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希腊入侵土耳其的战争为何会以失败告终?

 第12区 2018-09-19

题主说的是一战后的希土战争吧。土耳其人本身战斗力不弱,又有民族主义作为精神号召,背后有苏维埃俄国提供物质支持,并有凯末尔这样的名将指挥,因此获得了战争的胜利。

一、起因——欧洲搅屎棍的阴谋

一战结束后,作为战败国的土耳其面临被瓜分的危机。英国、意大利、法国都在土耳其有驻军。

不过英国人发现,完全控制土耳其需要部署27个师的兵力,如此大规模的部署可能会导致灾难性的政治后果。一战刚刚结束,公众不会支持另一场漫长且代价高昂的战争。于是,英国就以财力和装备支持希腊、亚美尼亚对土耳其的领土要求,以防止意大利在土耳其扩张。

早在一战之初,英国首相大卫·劳合·乔治向希腊保证,只要希腊站在协约国一方,希腊就能得到奥斯曼帝国西部的领土,包括色雷斯东部、伊姆罗兹岛、特内多斯岛以及安纳托利亚西部伊兹密尔附近的地区。十月革命后,俄土边境上新建立了亚美尼亚国,协约国为了打败奥斯曼帝国,曾允诺将奥斯曼帝国东部的特拉布松、埃尔祖鲁姆、比特利斯、凡湖一带划归亚美尼亚。

土耳其政府被协约国的讹诈吓坏了,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色雷斯条约》,割让大片国土,激起了土耳其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在中部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上成立了大国民议会这个民族主义政府,驻地为安卡拉。因此所谓希土战争,实际上是企图来接收被割让领土的希腊军队与反对卖国政府的土耳其民族主义军队之间的战争。

二、盟友——以土地换得苏俄的援手

1920年6月22日,希腊军队从占领的土耳其良港伊兹密尔地区发起进攻,一路向北指向巴勒克西尔和布尔萨,另一路则向东开往乌沙克和阿菲永方面。同时,从小亚细亚方面派出1个师,进攻马尔马拉海北岸的特基尔达。7月,希腊所属西色雷斯境内的希军,也越过马里查河向东进攻,以对色雷斯地区的土军暂编第一军构成夹击之势。

土耳其三面受敌形势图

战争初期,由于大部分土耳其军队已经被协约国缴械复员,大国民议会又两面受敌,有9万兵力的希腊占领军占据优势,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已经推进了150~250公里,色雷斯也被希军完全占领,守军全军覆没,暂编第一军司令扎法尔·泰亚尔将军被俘。协约国占领军出兵土耳其南部的穆达尼亚和班德尔马,与希军相呼应。亚美尼亚也在东线进攻。大国民议会三面受敌。

危急情况下,大国民议会决定西防东攻,先打最弱小的亚美尼亚人,任命第十五军军长卡塞姆·卡拉拜基尔为东线司令,下令反攻。

1920年9月28日清晨,土军开始反攻,很快占领了萨勒卡默什,之后又突破了亚美尼亚人在萨勒卡默什到拉拉奥卢之间的防线。10月28日,土军再次发起进攻,挫败了亚美尼亚人的抵抗,2天之后占领了卡尔斯城,不久,又收复了居鲁姆城。

与此同时,苏维埃俄国也来助攻。1920年11月28日,艾纳特里·海克率领红军进入亚美尼亚,仅用了一个星期就让亚美尼亚人俯首称臣,亚美尼亚被打败以后不再对土耳其民族主义活动构成威胁。

而且苏俄还居中协调,让土耳其通过与格鲁吉亚交涉,收回了阿尔达汉、阿尔特温,并占领了巴统。东线的胜利是大国民议会政府在民族解放斗争中获得的第一次胜利,它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安卡拉政权的威望,而且使政府可以抽调一部分军队增援西线和南线。

为什么苏俄这么帮衬安卡拉呢,难道真有活雷锋?

红军代表(中间戴着红五星布琼尼帽者)与土耳其军官合影。苏俄是土耳其能够战胜希腊的背后推手

其实大国民议会成立之初,就意识到与占领军作战势在必行,但当时的土耳其较为落后,并没有本土的军事工业,俄国的协助至关重要。

于是凯末尔与苏俄代表谢苗·布琼尼上校(后来的五大元帅之一)会面求援。恰好苏俄意图吞并高加索部分地区,包括亚美尼亚,于是视土耳其为一个缓冲地区及共产主义盟友。凯末尔通过允诺割让纳希切万及巴统,以换取苏俄的支持及资金。 1920年8月4日,莫斯科的土耳其代表里札·奴尔发出一通电报,说60门克虏伯大炮、3万发炮弹、70万发手榴弹、1万发地雷、6万柄罗马利亚刺刀、150万支鄂图曼步枪、100万支俄国步枪、100万支曼里夏步枪,甚至还有一些旧式的马蒂尼-亨利步枪以及25000柄刺刀很快就归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所有。

正是有了源源不断的武器,凯末尔才能武装土耳其的爱国者,组建起足以打败占领军的力量。

三、胜利——伊诺努的奇迹

大国民议会最初总共拥有7个军17个师的土耳其原帝国军队,但是残缺不齐,总计只有8.5万人,而且缺乏重武器。安卡拉政府于1920年底,开始组建新的土耳其国民军。大批青年响应政府号召,应征入伍,大战后的退伍军人也纷纷归队。并将指挥不利的原西线司令阿里·福阿德调离前线,而任命伊斯迈特上校为西线司令。

