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2上当队

 客舟听雨177 2018-09-19
M2是什么?

M2是漫步者生产的一对迷你音箱,按厂家说法,功率只有2×3W,三维仅有66×103×87mm,喇叭口径2”(外径52×52mm)。

上当队是什么?

无忌水深,随便一个旮旯都能害人,很多人误打误撞点开了极地苍狼感觉以前在音响上的投资失误了不少(说M2)756ean说说你用过的最好的电脑音箱 后冲动花费银子购买M2的行为。

M2有多好?

见仁见智,各花入各眼,便携是肯定的,音质是令人惊奇的。M2低频不好,中高频有些特点,温润入耳,小音量下有那么一些优势,还有声场定位、脱箱感什么的等等优点。

特别提醒

本帖非广告,非枪文。
M2也就一玩物,M2上当队也就一群喜欢这对mini箱的网友交流神侃之小茶馆,万望革命群众理性阅读,谨慎消费,因M2所产生的一切不良后果概与本贴无关。

[2007-11-12 15:05 补充如下]



M2语录

zhp62老大的:

在听M2的过程中,心里一直在把M2与LS3/5A相比,为什么?

其一,翁声翁气的鼻音。

这可能“得益”于内凹方式安装的单元,不知道M2的设计者是不是知道LA3/5A,而且还知不知道这种安装方式是违反声音扩散“基本法”的?还知不知道BBC的设计部门这么设计是有目的的?君不见出自BBC的大大小小有不少喇叭都这么设计。

当然,鼻音是可以为我所用的,没鼻音的喇叭都可以玩出点鼻音,因为“业务”需要嘛,有鼻音的自然也可以合理利用。该消除的消除,该利用的利用,这就是为什么我一直强调M2要放在桌子上,或者靠墙摆,不能用脚架支起来“打”。

其二,没高,没低,却有迷人的中音。

任何一对“现代”喇叭都可以打败3/5A的高频和低频,但是他们只是赢了20%,却输了80%,那就是我们耳朵最爱的中音,所以,20年前4000元的全新3/5A用到今天可以卖12000,这难道是一句“炒作!”可以概括了的吗?你再炒作一对这样的喇叭试试。

M2同样没高没低,这样的2寸单元要做到没高没低并不稀奇,不做都这样啦,算什么本事?但是,要做到这样的中音就是M2的运气啦,我不相信是漫步者的本事。

其三,,呃,,,其三,,,,,,,没有啦,还没编好,下班,回家。

接着说其三。

谐波的完整性

如果说M2区别于同类多媒体喇叭的标志性特征,那就是它的谐波完整性远远好过它们。昨天专门去市场听轻骑兵M6/M7,作为对比,也听了,漫步者M2/M3,再次领会M2的突出,M3就是为了迎合大众对低音的幼稚需求而生产的,在这个尺寸上,就那么根大黄瓜,搞什么低音嘛,我看连假低音都算不上。

3/5A的谐波完整性就可以说是个奇迹,你根本听不出它的分频点在哪里,它真是做到了两单元合二为一,第一它选择了正确的两个单元,第二它成功设计了那个分频器。所以,3/5A像个全频喇叭。

其四,音色上的那种粘滞感。

这是一个主观感觉,没有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出喇叭的粘滞感,但是我们任何一个傻*都能听出它,不论你是银耳,还是木耳。猜想所谓“粘滞感”其实是音色的一种,就是由特定的谐波成分所决定的。这两对喇叭都有很好听的粘滞感,可以挠挠你心尖儿上那点痒痒。

好啦。就忽悠这些。


-----------------------------------------------------------------------------

应该缓,理性的光芒不容掩盖。

声音是非常主观的感受,除非被洗脑,也就是全面接受一种音响观,否则一个人是很难接受另一个人的主观听感的。

我因为M2,去浏览了大量多媒体评测,论坛,排行榜,发现M2的确不是主流喇叭,哪怕在漫步者品牌里,也不是主打喇叭。最极端的现实是有个论坛,M2主题居然没有一个帖子,漫步者的其它型号倒是有。

在这种背景下,M2能在市场上存在两年,也算是个奇迹,要知道每年要新出多少种多媒体喇叭啊。从价格看,它还偏高。所以我认为它退市或者改型的时间不会太远。

至于跟3/5A和ATC20相比,这完全是主观YY。充其量也只是对那些熟悉这两个喇叭的同志有点参考,知道:哦,有人是这样看待这三对喇叭的关系的。仅此而已。

理性的态度应该这样:需要找一对桌面小喇叭,或者床头小喇叭的同志,经济又负担得起,不妨在同类喇叭中注意一下M2,至于有人把它忽悠到不自然得高度,如果真是那样,就算我中彩,如果一听不是那回事,至少不后悔。

对于HIFI老烧,我仍然要忽悠买M2,这个忽悠正好是出于理性,因为它的表现足以让我 反省 我那点漫漫发烧路。呵呵。


------------------------------------------------------------------------------

极地苍狼老大的:

怀着万分敬仰,头顶黑锅的心情,认真地看完所有帖子,感觉 就一个字:怕

一怕的是这个世界上能忽悠的同志太多了,竟然用偶然犯罪的思路忽悠大家,让路人不知不觉深陷其中,难道这就是放毒的乐趣?无意考虑到此,竟然感觉后背发凉;

二怕一个小小的M2就能让众多高人在沉睡中惊蛰,突然感觉这个貌似繁荣纷杂的世界其实依然单调,没有几个人在为这个世界的更加精彩添上一小笔,大家都淹没在潮流当中了,忘记自己曾经那样的特立独行,麻木,是属于大陆化的产物了,感觉心里发木;

三怕好久没有来无忌,但那些昔日的足迹依然还在,怀旧的温馨让人感动,却感觉自己失去太多,太多欢乐的岁月,感觉心里发酸

乖乖:
是不是这些感觉敏锐,始终保持真诚心的国人都集中到了这里?
无忌 我们永远无忌 我们一生无忌
为小小的伙伴M2祝福,同时也祝贺已经上当的朋友!


