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方:薯蓣,牛膝,菟丝子,巴天戟,杜仲,续断,枸杞子,获苓各3克,肉苁蓉6克,五味子,山茱萸各1克,蛇床子1克。 用法:上12味,酒服方七匕,日二夜一。 禁忌:唯禁醋、蒜,自外无忌。 效果:孙思邈方中说“服后5夜知觉,10夜生力,15夜力壮如盛年,二十夜力倍。其药和平不热,调五脏,久服健力不可挡,妇人服者,面生五色”。 其原文如下: 薯蓣散:补丈夫一切病,不能具述方。 山药荆实(一方用枸杞子)续断(一方用远志)茯苓(一方用茯神)牛膝 菟丝子 巴戟 杜仲(各一两) 苁蓉 (一两) 五味子 山萸肉(一方用防风) 蛇床子(二分) 上十二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夜二。惟禁酸、蒜,自外无所忌。服后五夜知觉,十夜力生,十五夜力壮如盛年,二十夜力倍。若多忘,加远志、茯苓。体涩,加柏子仁服三剂,益肌肉。亦可为丸,服三十丸,日二夜一,以头面身体暖为度。其药和平不热,调五脏,久补五劳方:五月五日采五加茎,七月七日采叶,九月九日取根,治下筛,服方寸匕,日三。常服去风劳,妙。 治五劳六极七伤虚损方: 苁蓉白龙骨 阳起石 续断 天雄(各七分) 五味子 牡蛎 蛇床子 地黄 天冬桑 上十七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服。 (《千金药方》卷十九) 【人物】孙思邈 孙思邈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 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 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家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 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根据史志、本草、《道藏》等文献,以及陕西省耀县药王山有关碑刻,孙思邈的著作80余种,今多亡佚。(汇编自《千金要方》;百度百科等) 温馨提示:本文推荐的祛病偏方、验方、名方,仅供辅助治疗,不能代替医师诊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