土耳其西线司令伊斯迈特,因为两次伊诺努战斗的胜利,后来以伊诺努为家族姓氏

1921年1月10日,伊斯迈特率部6000人在厄斯基色希尔西面伊诺努村附近的一个山谷中与2.2万希军遭遇。刚刚组建的土耳其国民军虽然人少武器差,但他们表现了较高的士气和战斗力,并且充分利用了地形方面的优势给希军以有力打击。希军虽人数众多,但在狭窄的谷地难以展开,无法施展长处,只得在入夜以后悄悄撤退。希军死51人,伤130人;土军死95人,伤183人,虽然土军损失更大,但希军却是失败者。

此次战斗又被称为“第1次伊诺努之战”,它规模虽然小,却是希腊人在土耳其遭受的第1次军事失利,同时又是希土战争的转折点,证明了一支正规的国民军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也增强了土耳其人民打败外国侵略者的信心。

1921年3月23日,希军分南、北两路向土军防线发起进攻,北路依然是攻击重点。伊斯迈特采取防守反击战术,预设战场依然在伊诺努村。

3万希军是为雪耻而来,作战十分英勇。然而,只有1.5万人的土军更为顽强,稳住阵脚后不断组织反冲击削弱希军的锐气,不仅守住了阵地,还将希军的左翼击溃。希军遂于31日夜里向撤退。土军抓住战机,实施追击,又给希军造成重大伤亡。希军共死707人,失踪503人,伤3075人;土军死681人,伤1822人,失踪1369人。然后伊斯迈特迅速南进,与南路土军夹击南路希军,将其击败。至此,第2次伊诺努之战又以希军的再次失败而告终。

四、大捷——决定性的战役

虽然遭到两次失败,但希军兵力损失并不大,因此很快卷土重来,而且改变了主攻方向,1921年7月,希军以1个军攻击北路牵制土军,2个军在南路发动猛攻。土军在南线只有1个师,措手不及,连连失利。危难之时,凯末尔毅然下令西线土军全部退至萨卡里亚河东岸布防。这一决定挽救了西线部队,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继续固守必然导致被围歼。

希土战争形势图,蓝色为希军进攻线路

12万希军凭借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很快掌握了战场主动权。9.6万土军在希军强大的攻势面前,几乎支撑不住。危急之中,总司令凯末尔向全军发出号召:“阵地的防线是没有的,有的是肉体的防线,这种肉体的防线是由全体人民组成的。人民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用鲜血换来的,我们都不能抛弃。”激战中,凯末尔的一条肋骨被流弹打断,医生要他后撤养伤,但他不听,仍然裹着绷带指挥作战。

萨卡里亚河是土耳其人的最后屏障,后面就是安卡拉

土军全体官兵浴血奋战,顽强抵抗希军进攻,终于使之成为强弩之末。凯末尔抓准时机,下令向敌军力量薄弱的左翼发起反攻。精疲力尽的希军只好撤退。凯末尔继而下令全线发起总攻,至9月10日,希军终于被击溃,损失2.3万人,土军损失3.8万人。大国民议会授予凯末尔“胜利者”的尊号,并晋升他为元帅。

绘画:萨卡里亚战役,左边为希军,右边为土军

萨卡里亚战役是希土战争中最重要的战役。它的胜利不仅使安卡拉政府转危为安,还使国际形势发生了一系列有利于土耳其新政权的转变。法国政府主动恢复了与土方的谈判,单独从安纳托利亚南部撤军,并将2个师的武器、弹药和军需品移交给土军。意大利也加快了它于7月初就开始的撤军行动,并将军用物资卖与土耳其人。英国人对希腊深感失望,从而停止了对它的财政和军事援助。


土耳其总司令凯末尔元帅

1922年8月,土耳其国民军扩充到20万,武器充足,士气高涨,凯末尔不失时机发动反攻。希军士气低落,毫无还手之力,年8月29日,土军已将希军右翼集团退往伊兹密尔的后路切断,有5个师的希军被歼,只有8000人在总司令特雷库皮斯的率领下突出重围撤到乌沙克。9月2日,正当特雷库皮斯与其参谋人员在军营中计划布防的时候,一支土军骑兵突然出现,将其俘获,该路希军自此彻底失败。

南路土军随即分兵沿铁路北上,配合北路土军夹击厄斯基色希尔,并将驻守该地的希腊1个军大部消灭。北路土军于1922年9月5日收复了布尔萨,又在马尔马拉海滨的穆达尼亚俘获了希军的1个师。南路土军于1922年9月9日占领了伊兹密尔,少数希军逃到海边,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渡海逃回了希腊。至1922年9月18日,20万希腊入侵军已被全部肃清。

战胜希腊,使土耳其收回了大部分被割让的领土

1923年7月24日,希腊和土耳其签署了《洛桑条约》,希腊被迫将东色雷斯、伊姆雷斯岛和特内多斯岛归还土耳其,发动战争的希腊前首相古纳里斯等6人被判处死刑,主战的国王康斯坦丁一世被迫让位,流亡国外。战争给希腊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使希腊的社会、政治、经济长期处于危机和动乱之中。而土耳其则凭借胜利成立了崭新的共和国,走向繁荣兴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