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翟玉忠:纵横家游说范例集《战国策》及其时代意义(下)

 恶猪王520 2018-09-19



内容提要:《战国策》类似历史上浩如烟海的学人笔记、文集,尽管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并非史书,而是纵横家游说范例集;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大争的时代,人类是多么需要安天下的纵横家啊!要成就苏秦、张仪那样的大纵横家的,参照《鬼谷子》,揣摩《战国策》类经典中诸多游说范例是极其重要的——《战国策》的时代意义亦在于此! 



三、《战国策》是纵横家游说范例集

余嘉锡先生提及诸子百家用史事,常常欠严谨,有时甚至时序错乱,事实颠倒。他说:“若夫诸子短书,百家杂说,皆以立意为宗,不以叙事为主。意主于达,故譬谕以致其思。事为之宾,故附会以圆其说。本出荒唐,难与庄论。”【10】他又引朱一新语云:“诸子书发摅(fā shū,意为阐发——笔者注)己意,往往借古事以申其说,年岁舛谬,事实颠倒,皆所不计,后世为词章者,亦多此体。”【11】

《鬼谷子·权篇第九》云:“辞贵奇。”所以纵横家写作游说范例时,借用史事十分随意,极尽推演铺陈之能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比如据《史记·楚世家》,公元前299年,楚怀王被秦国扣留以后,楚国大臣都十分担心,当时楚太子在齐国,于是有人想拥立在楚国国内的怀王之子。但令尹昭雎说:“君王与太子都在外国受困,今又违背君王的命令另立庶子,这是不合适的。”于是蒙骗齐国,派使者到齐国报丧。齐湣王对国相说:“不如扣留太子以便求取楚国的淮北。”国相说:“不行,郢中如果立了君王,我们就空留人质并在天下人面前做出不义的事了。”有人说:“不对。郢中如果立了君王,正好借机和新王做笔交易,说:‘您给我们下东国,我们就替您杀死太子,否则,将和秦、韩、魏三国联合拥立太子。’这样,下东国一定就到手了。”齐王最后采纳国相的计策送回了楚国太子。太子横回楚后,被立为君王,这就是顷襄王。(原文:(楚大臣)乃欲立怀王子在国者。昭睢曰:“王与太子俱困于诸侯,而今又倍王命而立其庶子,不宜。”乃诈赴于齐,齐湣王谓其相曰:“不若留太子以求楚之淮北。”相曰:“不可,郢中立王,是吾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或曰:“不然,郢中立王,因与其新王市曰‘予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东国必可得矣。”齐王卒用其相计而归楚太子。太子横至,立为王,则为顷襄王。)

就是这样一段历史,却被《战国策》的作者们推演成两大游说范例,分别是《齐策三·楚王死》和《楚策二·楚襄王为太子之时》。故事都是这样开始的:楚王死了,楚国太子还在齐国当人质,齐国人以为奇货可居,想借机取得楚国土地。

《齐策三·楚王死》以苏秦的名义,拟设了十种不同的可能性:苏秦请求出使楚国(苏秦之事,可以请行);迫使楚王尽快割让下东国给齐国(可以令楚王亟入下东国);让楚国多割让土地给齐国(可以益割于楚);假装忠于太子,迫使楚国再增加割地的数目(可以忠太子而使楚益入地);替楚王赶走太子(可以为楚王走太子);表面替太子着想而让他赶快离开齐国(可以忠太子,使之亟去);借此事在孟尝君那里诋毁自己(可以恶苏秦于薛公);趁机取得楚国的封地(可以为苏秦请封于楚);让人游说孟尝君,解除孟尝君对自己的戒心(可以使人说薛公以善苏子)。让苏秦在孟尝君面前为自己辩解(可以使苏子自解于薛公)。

