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鲤鱼“急性烂鳃”发病起因的探讨

 渔业生产队 2018-09-19

      鲤鱼“急性烂鳃”表观上看呈现严重的烂鳃症状,发病急、来势猛、病死率很高,是近年来鲤鱼养殖中比较常见、危害特别严重的一种急性流行病,特别是去年该病害尤为严重,给鲤鱼的养殖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2012年郑州市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总结里,我们回顾一下郑州市鱼病流行的情况:2012年病害流行情况危害最严重的就是鲤鱼的“急性烂鳃”病,流行时间长,发病快,病死率高的特点。从当年5月份开始流行,多出现在夏花养成鱼池塘,发病池塘鲤鱼规格多在500g以上,池塘载鱼负荷大。5月10日,该病最早出现在郑东新区测报点的一个池塘,该病发病快、来势猛,第一天发现症状,开始死鱼,第二天就会死几百斤,第三天就死上千斤鱼,处理不当,一个池塘两三天时间就基本全部死完。之后附近周边池塘也陆续发生类似情况,渔民损失巨大。6月份,急性烂鳃病处于流行高峰期,肆无忌惮,疾病已蔓延到中牟县、惠济区、荥阳市、金水区等主要养殖集聚区,养殖户特别是鲤鱼养殖户损失惨重。直到7月中旬,方才停止。但到了(2012年)9月份,这种急性烂鳃病再次出现流行,8个测报点中7个测报点都有发生,病死率同样很高。虽然9月份该病发病率、流行时间远不及春夏期间严重,但还是给一些鲤鱼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购买任意产品满1000元赠送700元   菌多多 五百亿芽孢调水王 菌量大 活力好  复合芽孢杆菌,每克菌粉含有五百亿个芽孢菌

从上述可以看出鲤鱼“急性烂鳃”在去年给郑州市鲤鱼的养殖生产造成了惨重损失,期间不少鲤鱼养殖户整个池塘报销死光,血本无归。同样周边地市如开封市、洛阳市、新乡市等大面积的鲤鱼养殖集聚区,都出现类似的情况,鲤鱼养殖户对鲤鱼“急性烂鳃”是谈“虎”色变。所以鲤鱼“急性烂鳃”在去年的关注度达到了顶峰,从单个养殖户到养殖场,从水产主管部门、水产技术推广部门到水产研究单位等,都在关注、探讨、研究。翻开各种水产期刊杂志,有关该病害的损失报道、病理描述、防治方法等许多许多。认为鲤鱼“急性烂鳃”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描述传染力极强,所以流行期间养殖户心理是很恐慌的。

去年该病害肆虐横行的流行期间,在鲤鱼养殖集聚区,我也亲临了两三个发病池塘,鲤鱼呈现严重的烂鳃症状,发病急、病死率高,即所谓的“急性烂鳃”,普遍认为该病病原体是病毒,去年没有机会下基层系统地做些鱼病诊断工作,道听途说,虽然也认可这种说法,但总觉得需要有进一步的依据和第一手的资料来验证。尽自己最大努力弄清楚鲤鱼“急性烂鳃”的发病原因成为今年我要寻找的答案。

郑州市荥阳广武黄河滩区也是万亩鲤鱼养殖集聚区,今年曾在该区域设置了郑州市鱼病病害的一个测报点,由于病害测报需要,一进入4月份,就时常下去进行鱼病诊断,到了5月份,自5月上旬,不少池塘呈现出鲤鱼所谓“急性烂鳃”的前期症状,池鱼不耐低氧,一般阴天白天浮在水面,呈漫游状态。打开鳃盖肉眼观察,鳃上大量粘液,挂有赃物,鳃色发乌,鳃丝发叉腐烂,严重的稍有灰白,典型的严重烂鳃症状。镜检显示鳃上充满了大量的孢子虫以及小配子的囊包。处于这种状况的鲤鱼池,如果不能对症下药,不能谨慎施药,往往就会造成池鱼的死亡,养殖户一看到鱼死了,就会手忙脚乱,乱施药、滥施药,此时就会大批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该种情况就是典型的所谓“急性烂鳃”的发病情况。

