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想去中国美术馆打酱油,一不小心学到了赏画方法

 薄荷财迷日记 2018-09-19
中国美术馆

文/花儿在北

2016年,我想做些不一样的事,逛遍北京的博物馆就是计划之一。首站我选择了中国美术馆,主要是想看镇馆之宝——罗中立的《父亲》。

官网预约,现场取票,到了才知道:馆藏作品随展览主题而变,镇馆之宝不是你想看,想看就能看的。中国美术馆目前1楼在展的是民族团结主题画展,我面临的选择是,要么打道回府,等待《父亲》出展的时候再来,要么留下来随便逛逛,想必如此政治正确的展览,逛一圈下来也费不了多少时间。

门票

民族大团结主题展

主题雕像,象征56个民族大团结

既来之,则安之。我随便溜达了一圈,发现中国美术馆跟商场有异曲同工之处,就是又大又绕 ,入之如坠迷宫,往往绕来绕去也走不出来。另一个发现,就是这些画我都看见了,可是看不懂,或者是看懂了也不了解价值所在,不就是几个人物,几个花儿吗,怎么就能被中国最顶级的美术馆收藏?

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沮丧,不了解美术鉴赏知识,我所谓的逛遍北京博物馆,只是一场走马观花式的自嗨之旅。此时,我看到许多人簇拥着讲解员开始进入展厅,抱着打酱油的心态,我又跟随讲解员参观了一圈。正是这一圈,让我体悟到我看到的和鉴赏者眼中不同的美术境界,也让我收获了诸多美术鉴赏入门技巧,可以说受益匪浅。

讲解员先是提纲挈领地叙述主题概况:本次共展出了300余副作品,分为民族团结、民族形象、民族风情三个部分,用3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这让大家对展览有个大概印象;然后讲解员对重点作品的关注引导,让大家在精品的鉴赏中不虚此行。先上几个我印象深刻的讲解案例:

1、《新春试笔图》

由齐白石、溥松窗、启功等30位艺术家合作完成

这幅画是第一次展出,以前从未示人。这是1956年绘画界人士在类似“新春茶话会”这样的活动中创作完成的,会上有人提议一人绘一笔,每人都画自己最拿手的,没有主题设定,没有位置限定。大名鼎鼎的齐白石老先生当时都90多岁了,他画了喜鹊和红梅,版面最多,汪慎生画了牡丹、月季,我们现在熟知的启功(当时还年轻)只画了小小的一串葡萄,王雪涛也只画了小佛手,中间的白桦树是马克西莫夫画的,是我国从苏联聘请的绘画教育家……

最后,我们看到的作品就是这样,内容主旨轻松喜庆,表达了对春天的喜悦之情,也蕴含了画家们尊敬前辈(齐白石笔墨浓重,占据中间位置)、尊师重教(苏联教育家笔墨也在中间)的精神,有种其乐融融的和谐之美。

2、《天安门前》

孙滋溪油画作品(中国美术馆十大镇馆宝贝之一)

这幅作品很有名,大家来北京都会做什么?当然是到天安门照相了,这中间包含了对领袖、对国家的热爱。画面采用对称格局,天安门城楼本身就是对称结构,庄重、稳定;华表也左右呼应,人物排列左侧有少数民族,右侧有军队代表,也在一一对应;中间人物错落排布,而且比左右队伍高大,显示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作品形成于1963年,带有时代特点,人物形象多为农民,男女老少无所不包,而最前面的女子还拿着小本子,有可能是识文断字的农村妇女哦~

3、三幅塔吉克族新娘作品

靳尚谊《塔吉克新娘》,1984年(中国美术馆十大镇馆宝贝之一)

这次展览共有3幅塔吉克新娘,这幅是最有名的。靳尚谊就是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培养出来的大画家,画里的新娘端庄美丽,红衣鲜艳喜庆,脸部半明半暗,有光照对比,这明显是吸收了西方油画的特点。

话说为什么画家这么钟情塔吉克新娘呢?有种说法是,塔吉克人是雅利安人种,高鼻深目,立体感强,极富典雅美,而他们的衣着、风俗又带有浓烈的东方气息,所以十分入画,广受画家青睐。