《楚策二·楚襄王为太子之时》则讲太子的师傅慎子合用楚国三大夫的计谋,巧妙地保护了楚国的领土,同时避免了战事。

两个游说范例一个引人注目的相同点是:他们都将楚怀王的死提前到了太子横即位之前,仿佛楚国的诈术是史实似的。事实是,太子横即位三年后楚怀王才客死于秦。

参照历史事实和纵横家游说范例,我们不难发现,将纵横家游说范例集当成史书包含着巨大的学术风险。

首先,《战国策》类游说范例被误认为史实,导致历史研究的混乱。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了西汉初年写定的大批帛书,其中一种为纵横家游说范例集。它一开始被定为名《帛书<战国策>》,后被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帛书共二十七章,其中有十一章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其他十六章佚书多是有关苏秦的资料,且与《史记》、《战国策》的记载大相径庭。

由于一些学者分不清《战国策》类书籍的学术属性,立刻将之归为史类,甚至轻率地说司马迁都没有见过这些史料,从而否定《史记》记载的真实性。

著名文字学家唐兰先生就认为“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发现,为苏秦的历史提出了可靠的资料”。【12】并断言:“(司马迁)没有见到关于苏秦的第一手史料,因而把公元前三世纪初的苏秦事迹,推到前四世纪末;把张仪、苏秦的时序改为苏秦、张仪;五国伐秦错成了六国合纵,还推早了四十五年(前228年-前333)。时序既差,事迹中既有弄错的,又有假造的,他的《苏秦传》就等于后世的传奇小说了。”【13】

唐兰先生的观点影响极大,几成定论。2007年,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赵生群教授才作《<战国纵横家书>所载“苏秦事迹”不可信》一文,指出:“类似《战国纵横家书》一类的资料,司马迁、刘向都见到过,但他们得出的结论依然是苏秦在前,张仪在后。”“《史记》中记载苏秦事迹的文字和《战国策》有关苏秦的多数材料是可信的,而《战国纵横家书》中一些涉及苏秦的资料,则多出于后人伪托。”【14】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赵生群先生既然承认《战国纵横家书》不可作为权威史料,又认为《战国策》同《史记》一样为史书,这简直是自相矛盾。再说《战国纵横家书》二十七章中,见于今本《战国策》者有十章,怎能说前者不可信,而后者多可信呢?

但愿“地能爱宝”,不要再出土《战国策》类书了,否则,它们可能会为史学界带来更多、更大的混乱——呜呼哀哉!

其次,由于纵横家失去了活生生的范例,其理论长期让人不得其解。

将《战国策》类纵横家游说范例集归入史类,使纵横家失去了鲜活的范例,只剩下枯燥、难解的理论《鬼谷子》。

本来《汉书·艺文志》收入纵横家十二家,但都已失传。且刘向、刘歆父子在收录时没有录入纵横家核心理论经典《鬼谷子》和游说范例集《战国策》,这种掐头去尾的收录方式给后人研习纵横家带来了很大麻烦——游说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统一,《鬼谷子》成了阴谋书,《战国策》则成了史书。

甚至今日学人在研究《鬼谷子》时,也很少有人将其与《战国策》合参。《鬼谷子·捭阖第一》是纵横之术的总纲,捭阖之重要,如医家之阴阳,兵家之奇正。但在一些学人那里,捭就是说话,阖就是不说话——自己都搞不清纵横捭阖之术的真义,怎能游说别人!

是我们正确认识《战国策》类经典,让它们归入纵横家的时候了——因为将横家游说范例误作史实已经导致中国历史文化太多乱象,学界已经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大争的时代,人类是多么需要安天下的纵横家啊!要成就苏秦、张仪那样的大纵横家,参照《鬼谷子》,揣摩《战国策》类经典中诸多游说范例是极其重要的——《战国策》的时代意义亦在于此!


注释:

【10】余嘉锡:《古书通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77页。

【11】同上,第88页。

【12】唐兰:《司马迁所没见过的珍贵史料——长沙马王堆战国纵横家书》,收入《战国纵横家书》,文物出版社,1976年。

【13】同上。

【14】赵生群:《<战国纵横家书>所载“苏秦事迹”不可信》,载《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01期。


(本文选自翟玉忠先生新著《说服天下:<鬼谷子>的中国沟通术》,该书由中国书籍出版社2018年7月出版;读者可以通过京东、当当等网站购买。)


(作者简介:翟玉忠,北京大学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新法家网站中英文版总编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