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实践出真知(聪明智慧专题六)

 星辉斑斓之星星 2018-09-20

一、学用结合

有很多道理我们是难明白的,但是小故事大道理常常达到明白易懂的效果。

墨子说:“士虽有学,人而行为本焉。”墨家讲究学以致用,士人有学问,亲身实践才是根本。

有一次,墨子给他的学生上课,有一个学生叫耕柱子,聪颖过人,但不知道发奋努力,墨子会责备他,耕柱子说:“老师,你老是责怪我,难道我没有比人强的地方吗?”

墨子说:“如果给你马和牛,你会鞭策马还是牛上太行山呢?”

柱子说:“我一定选择马来鞭策。”

墨子说:“为什么呢?”

柱子说:“因为马感觉灵敏,鞭打它可以使它跑得更快,而牛呢,打也跑不快。”

墨子说:“我认为你就是值得鞭策的,你应像马一样上进啊!”

以后柱子明白了勤奋读书,再也不用老师督促了。

二、理论和事实相联
有些道理性的问题我们反复讲也不一定能讲得明白,而实践却能揭示真理,证明真理。

比如赏析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个画面还好理解,残夜将尽未尽,旭日从海面上升起。如果揭示哲理,这个就很难理解了,但是我们可以用地理学常识一下子就理解了,当地球自转时,恰好转向了面对太阳的时候,便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这就是昼夜交替。旧年将尽未尽,春天已经闯入了江南。这便是地球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所以这句诗的两个现象正好就准确而恰当的说明了时序交替的景象,时序是什么呢?时间季节变化的先后次序。在时光的流逝当中,告诉我们大自然中蕴含的道理。这样是不是就理解了。(这就是我私自琢磨出来的理,是这首诗很难理解的地方,而且这里是首发。本诗位于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地理学知识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重点是“自传”和“公转”。)

当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时候,是不是学得很透彻,很扎实。而我们上课的时候,常常要么全盘接受理论总结,要么都是知识呈现,这样是不是会理解不透。

三、实践检验真知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类的一切知识,归根结底是从实践中得来。实践是认知的动力,实践也推动着科学的车轮不断前进。真理的真假鉴别只有实践是最可信赖的,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把握世界、适应世界、改造世界。

国学大师王国维除了学贯古今,还喜欢收藏各类珍贵的文物。有一次,邀请溥仪来到他家中做客,两人觥筹交错,聊得相当开心。半醉半醒之间,王国维突然想到家中刚收藏的一件文物,就想让溥仪给他长个眼,看一下是否为赝品。

因关系密切,溥仪当然不会拒绝。王国维小心翼翼地把自认为非常珍贵的文物拿到溥仪眼前,让溥仪好好给他鉴定一下。王国维认为,自己花高价买的文物肯定是真的,况且自己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只是想让溥仪对该文物肯定一下。

溥仪仅看了不到三秒钟,就直接告诉王国维:“您收藏的这件文物绝对是赝品,而且是如假包换的赝品,虽然我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说服你,但仅凭我的感觉就可以判断出。”

王国维半信半疑地把宝物收起来,内心开始打鼓,难道自己看走眼了吗?还是溥仪看走眼了。

于是,不死心的王国维又找来了几个内行的专家,让他们鉴定一下这件收藏品。令王国维无奈的是,专家得出的结论与溥仪一样,此文物的确是赝品,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一件高仿文物,也值不了几个钱,更没有收藏价值。

这个故事说明溥仪由于从小生活在皇宫中,见过太多的无价之宝,长期的观察与实践,就不自觉地认清物品的本质特征,自然就辨别了真假。

四、绝知此事要躬行

林希元说道:自古圣贤之言学也,咸以躬行实践为先,识见言论次之。

《治水必躬亲》中的海瑞治河,就是亲自观察实践,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只有亲自观察、测量、探访,才能摸清山川大河的真实情况。

 所以海瑞亲自勘察,亲自往来,亲自给钱,这样才能兴修水利事业。

 郦道元写《水经注》,也亲自躬历山川。司马迁写《史记》亲自去了解当地的文化习俗和人物生平。李时珍写《本草纲目》,亲自尝百草,没有前人的亲身实践,我们哪来这么多知识和道理呢。

 

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华盛顿说:读书而不能运用,则所读的书等于废纸。可见实践是多么重要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