《老牛·新娘》

这是另一幅塔吉克族新娘作品,红衣与黑牛、黑墙的对比,形成反差美。
《塔吉克新娘》

又一个塔吉克族新娘,猛一看还以为是照片~

4、《泼水节》

乔十光作品

中国从新石器时代就有漆器,但是建国后才有了漆画,这得益于乔十光先生的开拓发展,因而他也被誉为中国漆画第一人。

漆画就是运用到漆性物质的绘画,工艺复杂,品种多样,这幅作品中傣族妇女的背部就是用鸡蛋、鸭蛋碾碎了粘贴上去的,具有自然纹理;傣族妇女的长裙包裹身上,显示出婀娜多姿的美态;画面的空间距离,主要是通过形象的大小来体现;傣族泼水节,而最上方显示的确是舞龙、集市风貌,体现出民族团结的主旨。

5、《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李可染作品,1963年(中国美术馆十大镇馆宝贝之一)

李可染这幅大大有名的画作,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画名取自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长沙》,所用红颜料取自故宫皇室珍藏,比一般的颜料要深重;满目的红,红得有层次推进,更显山势磅礴;而重墨渲染下的“挤白”,就是山间屋舍和溪流,成为画面最亮眼的画眼。

案例说完了,接下来就是分析时间了:

1、了解一幅作品,先要了解画家

虽然钱钟书先生说过:一个人吃了个鸡蛋觉得好,有必要非得去看看那母鸡是甚么样吗?但是对于美术小白而言,了解画家才能更好地解读绘画作品。

画家的生平如何?人生际遇如何?师从何人?属于哪个画派?创作阶段有几个?各个阶段的画风如何?创作这幅画的背景是怎样的?用了多久时间完成……了解了一个画家的各个方面,实际上你会对他的作品风格有整体把握,乃至判断出他的画作属于哪个时期。这样一个画家一个画家捋下来,你的美术背景知识将得到极大拓展。

2、鉴赏画作的秘密,藏在内容和手法里

这个其实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鉴赏。鉴什么?品什么?首先要有内容支撑。画作里是人物还是花鸟鱼虫?是红颜色还是黑颜色?是水粉还是油画?有了赖以生存的骨骼和肌肉,我们才知道关注点在哪里。

而画家的表现手法,也是鉴赏者专业程度的集中体现。《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中运用了“挤白”手法,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国画中的勾、擦、点、染、留白等专业术语要知道吧?西方绘画中的散点透视、用光特点,也需要了解吧?

所以,了解一幅画,要对这幅画用到的专业术语有所涉猎。

3、主题就像中心思想,概括、表达、升华

就像我们语文课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样,绘画作品也是一种表达,也有主旨精神;而对主旨精神的把握,将一般鉴赏者和进阶鉴赏者区分开来。

文章的中心思想,都是从内容中生发开来,传递了XX观点,表达了XX情感,升华了XX精神,象征着XX意义。绘画也是如此,像这样的民族主题展,作品主旨肯定是民族团结、民族个性的释放。从我的观展体验来看,人物肖像画,一般都传达出喜悦/忧伤之情,或者是寄托对个人/民族命运的思考;山水风景画,就跟山水诗一样,寄情山水也。这样不断练习,画作主旨也会抓的更精准吧?

4、如果以上对你然并卵,啃啃美术史吧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世事往往如此,也许我们知道了某些画家,某些技法,但都是散点分布,无法形成线和面,更无法横向、纵向迁移,这样用处也不大。所以,为了系统学习美术鉴赏知识,还是啃啃美术史吧,中国的,西方的,都拿来读一读,然后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类型、画派或代表人物进行专攻,一步一个脚印,效果应该不错。

我想先从中国美术史开始,欢迎推荐书目~

PS:去中国美术馆看了一下午展览,感触很深,还想写一写个人比较喜欢的作品,即使名气不大,但确实打动我的作品。争取下周可以写完吧。

文/花儿在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