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险投资史上的上的两个关键人物及其四个关键认知

 AndLib 2018-09-19

想一想,如果你是一个投资人,看到一个如此年轻自大、目空一切、妄想改变世界的人,你敢投资他吗?但现在你肯定知道了,如果你错过投资苹果这样一家公司,可能要悔恨一辈子。

实际上,风险投资这门生意里也有很多学问。今天,我就来给你讲讲风险投资的历史,以及里面的一些小门道。相信如果你之前对这个行业只是听说过,但没那么熟悉的话,听完之后就会对这个行业有更全面的认识。

我们今天就来讲风险投资史上的 两个关键人物 ,以及这两个人给整个行业带来启示的 四个关键认知 。

风投之父阿瑟·洛克教给我们的事

第一个人叫阿瑟·洛克(Arthur Rock),我们之前在讲英特尔的时候提到过这个人。他现在也被称为“风险投资机构之父”。

你可能还记得,当时以鲍勃·诺伊斯和戈登·摩尔为首的“八叛逆”出走以后,正是阿瑟·洛克帮他们找到了仙童公司,帮助他们创立了后来的仙童半导体。等到仙童半导体分崩离析后,又是阿瑟·洛克帮助诺伊斯和摩尔筹集了资金,创立了英特尔。当然,他在里面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后来1978年的时候,洛克又投资了苹果57600美元,结果苹果两年之后就上市了,洛克的回报是243倍。

洛克当时的成功,被他自己总结成了两点。这也是我们说的四个关键认知之中的两个。

一个是, 要想获得超额的回报,一定是越早投资越好 。当然,投资越在早期,风险也就越大。所以“风险投资”,也就是Venture Capital这个词,就是在洛克之后才广为流传的。

第二,是洛克说自己 投的不是产品或者行业,而是投人 。他对待项目可以说非常挑剔,宁缺勿滥。有时候他会花几个月跟创业者深谈,从各个方面了解他的人品。而且一般他投资的项目都是朋友的推荐。另外,他也不看重什么商业计划书,比如当年英特尔的计划只有两页。所以,重视人际关系,看重创始人的品质,是洛克自己总结的投资成功的秘诀。

你看,其实这两点,也就是越早投资越好,以及投资创始人本身,看重创业者的品质,在现在已经是风险投资行业的常识了。但这恰恰说明了四十年前洛克对整个风险投资行业的开创性。直到现在,他的理念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图为阿瑟·洛克

唐·瓦伦丁的红杉传奇

不过,对于投人这件事,很快就有另外一个行业宗师级别的人出来反对了。这个人就是开创了当代最成功的风险投资机构红杉资本的唐·瓦伦丁。这就是我们要说的第二个关键人物。

唐·瓦伦丁的名字我们之前也提到过,他在仙童时期就和英特尔三巨头:鲍勃·诺伊斯、戈登·摩尔和安迪·格鲁夫是同事,职位是销售经理。结果他的业绩非常出色,很快被升职为地区的销售总裁。在瓦伦丁的事业高峰时期,他选择去创业,结果在创业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对行业、产品以及投资的判断越来越准,于是,决定进军风投行业。并且用加州最大、最长寿的红杉树给自己的投资机构命了名,这就是红杉资本的由来。可以说, 如果洛克是风险投资个人的鼻祖,那么瓦伦丁创立的红杉资本就是风险投资机构的标杆 。

瓦伦丁的投资哲学和洛克不太一样。他的理念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 投资赛道,而不是骑手 。他的另一句类似的话是,“投资一家有着巨大市场需求的公司,要好过投资一家需要创造市场需求的公司”。

这个理念,让他在不太喜欢乔布斯的情况下,还是投资了苹果。当时的故事也很有意思。

你应该还记得,苹果二代电脑算是苹果公司的第一个爆款产品。当时在做苹果二代之前,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需要一笔比较大的资金来购买电路板等原材料,于是他们就出去融资。以乔布斯的性格,他肯定是要最好的了。所以他就联系了硅谷最有名的风险投资家,唐·瓦伦丁。

结果当时瓦伦丁见到乔布斯之后有点儿崩溃。因为年轻时候的乔布斯花了很多时间在追求一些灵性和宗教的东西上,有很多莫名其妙的生活习惯,比如好几天不洗澡,穿的破破烂烂等等,还留了个披肩长发,身上特别难闻。所以瓦伦丁见完乔布斯之后,给介绍他们认识的朋友打了一个电话说:你怎么给我介绍了这么一个半人半鬼的家伙?

