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上海国际摄影节,听他们聊聊老上海的40年

 zzm1008图书馆 2018-09-19

2018上海国际摄影节即将开幕,今年除了精彩的主展外,还有另外一大重要板块——以“图遇时代·上海改革开放40年”为主题的摄影论坛也要跟大家见面。本届论坛邀请了国内外的摄影大咖助阵,为我们剖析在上海捕捉的影像所折射出的世界大都市的魅力,并探讨影像背后所指向的上海改革开放四十年视觉密码。扎根于上海的几代眼光独到的摄影师,都把上海作为他们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为什么是上海?上海为什么值得如此关注和眷顾?本届论坛告诉你答案,一起来聆听专家观点、洞察学者视角吧!


 


主题:《图遇时代·上海改革开放40年的上海摄影》

时间:2018年9月20日下午13:30—17:00

地点:中华艺术宫0米层多功能厅

 

学术主持:

林路(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师范大学摄影专业教授)

 

论坛嘉宾:

雍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顾铮(复旦大学教授,摄影理论家、策展人)

姜纬(摄影评论家、策展人) 

施瀚涛(摄影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Btr(作家,译者,当代艺术评论人) 

罗伯特·范德·休斯特(摄影家)

 

 

论坛亮点抢先看

 

顾铮(复旦大学教授,摄影理论家、策展人)

分享主题:作为街头剧场的上海

 

城市的街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始终成为一个万花筒般的剧场,演绎出活色生香的精彩戏剧。演讲结合上海街头摄影师在改革开放40年间的几个经典案例,剖析街头剧场所捕捉的影像,所折射出的上海作为世界大都市的魅力。



姜纬(摄影评论家、策展人)

分享主题:上海的玻璃窗


上海这个地方很特别,几代摄影师,都有心无旁骛、耐心细致的漫游者,把上海作为他们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这与城市特性以及人的生活方式、人对城市的体验感受密切相关。他们殊途同归的镜头语言,就好像不断试擦的玻璃窗,使上海越来越明亮透彻。



施瀚涛(摄影策展人,艺术评论家)

分享主题:1990年代上海摄影的几个案例


上世纪90年代的生活意味着什么?话题借助雍和、陆元敏、许海峰、王耀东、朱钟华、周明、王耀东和王骅等人的作品,展开了上世纪90年代街头的市井人生,看到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发展跳跃和转型的十年一瞬间对上海人生活所产生的无数细微而深远的影响。


Btr(作家,译者,当代艺术评论人)

分享主题:上海探幽——迷之延庆路


上海延庆路,一条很短的马路。Btr走在上面,举起镜头,它忽然就成了动物园,字体乐园,或超级玛丽翁的游乐场。从延庆路的影像人生,感受到市井生活的丰富多彩,也为海派文化在40年间的故事,提供了一个精彩的注脚。



罗伯特·范德·休斯特(摄影家)

分享主题:我眼中的“中国人家”


“中国百姓给了我一个难忘的方式。他们会让我坐下,给我一支烟,让我喝茶,问我从哪里来。”罗伯特定居在上海,他越来越觉得“家”在中国和西方拥有截然不同的特殊含义。要真正了解中国人,必须进入他们的“家”。


  •  收好这份最全观展攻略,带你全方位了解2018上海国际摄影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