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赶尸之说,又称移灵、走影、走尸。属茅山术祝由科,发源于湘西沅陵, 滤溪, 辰溪, 叙浦四县。由于这些地区大多属于山地,车辆很难通行,所以才有了赶尸这一行业,一般在尸体未腐化时由术士赶回家乡安葬。
在旧社会的乡村,傍晚时分,在乡间的小路上,偶尔可以看到一个人摇着摄魂铃走在前面,时不时撕下二三片纸纸,而在他的身后,则是行走古怪,罩着全黑大衣的尸体。 这就是无数恐怖片里演过的湘西赶尸。之所以叫湘西赶尸,是因为这种事情发源于湘西的苗家,而且活动范围北不过洞庭湖,东则到靖州,西则到云贵。 那么,是什么尸体需要赶呢? 基本上战死在外面的士兵,尤其是太平天国起来之后,大批的湘军将士死在异乡。其实湘西赶尸最初的起源也是赶士兵。湘西苗人的祖先是战神蚩尤,他们在黄河与黄帝作战。为了把战死的士兵抬回家,就由军中的法师念起咒语。死去的士兵就一个个突然站了起来。跟着法师一步步向南回家。 到了后面,则成了一门生意。可以帮助死在异乡的人运送回故乡,比如犯罪被砍头的,比如迁移到外地,想回家乡埋葬的,尤其是有一段时间,两广填西川,很多湖南人客居四川,死了之后都希望回到湖南安葬。当时四川就有专门的尸体运送铺子。 其实在赶尸界还有一个规矩就是三赶三不赶:被砍头的,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基本上就是被处死的。这种人很多其实是官家的人,多半是有钱财的。所以可以赶。 三不赶是病死的,投河吊颈而死的或者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赶尸的说法是病死的魂被阎王勾走了,投河吊颈的是自愿死的,召不回亡魂,雷打是有罪的,不能赶走。 但其实想一下,病死的投河的吊颈,可能尸体已经腐烂,不便于处理防腐。雷打死的烧死的就更不好处理了。只有刑杀的,可以马上进行防腐处理,才能够赶回老家。 那么,怎么让尸体老老实跟着铃铛一跳一跳回家呢? 其实都是障眼法。据说有这么几种,有的是把尸体的手绑上竹杠,可能一次绑数个,然后前面一个是假尸体,后面一个也是假尸体,是活人在挑着尸体走。而竹杠是有弹性的,看上去就像电影里演得一跳一跳。 还有一种说法:背! 具体方法一个师傅一个徒弟,师傅在前面挑灯撕纸钱,后面则有一个徒弟背着尸体,两个整个罩在一个大黑袍里,这样其实看不清路,只有靠师傅在前面带路。 我们再讲一下师徒关系,收徒是有严格考试的,如果想赶尸,一要个子高一点。至少一米七,这在古代,尤其是湖南算是很高的了,为什么呢?需要背尸体啊,太矮了,背不起来。此外还要考胆量,要在半夜去把师傅放到深山老坟上的一个叶子拿回来。还要考方向感,转数圈,说清东南西北。这也是为了背尸的需要。还要考力气,能够背东西。 一般来说,要背一个尸体一天走十个多小时,没有苦力气是不行的。 最后还要长得丑,长得丑就安心工作了。 这些赶尸的一般都是走夜路,但下雨天是不走的,因为尸体淋湿了容易腐烂,而且看不清路。旧社会还有专门的赶尸旅店,收费比普通旅店高,而且旅店的大门永远是开着的。为什么呢?因为门板后面就是放尸体的地方。所以看到大门开着,千万不要调皮去动他,不然会发现一个个尸体就在门后靠着墙。 到了之后,就由法师将尸体放入棺材,这里是不准家属看的,全部要回避。另外,在开始赶尸的刑场也是不准家人看的。 如果不能指挥。可能会炸尸、惊尸,也就是变成传说中的僵尸。等法师做好一切,大家方可以去看。一看,尸体保存完好,如同活着一样。这里有一个比较怪的说法,说有的不太厚道的赶尸人其实会把身体除下埋了,只背回来了头跟四肢,这种说法也不无可能。当然,我们也说了,这其实都是有窍门,不是真正的让魂回尸体,跟着走路,但有一项是绝活真功夫,来不得半点,就是防腐。 湘西之所以能够赶尸,就是他们利用各种草药,尤其是朱砂(朱砂加热会成为汞这种防腐材料)的使用。使得尸体能够长久的保存。 那么,有没有实例证明有赶尸这种东西呢? 有的,在四川就出土过一具赶尸的人埋下的尸体。在2005年,四川的南充,发现了一个清朝古墓。这个古墓充满了诡异。首先棺材是石头的,一般来说都是木头棺材,这种石头棺材非常的罕见。尸体全身缠着布,我们知道赶尸人也是要给尸体缠布的。这个尸体同样保存得非常好。第三,在棺材里发现了符纸。赶尸人在制作赶尸时,往往会在脑门心、背膛心、胸膛心窝、左右手板心、脚掌心等七窍处,各贴一道神符,这个符叫 “辰州辰砂神符法术”,简称是“辰州符”,此外还发现了糯米。 第四,当时的收音机全部发出怪声,类似于胸闷病人发出的嘶嘶声。第五,这个尸体属于被盗,但奇怪的是,盗墓者没有拿走陪葬品,反而把尸体拉出来暴晒。第六:文物局的专家到了现场后,马上命令烧掉乾尸。 当然,这上面说的某些可能是假消息,但这个挖出来尸体符合赶尸入葬的模式应该是不假的。 那么,为什么会有赶尸呢,当然是古代交通不发达,如果连棺木一起运输的话,成本很高,所以采用这种实为背尸,名为赶尸的方法。现在一是交通发达了,二来都烧成骨灰,一个罐子就装起来了。赶尸这个神秘的职业自然就消失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