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世界[国内592]---景洪曼飞龙白塔,西双版纳名佛塔


曼飞龙佛塔位于云南省景洪市勐龙镇曼飞龙寨的后山顶上,由主塔和八座小塔组合而成,宛如一丛春笋破土而出,故傣语称为“塔糯”(笋塔),是一座金刚宝座式的群塔。已于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为它通体洁白如雪,又称"白塔”。曼飞龙塔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由九座白曼飞龙塔塔组成,坐落在景洪澜沧江对岸的曼阁佛寺,是一座建筑风格特殊,造型轮廓风姿迷人的佛寺。

曼飞龙白塔,傣族又叫“塔糯”(笋塔)。据傣文经书记载,此塔建于傣历565年(公元1204年)。相传,负责建塔的技师和工匠是3个印度教和尚。

结构主塔和几个小塔同建在一个塔基上。塔基状呈八角形须弥座,人称这种塔式为金刚宝座塔。主塔高16.29公尺,塔座直径8.6公尺。8个小塔似竹笋。塔座以上有坛台、钟座、复钵、莲花、雀苍、宝伞、风幡等8个主要部分组成。主塔形如葫芦,上有尖顶;8个小塔开关与主塔塔形相似。

这座塔的建筑风格,反映了传自缅甸、泰国的南传佛教的艺术特点,也说明了傣族人民悠久的文化和较高的艺术水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勐龙曼飞龙白塔因其所在地而得名,一称飞龙白塔,又因其洁白的塔身、金色的塔尖如春笋一样破土而出,故又名笋塔,是西双版纳地区傣族风格的南传上座部佛教古建筑,位于景洪西南67公里,距大勐龙镇3公里。相传由三位印僧设计,为勐龙古巴南批主建,造于傣历565年(公元1203年)。

塔群建在山顶,共9座,塔基呈多瓣形莲花状,周长42.6米。主塔高16.29米,四周环抱着8座小塔,分布八角,小塔高9.1米。塔呈葫芦状,塔身洁白,有各种精美的塑饰和彩画。佛龛背上有各种动物、花草、卷云纹装饰。塔刹由宝瓶、银铃、风铃等组成。塔群造型富有韵律,很好地体现了傣族的建筑风格和宗教信仰。曼飞龙白塔有较高艺术价值,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顺着这条布满青苔的路,就是白塔所在。

岁月在这里写了无声的痕迹。只愿岁月静好,人心自在。

在这里,有太多的故事尘封在残垣断壁间。

不辞辛苦走了上来,只为过了这道门,瞻仰门里那信仰上的庄严。

 眼前一亮,仿佛一幅极美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蓝天,白云,多少年来就这样眷顾白塔,云卷云舒,不曾离去。
 另一个角度。
 每一个角度,都是不一样的风景,人生,不也如此?

 八个子塔的底座下,都有一个佛龕,注意看顶部那些精美的雕刻。
 塔正中的佛龕下,佛说中的佛迹。
 白塔旁边的休息亭。遇有法事活动,僧侣们就在这里进行。

浓郁民族风格的装饰


 修缮此塔时的功德牌。因由信仰的维系,这样精美的塔才能保存完好。
 有信众供养栽了树,为了纪念,做了这特别的身份标志。用心极致。
 漂亮的圆石,古朴的文字,记载了某位信众的善念,善行。
 林中的陶土水缸,一样有岁月的痕迹。
 高大的佛陀。
 佛陀的弟子。

 护法女神“喃托拉尼”


 长满植被小草的矮围墙。阳光下,生命如此静谧,不争不噪,多少浮华,都在身外。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