鲤鱼鳃上寄生大量的孢子虫,为何会出现发病急、来势猛、病死率高的特征呢?让它同病毒性爆发流行病相类似。这正是我近两三个月工作的重点内容。

出现发病急、病死率高的池塘是水质恶化的客观原因和人为操作不当包括施药不当等多重原因重叠在一起的结果,鲤鱼鳃上寄生着大量的孢子虫,鱼鳃的呼吸功能受损,池鱼不耐低氧,阴雨天非常明显,白天整池鱼上浮在水面,呈漫游状态。如果此时对症下药,采取正确措施,池鱼状态就会马上好转。问题的关键是大多数养殖户难以做到对症下药,采取正确措施,他们往往不知道自己池塘里的鱼其鳃上充满着大量的孢子虫,呼吸功能已经衰竭这一状况。或他们知道但愚昧而又固执地认为鱼鳃寄生大量的孢子虫不碍事,根本不用控制和采取对应措施。在池塘管理、施药上一旦造成水体生态环境发生大的变化,或施用微生态制剂不慎,由于微生态制剂多数为好氧菌,大量繁殖时会消耗池中溶氧;或施用药物导致池塘大量藻类死亡时,糟糕的状况就会出现,池鱼开始死亡,这时候就是所谓鲤鱼“急性烂鳃”发病的初期。施药上如施用硫酸铜、硫氰酸红霉素(杀菌消毒)、连续大量施用醋精和盐酸(用于降低居高不下的pH值)、高含量的苯扎溴铵(杀菌消毒)都会出现大量藻类死亡。正常情况下,池鱼处于健康状况时,施用上述药物杀藻时就需要谨慎,须在晴天上午进行,施用后要做好增氧解毒,必要时加注新水。因为大量杀藻后,死亡藻类分解大量耗氧,同时大量死亡的藻类会产生一些毒素,此时如果忽略上述事项,没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健康状况的鱼都会难以忍受。假如寄生有大量孢子虫,鱼鳃呼吸功能已处于衰竭的池鱼,遇到上述施药情况,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发病急、病死率高、大批量死鱼就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了。这就好比患上严重尘肺后期的人,呼吸功能已经受损衰竭,但不至于马上危及生命。如果你让这些严重尘肺的病人处于正常人都呼吸困难、窒息的环境里,后果就可想而知了。

发病症状:起初,池塘水质发生大的变化,或天气原因导致鲤鱼一两顿、或一两天摄食不好,一旦水质调整过来,或天气晴好,鱼摄食马上转好。检查鱼鳃有轻度的烂鳃症状,镜检鳃上有大量的孢子虫和小配子囊包。该时段应该是控制孢子虫、对症下药,避免“急性烂鳃”病发生的很从容时期,该时段如果没有采取正确的相应措施,继续发展下去,就会进入“急性烂鳃”发病前的状态。

1.轻度症状Ⅰ,阴雨天,上午增氧机停不了,有不少池鱼上浮水面漫游着;下午天还没黑,就需要过早打开增氧机,该阶段池鱼表现还是不耐低氧,一旦天气转好,溶氧状况改善,鱼照样吃食比较好。该时期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措施,完全可以防控,避免“急性烂鳃”的病发。

2.中度症状Ⅱ,阴间多云天气,上午增氧机停不了,有大量池鱼上浮水面漫游着,或晴天上午开着增氧机,仍有少量池鱼上浮水面。该时段一般池鱼吃食不好,也有个别情况,多在下午五、六点钟,池塘溶氧大为充裕时,池鱼吃食状况也会很好,这也麻痹了许多养殖户,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此时段如果不能对症下药,盲目用药,就容易造成池鱼大批量死亡,即所谓的鲤鱼“急性烂鳃”爆发病的发生;如果对症下药采取正确措施,谨慎应对,依然可以避免“急性烂鳃”病的发生。

3.严重症状Ⅲ,天气晴好,整天增氧机开着,大多数池鱼仍然上浮在水面漫游着,非常迟缓,不受惊扰,一把手就可以将鱼托起拿出来,更严重时,大量的鱼被增氧机转动的叶轮打得身上烂的一块一块的,该阶段整池鱼接下来的夜晚,是养殖户最为揪心的,大批量死鱼不可避免,采取与不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差别只在于损失的少与多,或减少损失还是全军覆没。

在Ⅰ、Ⅱ症状时段,我在十多家养殖户池塘,对症下药,采取正确应对措施,及时避免了“急性烂鳃”病的发生,为他们减少了大量的财产损失,也许他们没有意识到Ⅰ、Ⅱ症状的池鱼,与他们谈“虎”色变的“急性烂鳃”病的发生相关联,而且很近很近。期间有两三家养殖户鲤鱼池出现了中度症状Ⅱ,而没有采取我提出的建议,正确的应对措施,结果一天一夜间损失十多万元、二十多万元时,养殖户欲哭无泪的情形,我是于心不忍而又感到无奈。