------------------------------------------------------------------------------

zhp62老大的:

欢迎老烧来上当!

M2的确更加适合老烧。

原因很简单,有句俗话说:什么什么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作为老烧,不管你愿不愿意,都经历过为数不少的喇叭,自然也就对“好声”和“正确声”有了更加多并且更加深的认识和体会,这不是贬低菜鸟,因为没有人会为了买一对多媒体喇叭去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时间当一回“发烧友”,然后再买。而从客观上讲,跟其他行当一样,认识声音也是需要过程的,也是需要学习的,也会走很多弯路。

我拿M2跟3/5A比,不是比那几个测量指标,什么频率响应,谐波失真之类的,古往今来,有多少频率响应“既宽又平”的喇叭出现过,但是又有几对能被人记住?这其中3/5A就是频率响应“既不宽又不平”的,当然,如果能保持3/5A一贯的声音特质,又能让他的测量指标“既宽又平”就更好,如果不能兼得,我相信所有认同3/5A的同志一定会选择传统意义上的3/5A。

从这一点上说,M2和3/5A的价值都恰好处在那几项可怜的工业测量值之外的领域。


------------------------------------------------------------------------------

zhp62老大的:

M2的好声关键不在于它的“小”,也不在于它是“全频”,而是在它所能重播的频段内的“谐波完整性”。要知道,制造一个比他更宽的频段的喇叭很容易,但是同时还要维持它的“谐波完整性”却是难于上青天,还不免要搭上那么一点运气才行。古今中外皆如此。


-----------------------------------------------------------------------------

摆位永远是为听感服务的。只要好听,怎么摆都对。

一般说来,TOE-IN会增加高频的量感,顺带着所谓细节也多起来。因为对于动圈式单元来说,高频的指向性对最终的音效影响很大。

其次,每张CD的音效也各不相同,有的故意突出某些频段,这是在录音制作过程中决定的事。所以如果考究起来,每换一张CD,喇叭的间距或者TOE-IN角度都要调整一次(哈,那还不累死我?),没有一种摆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张CD地效果。所以,我建议的M2的45CM间距只是一个统计上的大概距离,对每位M2上当队员来说,还需根据自己的唱机,或者电脑声卡或者其它周边设备以及所听音乐的类型来不断调整,找出最佳的摆位方案。

对于有闲心玩一下摆位的大侠,不妨参考以下一些文字。

简单来说,在摆位前,想象每个喇叭就是一个声音金字塔,我们玩摆位,就是将两个金字塔通过平移,左右“叠合”起来,那么我们到底选择底部叠合,还是腰部叠合,还是顶部叠合?这就是玩摆位的全部动作,没什么稀奇的。问题是我们以什么原则来指导叠合的动作,到哪里停止呢?也很简单,取决于你的器材搭配,房间特性以及CD的音效特征,这些都是说得出来的,最后剩下一样东西,那就是我们每个人对声音的认识问题,这是说不清楚的,如果嘴巴能把耳朵听到的东东说清楚的话,那么音乐会就不用开了,找个人去听一次排练,回来跟大家一说,就都明白了。

由于我们现在玩的都是“立体声”,所以每一对喇叭都有一个合理的间距,为的是让两个喇叭的声音能“部分地”叠加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地声音,超过了这个合理的间距,就不能构成所谓立体声了,以M2为例,如果超过了两米的间距,恐怕就变成“两个单声道”,自己唱自己的了。


-----------------------------------------------------------------------------

zhp62老大的:

可是千万不要走到“耳机”的道路上去,那是完全不同的道路。

玩HIFI,不管从哪里开始,一不小心最终玩到只有两寸的M2,从尺寸上说,应该说是到头了,再玩,就得“再回首”,玩回大喇叭。可是,如果听明白M2后,知道了M2的优势是什么,距离HIFI的终极价值还欠缺什么,再回首玩其他喇叭,就会多了几分明白,哪怕面对百万元级的大喇叭,也不至于被眼前的阵势吓倒,也可以从从容容面对了,因为心里已经清楚,虽然还不知道正确的喇叭应该是什么样的,但是却知道正确的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它跟价格,跟尺寸是没有关系的。


-----------------------------------------------------------------------------

zhp62老大的:

大致说来,现在在STUDIO里面所用的监听喇叭,和我们在家里所用的发烧喇叭,其扮演的角色是不同的,同样的理,作为发烧友和唱片录音师的角色也是不同的,你当然可以去了解专业人员对监听喇叭的看法,但是,他们是制作音乐的,我们是品尝音乐的,所以对一对喇叭的评价必然不同。另外,他们做出来音乐是要对付无穷对喇叭的,不能太有特征,而我们买来唱片,只需要对付家里那一对特定的喇叭就足矣。

我自己买喇叭,就不太在意是不是监听喇叭,而是以自己的音响观去评价它的好与坏,我会说ATC20如何优异,也会说3/5A如何突出,也会说漫步者M2如何盖世无双,,,,,,都是基于声音本身,跟“标签”没有关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