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单元教学设计及课堂实录】《土与火的结晶——马家窑彩陶之美》

 王大根 2018-09-19

供稿 ▕

龚仁元   奉贤区头桥中学

【教材选择】

上海少儿版美术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

【执教年级】

奉贤区头桥中学六(2)班

【执教教师】

奉贤区头桥中学 龚仁元

一、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国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美术课程具有实践性和人文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创作作品,发挥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不同文化的美术作品,涵养人文精神。本单元教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一起玩陶艺”、“绘画神器”等手机APP为造型工具;以数字美术新媒体的形式来创作陶艺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实践、和创造能力;以马家窑彩陶为单元教学内容,探索马家窑彩陶文化,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选自上海少儿版美术教材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土与火的结晶》,整合了第二单元《寻找奇妙的点》、第三单元《体会线的韵律》和第二学期第四单元《装饰的秩序之美》的教学内容,开展主线为:了解马窑文化遗址及其年代,感受马家窑彩陶文化的魅力,模仿马家窑彩陶的造型以及其纹饰的构成形式,创作数字陶艺作品,体验数字陶艺创作乐趣的综合性的实践活动。单元教学内容涵盖了“欣赏.评述”“造型.表现”两大学习领域。

本单元第一课时主要采用“费德门鉴赏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马家窑彩陶作品,课中让学生从叙述、形式分析、解释、评价四个步骤对马家窑彩陶作品进行鉴赏。最后通过教师的讲授以及师生共同探讨,来培养学生对马家窑彩陶的鉴赏力,加深学生对马家窑文化的理解。第二、第三课时主要采用探究、演示、实践创作等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马家窑彩陶“漩纹”、“四大圆圈纹”纹饰、造型等特点及其文化内涵,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实践。

本单元从审美立德、实践立行的育人角度,了解马家窑文化遗址及其年代,感受灿烂的马家窑彩陶文化,探索彩陶的技术与艺术,在欣赏、模仿、构思、实践、交流、评价陶艺作品的过程中,既让学生了解我国灿烂的马家窑文化、又让学生的情感得到释放、个性得到张扬、创意得到发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功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创造的精神。


二、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一)学情分析

本单元教学对象是六年级学生。六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且普遍对陶艺制作课程比较感兴趣。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对手机APP“一起玩陶艺”和 “绘画神器”的基本操作有一定的基础,对陶艺的造型要素和构筑方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平时的陶艺课学习当中,尝试过用拉胚机进行拉胚造型,但由于拉胚对于六年级的学生相对难度大,效果不太理想,学生兴趣不高。“一起玩陶艺”是一款拉胚制陶的手机APP游戏软件,学生兴趣非常浓厚,学生乐于在“玩中学”。本单元借助手机APP“一起玩陶艺”和“绘画神器”进行数字陶艺创作,操作简便,效果凸显,学生比较感兴趣,符合学生的学情。

(二)单元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马家窑文化遗址及其年代;

2、通过网络查找、收集、梳理彩陶相关资料、作品信息;

3、能说出马家窑彩陶特点

4、掌握“一起玩陶艺”(APP)和“绘画神器”(APP)相结合的综合运用;

5、运用“一起玩陶艺”(APP)和“绘画神器”(APP),模仿马家窑彩陶漩纹构成形式,创作数字彩陶作品,将传统纹样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当代审美情趣。

6、给自己创作的数字陶艺作品命名,与同学分享创作过程和感想。

█ 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通过网络、书籍等多渠道收集资料并梳理马家窑彩陶作品、相关文字资料;

2、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马家窑彩陶作品,尝试从作品年代、器型特点、图案装饰、文化价值等方面评析作品,并制作成PPT文件,向全班展示汇报;

3、通过对马家窑彩陶的作品分析、探究,总结马家窑类型纹饰特点;

4、模仿马家窑彩陶漩纹的构成形式,尝试运用“一起玩陶艺”(APP)和“绘画神器”(APP),创作数字一件彩陶作品;