但瓦伦丁又特别看好个人电脑行业,不忍心放弃这样一个投资机会。加上乔布斯一直契而不舍地给瓦伦丁打电话,所以瓦伦丁就和乔布斯说:“小伙子,如果想让我投资你,你得先找个懂商业和市场方面的专家,你和沃兹尼亚克两人谁都不懂市场,对未来的市场规模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这样不行。”

不但如此,瓦伦丁还介绍了几个人选给乔布斯。结果乔布斯和其中一个叫迈克·马库拉的人一拍即合,而瓦伦丁呢,也就正式投资了苹果。不用说,这笔投资也是红杉资本历史上最好的投资之一。

图为乔布斯与唐·瓦伦丁介绍给他的迈克·马库拉

这个故事里,其实隐含了我要讲的 第三个关于风险投资的关键认知 。也就是,不管风险投资人或者风险投资机构也好,他们钱的价值只是一小部分。而 好的风投,可以积极地参与和帮助你整个创建公司的过程 ,比如帮你思考战略,推荐各种人选,推荐各种财务公司、律师事务所、公关公司帮你打理各种杂事儿,甚至还能充当创业者的“心理咨询师”。当然,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以一种帮助和建议的心态在做这些事,而不会干涉你的决定。

所以风投行业里有所谓“smart money”和“stupid money”的说法,直接翻译过来就是“聪明的钱”和“笨的钱”,指的就是除了给你资金之外,一个投资人还能带来什么别的东西。

风投是如何赚钱的

到这儿我们已经讲了两个关键人物和三个关键的认知。现在我们来讲最后一个关键认知。这个认知是关于,风险投资机构是怎么赚钱的。

刚才我们提到,投资人如果越早投资就越赚钱,但是里面有一个小漏洞,就是越早投资风险也大,亏钱的可能性也越高。这里面就牵扯到,风险投资机构到底是怎么赚钱的概念。你可能多少听说过,风险投资,一百个里面有一个成功的就行了。但道理为什么是这样呢?

这里面有个概念叫 投资的“幂法则” ,英文叫power law。说的是, 一只基金的回报,也就是业绩,几乎只由投资最成功的那一两家公司决定 。也就是说,如果你投资了100家公司,很可能有2家表现非常好,变成了Facebook或者Airbnb,那还有七八家还可以,中等规模,或者被大公司收购了,剩下90家可能都死掉了,也就是亏钱了。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投到那一两家最好的公司。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曾经和一个好朋友聊天。他是国内某个著名风险投资基金的合伙人,他说,有一次他们公司举办内部复盘会,大老板放出来一张图,上面是他们投资过的所有公司,以及这些公司给整个基金带来了多少回报。

结果一看,他们投的几十家公司里,带来回报最大的一家公司,占了全部回报的90%,剩下的公司加起来占了10%。但这还没完,老板又放了一张图,是把那家最成功的公司拿掉以后的回报计算,结果发现,在剩下的这些公司里,回报最大的那家公司,还是占整个回报的90%。

所以,对于风险投资来讲, 怕的不是投错了公司亏钱,而是错过了好公司。英文里有个词组叫fear of miss out,缩写是FOMO。意思就是“恐惧错过”。说白了就是,宁肯错投一千,也不能放过一个。因为你放过的那个,很可能就是决定你投资成败的那家公司。

所以有时候朋友会问我,为什么我看好多基金,都会投资一些看起来特别奇葩的创始人或者是创业项目啊?那些投资人都没脑子吗?

我一般都这么回答:如果回到2004年,你会想到一个平时只穿拖鞋、大学都没读完的宅男,会做出一家价值4000亿美金的、改变了一整个时代的公司Facebook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