结论与分析:
1.鲤鱼“急性烂鳃”病的发生,主要是由大量孢子虫充满鱼鳃,致使鳃呼吸功能受损,低氧状况下其抗病力和免疫能力下降,继发性病菌感染(这在Ⅰ、Ⅱ症状时段都有明显体现),最终由于鲤鱼呼吸功能严重衰竭,导致池中大量鲤鱼短时间死亡。

2.鲤鱼“急性烂鳃”病害流行期,河南地区每年的5月份~7月上旬为主要流行期间,第二个流行期为9月份。这也与以往孢子虫病的流行水温在20℃~30℃相吻合。今年4月份在鱼病诊断镜检过程,鱼鳃上很少发现大量孢子虫寄生的情况,一进入5月份,有记录的是5月6日镜检,四、五口池塘池鱼鳃上均充满着大量孢子虫和小配子囊包,一直到6月底,在郑州市荥阳的两个万亩鲤鱼养殖集聚区鱼病镜检中,普遍存在该种情况。

3.鲤鱼“急性烂鳃”发病起因不是所谓的锦鲤疱疹病毒导致的。即使在严重症状Ⅲ期病鱼体检测出锦鲤疱疹病毒(现在是否检测出还没有定论),那也只能说明是继发性后续感染的,而不是发病起因。据有关资料(注)查证,锦鲤疱疹病毒(KHV)仅仅感染锦鲤、鲤鱼,其鱼苗、幼鱼、成鱼,均可感染。这一点与该病害发生流行情况不相符合、不一致。该病害发生流行的5月份、6月份高峰期,多出现在即将成鱼或已是待售的商品鲤鱼池塘,也就是一年养殖周期的夏花养成鱼的池塘(去年5、6月份按照直接养成鱼的放养密度放养鲤鱼夏花养到第二年5、6月份成商品鱼出售的养殖模式)。而两年养殖周期的养殖模式,即5、6月份期间,规格150g~200g左右的鲤鱼池塘,很少出现鲤鱼“急性烂鳃”病的发生,更不可能发生在当年新繁育鲤鱼苗的夏花培育池塘。
另外从今年5、6月份鲤鱼“急性烂鳃”流行期间,十七八例的治疗方式效果上,以及该病害可防可控可治的特征性质,也佐证了鲤鱼“急性烂鳃”不是锦鲤疱疹病毒引起导致的。

4.鲤鱼“急性烂鳃”不具有极强的传染性。5、6月份该病害流行期,鲤鱼养殖集聚区此起彼伏的发生该病害,又该如何解释呢,是不是相互传染导致的,不是。这是由于养殖集聚区所有池鱼鳃上都普遍充满着孢子虫,发生鲤鱼“急性烂鳃”池塘是水质恶化的客观原因和人为操作不当包括施药不当等多重原因重叠在一起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不当、不利的多重因素的重叠出现,鲤鱼“急性烂鳃”就不会发生。如果说有传染性,那也是体现在孢子虫上面。

5.今年的5、6月份在鲤鱼养殖集聚区,三类规格鲤鱼池塘,即将成鱼的鲤鱼、150g~200g左右的大规格鲤鱼种以及鲤鱼夏花培育池,鱼鳃上都镜检出数量不少的孢子虫,而发生鲤鱼“急性烂鳃”只有前者,后两类规格鲤鱼的池塘没有出现。(如果说该病害极具传染性,为何不传染给后两类规格鲤鱼的池塘呢。)一是即将成鱼的鲤鱼,都是自去年5月份夏花鱼苗放养至今,放养密度大,投喂饲料量大,池塘载鱼负荷越来越大,水质环境日积月累,中间没有改善的机会,至池鱼长到750g~1250g待出售规格,水质环境普遍处于恶化的状况;二是养殖池塘长期大量用药,滥用药的结果,不但损害鱼类,而且频繁的破坏水生态环境,使鱼类经常处于应激状态,导致池鱼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此时抗病力和免疫力底下;三是饲料因素,部分含有促生长素的饲料长期使用,导致鲤鱼机体抗病能力降低;四是鲤鱼种质逐步退化,由于鲤鱼苗种繁育特别容易,其近亲繁殖导致的种质退化比其它养殖鱼类品种更为严重,其抗病力和免疫力的降低更为明显,这一点也解释了养殖集聚区主养的草鱼、武昌鱼等,其鳃上同样充满着孢子虫,而很少出现类似鲤鱼“急性烂鳃”病害的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文章来源:水产E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