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构成 1、环境影响报告表正文 2、基础信息登记表 3、附图及附件 二、资料收集 信息收集是编制环评报告的基础,也是写好报告最关键一步。资料收集的越完善,报告编制就越得心应手。对于很多新手来说,看现场时不知道看什么,以至于很多时候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厂房,最后编写报告时却什么都不了解。 其实,看现场可以分为3个步骤:看、问、查。 [1]看:看厂界东、南、西、北四周的民宅、农田、林地、水系等敏感目标的位置,和厂界的距离,必要时得拍照记录。如果项目是已建成项目,还需要看清楚,生产车间、锅炉、窑炉、废气废水处理设施的位置,判定其与厂界周边敏感目标的位置关系。 [2]问:问清楚建设单位的基本情况,形成一个资料清单。资料清单要包括4个部分:企业信息、工艺流程、文件、图纸。 企业信息有:年产量、总投资额、设备清单[名称、数量、来源]、原辅材料清单[名称、型号、数量]、员工人数[用餐、住宿情况、工作时间]; 工艺流程:每个工艺节点使用的原辅材料。 文件有:可研文档,发改委立项文件,商务、国土、水利、规划等相关部门的批复、营业执照、租赁合同等; 图纸有: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 [3]查:看现场之前,需调查建设项目的选址是否与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态红线划定区、基本农田保护区、河滩保护区、城镇规划、工业区规划、码头规划、规划环评等保护区和规划区文件规定相符合。避免白工。 三、报告编制 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基本框架包括2个核心部分:政策准入、环境影响分析。环评报告表就是围绕这三个核心内容展开的,因为,作为编制人员,无论何时都必须牢记这二个核心点。 [1]政策准入 政策准入正如在资料收集的“查”部门所提到的,建设项目是否和规划相符合?是否占用基本农田和保护林地?是否在生态红线、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之内?使用的工艺技术是否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的淘汰和限制类?一切与准入政策相违背的建设项目都属于不规范的建设项目,必须谨慎编制,提前与公司高层沟通,避免白工。 [2]环境影响分析 环境影响是整本报告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很多新人容易出错的部分。在环境影响报告表中,环境影响分析是从污染物产生节点、源强核算、提出处理措施、三同时验收、直至运营期日常监测的全过程,缺一不可。环境影响分析又分为施工期和营运期两个时间节点。一般而言,每个时间节点对应着从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四个方面展开。 通过建设单位提供的生产工艺流程中,可以判定出每个工艺节点的产物环节。例如,设备运行产生噪声,锅炉运行产生废气、噪声和固体废物,制作工艺中使用水的,则会产生废水。我们可以根据每个工艺节点使用的原辅材料判断出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的产生情况,从而根据原辅材料的用量、设备工作时间核算出污染物的产生量。 在得知污染物源强产生量后,下一步就是比照排放标准,提出环保措施,对每种污染物进行处理,使得各类污染物达标排放。 最后一步,就是对应着污染物处理措施提出三同时验收的方案以及运营期的环境监测。三同时验收是对前文中所提出的污染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的检验。因此,必须与处理措施部分描述的情况相对应 ,每一个需要修建的处理措施,都必须写在三同时验收方案中。而对于废水、废气、噪声还需要明确提出环境日常监测方案,方案中必须注明监测点位和监测频次。 环评是个技术活,技术要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多积累,多总结。见识多了,项目自然就做得又快又好。下一篇继续分享加油站类环境影响报告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