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秋古国——番国,曾权倾西周王室,春秋时沦为楚国附庸,灭于吴

 雲泉 2018-09-19

番(pān)国,古籍中也作潘国,为己姓,祝融八姓(己、董、彭、秃、妘、曹、斟、芈)之一,昆吾、苏、温、顾皆为己姓之国,番国属昆吾氏一支,先周时期或已存在。周代商后,归顺周朝,册封为合法诸侯。西周、春秋时期出土番国青铜器铭文显示为“番生”、“番子伯”、“番君伯”,番国当为子爵小国。历史上的番国频繁迁徙,其真正的始封地扑朔迷离,但学界说法认为番国最初在河南温县(同姓苏国)附近,进入东周后南迁到淮河上游的河南信阳一带,根据番国铜器的出土地址推测,番国至春秋中晚期经信阳、潢川,又东迁到河南安徽交界的固始县境内。

春秋古国——番国,曾权倾西周王室,春秋时沦为楚国附庸,灭于吴

番国历史虽然史籍中鲜有踪迹,但出土的大量番国青铜器却证明了番国在西周、春秋时期的活跃程度。犹其西周中期之后,番国国君一直在王室担任要职,番国甚至还有公主嫁到周室。传世西周青铜器“番生簋”为番国器物,其铭文有“王令(番氏)司公族、卿事、太史寮”的记载,郭沫若认为“番生簋”为周厉王时期的铜器,从周王令番氏“司”公族、卿事、太史寮来看,足见王室对番氏的信任,番氏也因为这份“王恩”而特地制作了这个“番生簋”。传世铜器“番妃鬲”铭文:“王作番妃齐鬲,其万年永宝用。”这是王室与番国联姻的一个实证,也是小小番国政治上与中央保持密切关联的证明,此时番国在王室的地位已然达到了巅峰。《诗经·小雅·十月之交》:“皇父卿士,番维司徒。”意思是皇父为卿士,番氏为司徒。该诗涉及到日食、月食、强震、山崩,故认为此诗成于周幽王时。说明番氏一直到西周末年还在王室活动,官职为司徒。

春秋古国——番国,曾权倾西周王室,春秋时沦为楚国附庸,灭于吴

进入春秋,随着周王室权威的丧失,番国也失去了靠山,往日的风光不复存在,加之中原诸侯兴起,争伐不断,番国大概在这一时期开始了南迁。南迁到河南信阳境内后的番国,国力已大不如从前,领土资源也极为有限,因为当时河南信阳境内的诸侯国不少,比如潢川县的黄国、固始县的蓼国(东蓼)、光山县的弦国等等,而且更要命的是正迎上了楚国的崛起。随着“汉阳诸姬”的沦陷,番国也不可避免的成为楚国的附庸。据河南淅川县出土春秋中期青铜器“上鄀公簠”铭文显示:“上鄀公择其吉金,铸叔芈、番妀媵簠。”上鄀公为楚国公主叔芈、番国女铸造出嫁礼器。春秋时鄀国和番国的命运颇为相似,鄀国为姬姓国,也是被迫从中原南迁而来(见鄀国篇),到了春秋中期,鄀国和番国同为楚之附属,铭文一方面显示鄀番两国较为和睦,另一方面说明“番妀”作为楚国公主的媵女(陪嫁女)出嫁他国。

春秋古国——番国,曾权倾西周王室,春秋时沦为楚国附庸,灭于吴

上鄀公簠

到了春秋末年,吴楚争霸开始,此时已辗转迁徙到固始县的番国撞上了吴国的枪口。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昭王)十二年,吴复伐楚,取番。”公元前504年,吴国再次讨伐楚国(两年前的柏举之战,吴军曾攻入郢都),番国作为楚之附庸,遭遇重创,在这次战争中,番国彻底覆灭,从此退出历史舞台。番国的灭亡使得刚刚受过重创的楚国也成了惊弓之鸟,《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王阖闾十一年,吴王使太子夫差伐楚,取番,楚恐而去郢徙都”。公元前504年,吴王阖闾使太子夫差伐楚,番国灭亡,楚国甚为惶恐,担心吴军再次攻入郢都,于是将都城迁到鄀(下鄀国故地)。

春秋古国——番国,曾权倾西周王室,春秋时沦为楚国附庸,灭于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河南固始县挖掘出“侯古堆一号墓”一座,根据出土铜器铭文考证为春秋末年“勾吴夫人”的墓葬,但经过分析多数陪葬器物不属于墓主所有,却跟番国有关。勾吴夫人,即吴王夫差的夫人,吴国夫人的墓葬怎么会出现在番国故地固始县?据专家推测,夫差灭番后,夫差占据了番地,在留守番地期间,随同的勾吴夫人患病去世,于是就地安葬,并将大量掳得的番国器物作为随葬品深埋地下。

春秋古国——番国,曾权倾西周王室,春秋时沦为楚国附庸,灭于吴

由番(潘)国形成的番姓、潘姓人早在春秋中期就已流行,而且人才济济,由于南迁后的番国一直归顺楚国,故不少潘姓士族已渗入楚国政坛,比如楚成王时有潘祟,为太子傅,后来帮助太子商臣逼宫篡位,被封为太师。

文/堰风

更多方国历史

商代古国——虎国,卜辞中有它的踪迹,曾为青铜王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