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之重,莫过于它在岁月中积淀的历史 一校之大,大不过它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 一校之美,也在这一路上的成长惊艳旁人 今天上午11点19分,学校在河西校区主楼A区一楼校史馆展厅外举行了简单、隆重而又热烈的开馆仪式。校领导韩金玉、夏静波、路福平、李占勇、邢军出席了校史馆开馆仪式。校办,组织部,校友办,后勤管理处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等五十余人参加了开馆仪式。韩金玉校长、吴建好校友、安力群老师和马安妮同学共同为校史馆开馆揭幕。党委宣传部负责同志主持了开馆仪式,并介绍了校史馆总体情况及筹建过程。 总面积约600多平米的新校史馆由校友梁明锋捐资建造。梁明锋,1989年毕业于天津轻工业学院(现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发酵工程专业。酒界泰斗季克良大师关门弟子。1998年创办贵州茅台镇国威酒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总工程师。得知母校2018年甲子校庆,梁明锋百忙之中欣然回校,与师生共同追忆轻院岁月,并慷慨捐赠校史馆建设专项经费。 1995级校友、工业设计专业吴建好,1996级校友、装潢设计专业吴晓明共同创立的上海春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设计并承建了校史馆,建设过程中,两位校友20余次往返津沪商议有关事宜,无数次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对校史馆建设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不仅为学校交了一份圆满的答卷,还以他们真诚的行动和无私的付出为母校甲子校庆增添了耀眼夺目的光彩。 一楼展馆入口,采用创意发光灯箱设计的十三级台阶,以时间顺序展现了科大60年来各个重要时间节点的重大事件,参观者拾阶而上,仿佛步入了一条充满荣誉感的殿堂。 展馆空间内部将“新视觉传播”设计手法与现代空间有机结合。将学校的历史溯源与参观路线联系起来。分别设置了“六秩如歌”序厅、“峥嵘岁月”1958—1968河北轻工业学院时期、“激荡前行”1968—2002天津轻工业学院时期、“再谱华章”2002—至今天津科技大学时期四个部分。参观采用珠串式流线,增强了空间流动和谐感。 (校史馆平面图) 内容提炼上,建校60年,四个部分的核心内容贯穿为一条清晰的展示脉络,利用最新的电子媒介等技术带给观众全新的视觉和听觉体验。这也是我校校史馆最引人注意的地方。馆内设置了三十余处感应式灯光,十余块触摸屏,两块超大电子大屏幕,两处复原的建筑沙盘模型,这些现代科技与厚重的历史档案、文献等相互结合,互相映衬,带给观众在参观的过程中更多互动体验。 《津门立校》老校址复古模型直观立体地呈现了建校初期的校园基础建设情况。毕业生们从这里迈出校门,奔向祖国四面八方,老校址的教学建筑也是老一辈科大人心中永不磨灭的金色记忆。 《校园风光》隔空手翻书创意多媒体。参观者可在此浏览天津轻工业时期的校园基础设施、学科建设等项目。 ![]() ![]() ![]() 《科研成果》互动数码桌,趣味化地展现了1968—2002期间,学校师生的文体生活和精神风貌。 ![]() ![]() 《今日科大》多媒体影像秀展区通过一部五分钟的流式播放影片从宏观角度解读今日科大的发展成就、学校学科建设,从软硬件建设到院系发展建设再到今天的泰达新校区,让观众感受了一场激动人心的视觉秀。大屏幕下,巧妙融合了学校滨海中东西校区和河西校区的大型沙盘,仿佛一幅精美的画卷,将今日科大的宏伟蓝图徐徐展开。 (天津科技大学校史馆沙盘展示宣传) ![]() ![]() 《成果转化》多维体验主题空间将科研成果直观立体地呈现给观众,参观者可在此展区稍作休息,同时体验科大食、盐、纸、酒等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轻工类名牌产品,这些产品均采用天津科大的科研成果。 ![]() ![]() 十年如一日,一件文物加一张说明牌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校史馆不仅承担了收藏、保管、教育、研究等内容的任务,也在呈现形式上更具有现代设计感,让参观者在参观完学校发展史的同时有了更好的体验感。 ![]() 校史馆里记录着学校的产生、发展、鼎盛与传承,对学校声誉和文化氛围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像一扇窗户,让学校的每一份耕耘,都能受到阳光的普照,是一种将学校历史、文化公之于众的重要途径。 作为学生代表参加了校史馆开馆仪式,并首次参观了校史馆的食品学院马安妮同学欣喜地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旅程,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了我校的校情校史,对校园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希望这份厚重的历史,能够在所有科大学子手中传承到底,不断发扬。 校史馆的落成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也是科大人献给母校最为珍贵的生日礼物,必将进一步凝聚共识、激发斗志,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学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
|
来自: 360_ss_note2 > 《微信群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