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妙果老师:《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刑典辩证 悟道心得(新)

 道德经学用 2018-09-19
【原文】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代大匠斫(zhuó)。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译文】
 
民不怕死,何必用死去恐吓他们?如果使民怕死,对那些为非作歹的人,抓起来杀掉,谁还再敢?有专门机构杀人,如果有人代专门机构杀人,犹如代木匠去砍木。代木匠去砍木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
 
 
【悟道心得】
 
一、恐惧是生命的杀手,如果人连死亡都不恐惧了,这个世界就要变天了!
 
二、不要指责社会对您不公平,不要认为您永远是对的,要懂得求同存异,要觉知自己对社会和谐贡献了什么! 
 
三、其实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与其以一幅落魄面孔示人,不如换以清新明朗的形象,反倒更让人信任、更能得到成长的机会。
 
四、心平气和时谁都有分寸,心浮气燥时又有几人能克制?一个人的涵养,表现为在任何时候都能静听自己灵魂的声音。
 
五、人生的平衡在于每一次的坚持与归零。
 
六、即使您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您自私和动机不良。尽管如此,您还要总是友善。
 
七、让畏惧转成敬畏,再转而成为敬意,这岂不善哉!
 
八、要想改变生命,必须改善关系;只要改善关系,必定改善生命。
 
九、管道是有形的关系,关系是无形的管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十、我们总说好人有好报,但一个平常做了很多好事的人也可能因为容易纠结、总爱抱怨,最后得了很严重的病。当然,这也不是坏事,而是生命觉悟的契机!
 
十一、和孩子沟通、联接的最好方式,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孩子。
 
十二、点燃我们心中的六盏明灯,能解千年暗、万年愚。这六盏明灯是:忏悔、宽恕、祝福、祈祷、喜悦、奉爱。
 
十三、当潜意识里经常冒出恐惧时,您就用积极的正面意识去替代,专注地告诉自己21次:“没事的,会好的!”然后您会发现,冥冥之中自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
 
十四、能不鞭挞一个人就不要去鞭挞,因为大自然会自动展开她一报还一报的手段的——这是生命的奥秘!
 
十五、人是哭着来到人间的,但人应笑着离开地球。可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界时,都是带着痛苦、无奈与凄凉……只有丰满的爱才能换得新一轮生命旅行的船票! 
 
十六、宇宙的主旋律是自作自受,所以要以慈卫之,上天有好生之德。
 
十七、好事总是发生在那些爱笑的人身上。您今天微笑了么?
 
十八、政治的关键是什么?是社会充满和谐、友善、淳朴之民风。政治的核心是什么?是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利益为重,让百姓“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如此百姓就自然会珍惜生命、不去冒险和为非作歹,那么天下也就太平了。
 
十九、一个“杀”字连续在本章出现四次,老子为什么就杀人这个问题反复讨论呢?原因就在于老子真正提倡的是“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即慈悲就是对生命最大的爱护。
 
二十、今天的中国,您不管走到哪,都会看到传统文化的德治公益标语:“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这些传统观念已经被人们广泛接受,并成为提升公民灵魂修炼的德治文化。要使社会稳定、人民安乐、减少犯罪、减少恶性事件,“以德治国”是根本!《道德经》就是可以作为和谐社会根柢的一本很重要的教科书!
 
赵妙果于2018年9月19日第231天 ,作者授权代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