴阳学说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你知道吗?

中医学诊断疾病主要包括诊察疾病和辨识证候两方面。主要表现于分析四诊资料和概括疾病证候的阴阳属性两方面。如四诊中,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脉浮、数、洪、滑属阳,沉、迟、细、涩等属阴;证候中的热证、实证、表证属阳,寒证、虚证、里证属阴。

二、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与防病

养生中也强调“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要求人们谨遵阴阳二气的变化规律而生活,自然就会延年益寿。遵循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调理人体的阴阳,使人体中的阴阳与四时阴阳的变化相适应,以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这就是“法于阴阳”的具体做法。


中医阴阳学说可以用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你知道吗?


防病主要体现在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两个方面。未病先防可通过保存正气、避开邪气、坚守精神等方案,使之“阴平阳秘”、“骨肉相保”。倘若处在疾病状态中,可以采用扶正、祛邪、治标、治本等方案来调理身体,使之“以平为期”。这也是阴阳学说在“治未病”领域(预防医学)的战略性高见。

2.确定治疗原则

在治疗疾病时,根据疾病的性质(阴阳偏胜,阴阳偏衰,阴阳格拒,阴阳互损,阴阳反作,阴阳脱失等)采取治疗方案,以达到阴阳的平衡。如阴阳偏胜,则“损其有余”;阴阳偏衰,则“补其不足”;阴阳互损,则阴阳双补;阴阳格拒,则“热因热用”“寒因寒用”“通因通用”“塞因塞用”;阴阳反作,则扶阳抑阴或扶阴抑阳;阴阳脱失则补阴养阳或补阳养阴;阴阳颠倒,则需调理阴阳,回归阴阳,使之还原。

3.分析和归纳药物的性能

在用药上,也要根据病情变化及其传变规律,拟定寒热温凉的药物。药物的性能,主要依靠其性味和升降浮沉来决定,此又皆可用阴阳来归纳说明。药性,主要有寒、热、温、凉四种,又称“四气”。其中寒、凉属阴,热、温属阳。药味,主要指酸、苦、甘、辛、咸五种,称为“五味”,另外还有一种淡味。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就药物的升降浮沉而言,则升浮属阳,沉降属阴。

阴阳学说是宇宙的真理,生命的学问,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中医推崇阴阳学说,西医也不离阴阳学说(西医的大部分诊断中都以阳性体征或阳性反应作为疾病的评断标准)。有些学者认为阴阳学说不科学,用科学无法解释。目前用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未必就不是科学。诚如赵辉贤所说:“为什么把阴电阳电、阴离子阳离子、阴性反应阳性反应视为科学,而言阴虚阳虚、阴盛阳衰、阳盛阴衰就是不科学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