5、模仿马家窑彩陶四大圆圈纹的构成形式,尝试运用“一起玩陶艺”(APP)和“绘画神器”(APP),创作一件彩陶作品;

6、展示、分享创作的心得与体会,分组交流与评价。

█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资料检索、鉴别、归类的过程中,感受资料收集能力的提升;

2、在交流、分析彩陶作品的过程中,感受马家窑彩陶文化的魅力;

3、在模仿马家窑彩陶纹饰构成形式进行数字陶艺创作过程中,感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予传统纹样新的表现手法,体现当代审美情趣的乐趣;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作陶艺作品,激发学生好奇心,感受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5、感受马家窑彩陶纹饰之美,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的兴趣。

(三)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

█ 单元教学重点:

1、了解马家窑彩陶构筑方式、纹饰构成形式以及发展变化;

2、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仿马家窑彩陶纹饰构成形式美法则,进行数字陶艺创作;

3、在模仿马家窑彩陶纹饰构成形式进行数字陶艺创作过程中,感受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予传统纹样新的表现手法,体现当代审美情趣的乐趣。

█ 单元教学难点:

1、以多维的角度鉴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悟其审美的情趣并挖掘其文化价值;

2、尝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仿马家窑彩陶纹饰构成形式美法则,进行数字陶艺创作。


三、单元学习内容与要求

为了让学生对马家窑文化起源与发展有更完整的了解,对马家窑彩陶的审美性与其文化价值有更好的理解,同时为了培养生“像考古学家一样探究”的探究精神,引发学生对中国创统文化更深入的思考,本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为三个子课题进行研究,如下图架构:



四、单元学习活动设计

(一)课堂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走进马家窑》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资料收集、信息筛选能力,了解马家窑文化遗址及其年代,以及马家窑彩陶的制作工艺、发展历史。

活动实施:第一课时

活动描述:创设以“搜索小达人”为主题的资料搜索评比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网络搜索一件自己喜欢的马家窑彩陶作品制作成PPT并派小组代表向全班介绍,尝试从作品年代、器型特点、图案装饰、文化价值等方面评析作品。

活动二   《探秘马家窑彩陶漩纹》

活动目标:运用APP,模仿马家窑彩陶漩纹的构成形式,创作一件有主题的陶艺作品,体验数字陶艺制作的乐趣,感悟马家窑彩陶漩纹之美。

活动实施:第二课时

活动描述:分析马家窑“彩陶王”纹饰构成形式,探索马家窑彩陶漩纹的意义,模仿马家窑彩陶漩纹构成形式,运用APP(“一起玩陶艺”、“绘画神器”)创作一件有主题意义的陶艺作品。

活动三   《探秘马家窑彩陶圆圈纹》

活动目标:运用APP,模仿马家窑彩“四大圆圈纹”的构成形式,创作一件有主题的陶艺作品,体验数字陶艺制作的乐趣,感悟马家窑彩陶圆圈纹之美。

活动实施:第三课时

活动描述:分析马家窑“四大圆圈纹”纹饰构成形式,探索马家窑彩陶圆圈纹的意义,模仿马家窑彩陶圆圈纹构成形式,运用APP(“一起玩陶艺”、“绘画神器”)创作一件有主题意义的陶艺作品。

(二)校园展示活动设计

活动一   《数字陶艺作品展示交流》

活动目标: 通过QQ、微信等平台展示推广优秀作品

活动实施:课外

活动描述:通过前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要对自己的学习成果——数字陶艺作品,撰写展览活动方案,在校园内布置一个数字陶艺作品展览。


五、单元作业设计

(一)课堂作业

作业一   《我们喜欢的陶艺作品》

作业目标:学会收集、筛选信息,能够小组合作运用PPT制作马家窑彩陶作品介绍材料,并在班级进行汇报交流。

作业内容:收集一件自己喜欢的马家窑彩陶作品,制作成PPT,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

