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林最早的道观-庆林观

 道场所志 2018-09-19

在李唐时,桂林就有了最早的道观-庆林观,座落在现今七星公园普陀山上。

普陀山——普陀山是七星山的一部分,位于七星公园的中心。山上旧有观音洞,按照佛教的习惯,凡是供奉观音的山,多称普陀山。

山的西麓有元风洞,古人叫玄风洞,又名芫荽(y6nsuI严虽)岩。夏日过此,凉风习习,炎暑顿消。古人对元风洞的风,作过许多描绘。宋淳化元年(公元九九0年),桂州知州柳开在这里避暑,作《玄风洞铭》,说玄风洞的风,森然凄清,凉入心骨。

离开元风洞,沿桂花林荫道北行不远,即到普陀门。门内右侧有护碑亭。亭中有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逍遥楼”碑,碑的背面为宋李彦弼的《湘南楼记》。另一碑为明包裕的《重修广西省城碑记》。三碑原散落城中,解放后齐集到这里,一九七四年建碑亭加以保护。按逍遥楼在桂林东城上,建于唐代,宋崇宁元年(公元一一0二年)桂帅程节重修后,改名湘南楼,故《湘南楼记》刻于“逍遥楼”碑的背面。颜真卿未来过桂林,此碑是据蒲州(今山西永济)拓本摹刻的。
从普陀门上普陀山,有新修的百级登山道。山道每五级为一阶,每阶之间有平台,可漫步而上,使游人在步履艰辛之中,喘一口气,这对浏览者特别是老弱妇孺,设想是很周到的。

马上就到庆林观旧址了。

沿百级登山道上山,左入“超尘净境”,过拥翠亭,到小蓬莱长廊。这里林林茂密,浓荫如盖,苍翠欲滴。每当雨脚初收,就从这里蒸蔚出缭绕的云雾,普陀山上好像贴着片片雪白的羽纱,衬着青翠的底色,青山如洗,白云飘动,人们称之为蓬莱云雾。出长廊,即为普陀石林:奇石峥嵘,石骨嶙峋。唐太宗曾派李靖到这里取瑞石回长安,刻制欧阳询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碑。

桂林最早的道观-庆林观

唐贞观六年(公元六三二年)李靖曾在这里建庆林观

传说庆林观三字为唐太宗李世民亲笔题书,以赞扬桂州所贡瑞石出产之地。傍山有普陀楼,楼分两层,登楼可远眺桂林山城。楼后有观音洞,旧时为供奉观音的地方。右下普陀楼,地面有一泉眼,宽不到一尺,泉水清澈如镜,名为“永泉”。泉前为普陀岩,岩象拱篷,若遇雨天,山水沿崖壁倾泻而下,似瀑布,又象帘栊(16ng龙),封住了普陀岩口,使人不禁想起《西游记》中所说的水帘洞来。岩左壁刻有篆书“碧虚岩”三字。其实碧虚岩是七星岩的别名,现七星岩口还刻有宋范成大的《碧虚铭》,并建有碧虚亭。《碧虚铭》记郑冠卿与日华、月华会“碧虚”的故事,所谓的“碧虚”指的就是七星岩。这三字原应刻在七星岩口,传说明末道士潘常静因耳聋听不清,把它错刻在这里了。这里本来就是一个岩,即普陀岩,由于潘常静之误,后人以讹传讹,却把它当成碧虚、普陀两个岩,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误会。

从记载来看,旧庆林观就建在普陀石林处,如今道教凋零,旧址早已不在,仅留考记而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