作业二   《探秘马家窑彩陶漩纹》

作业目标:了解马家窑彩陶旋纹构成形式及其特点,学会运用 APP(“一起玩陶艺”、“绘画神器”),模仿马家窑彩陶漩纹构成形式,创作一件数字陶艺作品

作业内容:运用 APP(“一起玩陶艺”、“绘画神器”),模仿马家窑彩陶漩纹构成形式,创作一件数字陶艺作品

作业三  《探秘马家窑彩陶圆圈纹》

作业目标:了解马家窑彩陶圆圈纹构成形式及其特点,学会运用 APP(“一起玩陶艺”、“绘画神器”),模仿马家窑彩陶圆圈纹构成形式,创作一件数字陶艺作品

作业内容:运用 APP(“一起玩陶艺”、“绘画神器”),模仿马家窑彩陶圆圈纹构成形式,创作一件数字陶艺作品。

(二)单元作业

 作业目标:本单元中各子课题的学习为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通过整个单元的学习,能够写一份学习体会,学会运用微信、QQ等平台对整个单元的课堂作业进行展示,并撰写一篇艺术评论小文章。

作业设计:以小组为单位,设立“文案策划组”、“技术组”等“专业小组”分工合作,最终在网络上呈现单元学习成果。


六、单元作业设计

本单元评价包括三个部分,一是课前作业、课堂作业和单元作业,在单元学习完成后,根据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二是在学习艺术语言的过程中,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成果中的素材的收集、选择、模仿、创作、交流展示等表现,进行综合评定;三是艺术体验活动的评价,由学生和教师根据活动过程中同伴协作、团队合作、展示交流等情况,完成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业成果等维度的评价。

评价案例

马家窑彩陶资料收集学习评价表

评价标准

“旋纹”以及“圆圈纹”的学习评价表

七、单元资源设计


八、单元作业展示

第2课时 探秘马家窑彩陶漩纹


【教材分析】


《探秘马家窑彩陶漩纹》 一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上海少儿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七单元《土与火的结晶》,属于《土与火的结晶——马家窑彩陶之美­­­­­》教学系列专题研究中的第二讲,前一讲学生已经对传统陶艺的造型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制作现代数字陶艺作品的APP(一起玩陶艺、绘画神器)软件操作界面进行了熟悉。目前,学生将要尝试借助APP模拟拉坯造型以及设计图案,完成以一件数字陶艺作品。本课的教学内容:从赏析马家窑“彩陶王”入手,与学生共同研究马家窑彩陶中的经典作品——“彩陶王”纹样的形式美感,分析马家窑彩陶漩纹的含义和构成方法,感悟其表达的思想情感,体会马家窑彩陶漩纹的艺术魅力,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关注。本课教学内容整合设计基础的点、线为元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尝试完成一件数字陶艺作品。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马家窑文化遗址年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欣赏马家窑彩陶漩纹的形式美感;分析马家窑彩陶漩纹构成的元素、方法;理解漩纹所表达的含义。

2、运用马家窑彩陶漩纹构成方法,借助“一起玩陶艺”等APP设计一件自己喜欢的旋纹陶艺作品。

█ 过程与方法

欣赏马家窑彩陶漩纹,探索漩纹绘制方法,分析其构成元素,归纳形式美法则,感悟马家窑彩陶纹饰之美, 体验漩纹设计的乐趣。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马家窑彩陶纹饰之美,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兴趣,在体验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创作传统纹样的过程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


【教学重点】


在了解马家窑彩陶旋纹构成的基础上,运用数字美术的方式,表现传统彩陶漩纹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在模仿马家窑彩陶漩纹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予传统纹样新的表现手法,体现当代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课前收集资料

3、平板电脑、APP


【教学过程】

A、引导阶段 → B、认知阶段 → C、实践阶段 → D、评价阶段 →E、拓展延伸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