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年轻时不听肖邦的男人很可能是个无趣的人”

 typlr2d 2018-09-20

“他的天才同任何被他承袭的大师一样广阔、全面和精深;从性格来讲,比巴赫更精致,比贝多芬更有力,比韦伯更有戏剧性。他集三者于一身,然而他还是他,在挖掘情趣时比他们更微妙,在表现宏伟壮丽时更朴实无华,在倾诉悲痛时更催人泪下。”——乔治·桑

齐默尔曼演奏肖邦《升F大调第五号夜曲》Op.15 No.2


忍不住说说肖邦 

    关于肖邦,诗人欧阳江河说过一句话,我一直记得。他说:“年轻时不听肖邦的男人很可能是个无趣的人,四十以后还整天听肖邦的男人多半是个混混。”继前两年几乎整天都听勃拉姆斯之后,四十好几的我现在有幸沦为一个“混混”,整天都在听着肖邦,听着听着,还忍不住想来说说他。 

    至少于我而言,因为有了肖邦,钢琴的声音才变得如此贴心。在他之前的那些钢琴音乐,我认为都是属于耳朵的,我们听到,然后着迷,然后沉吟,然后思索,然后为之动容,而肖邦的钢琴声却能直抵我心,无论是谁在演奏,他们的每一次击键,我觉得都落在我的心上,如同我喜欢的女人枕在我怀中,以温润之体及缠绵之气息轻抚我心,和我一起醉生梦死。 

    听肖邦的曲子,得弱化我们脑子里关于他生平著名事迹的记忆,无论是作为一个执拗地爱着他的国家的义士,还是作为一个被乔治·桑折磨得不成人样的傻情郎(据说爱是一种折磨),对我们赏听他的音乐,其实都没什么太大的益处。肖邦的传记作者亚当·查莫斯基的说过,爱国,在肖邦身上是一种“形而上的情感”。虽然“在当时的巴黎,光是身为波兰人就是一件很风光的事情”,但对于音乐来说,我觉得,将时髦的身份转化为犀利的情感,所谓爱国,并不见得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它甚至是一种猥琐的发泄,而所谓爱情,在肖邦的故事里,基本上只是乔治·桑单方面的私人叙事,那是八卦,最多也只是文学,但肯定不是音乐。 


肖邦的音乐及其与乔治·桑的情缘


    听肖邦的曲子,一定程度上还要弱化对版本的迷恋。一般来说,听古典就是听版本,但这种说法放在肖邦身上却不一定有用。各种各样关于肖邦音乐版本比较的说辞基本上是一种传说,有时是不着边际的故弄玄虚。我不太情愿谈论肖邦的版本,是因为在我看来,肖邦的魅力,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就两个字:好听——无论谁弹,无论哪个版本,只要能够达到出唱片的水平,都好听。肖邦的音乐很单纯,规模较小,主观性极强,特征很显著,任何一个演奏者想借题发挥的空间不大。比如《夜曲》,汗牛充栋的版本中,鲁宾斯坦60年代的RCA版最受推崇,而像阿什肯纳吉的,或者巴伦博伊姆的,则不招人待见,好像听前者就比较靠谱,而听后者则没品。这其实是扯淡。我自己手头有《夜曲》的将近十来个版本,曾经仔细比较过,差别确实有,而且有的还差得挺大,但绝对没有差到足以分出好坏的程度。既然如此,那我为什么还要买这么多版本呢?习惯而已。 

鲁宾斯坦演奏肖邦《黑键练习曲》

    听肖邦的曲子,我的体会是尽量弱化单曲的概念,务必按照他的作品类型整套地听。除有限的几部乐队作品之外,肖邦写的钢琴曲主要有“圆舞曲”、“波罗乃兹”、“夜曲”、“谐谑曲”、“即兴曲”、“叙事曲”、“练习曲”、“前奏曲”、“马祖卡”、“奏鸣曲”、“协奏曲”以及不多的零星几首“幻想曲”和“船歌”等这些类型,这些作品每一种类型都有一种相对统一的风格和情感特征,一次把一种类型完整地听下来会很舒服。前不久买了张皮尔斯在DG新出的纸板双张肖邦专辑,她从肖邦“夜曲”、“马祖卡”、“圆舞曲”、“波罗乃兹”以及“奏鸣曲”中分别抽出若干单曲混编成两张CD,听得我很不适应。 



    我是这样来理解肖邦的作品的。肖邦的这十几种作品类型中:



  1. “圆舞曲”是他的社交和时尚生活,很装很典雅很宫廷很沙龙;

  2. “波罗乃兹”是他的励志,很犟很激昂很铁血很庄严;——阿格里奇演绎肖邦《英雄波兰舞曲》(Heroic Polonaise)

  3. “夜曲”是他的爱,很娘很柔美很伤感很缠绵;——那个时代最骄傲最富于诗意的灵魂丨肖邦《c小调夜曲》丨夜曲的起源及其与小夜曲的区别

  4. “前奏曲”是他的困扰,很杂很纠结很跌宕很抓狂(虽然其中Op.28之七如夜曲般柔美之极);——肖邦的苦是对生命永恒发出悲鸣和感概丨真正伟大作品比伟大演奏家更伟大

  5. “马祖卡”是他的乡愁,很纯很活泼很田野很阳光(虽然其中死前所写编号Op.68的那四首却难掩一派愁云惨淡的景象);

  6. “练习曲”是他的游戏,很炫很灵巧很精致(虽然其中Op.10之三如悲歌般沉郁顿挫到令人心碎);——1、林达:肖邦练习曲到底有多难?2、赵晓生微博点评肖邦(晓邦)练习曲;3、俄罗斯钢琴家鲁岗斯基的肖邦练习曲

  7. “谐谑曲”、“叙事曲”以及“幻想曲”是他的回忆、思考和倾诉,严肃而诚挚,戏剧性的冲突元素(浪漫派对冲突一如既往的热爱在肖邦并无二致)与一种高贵的富有哲学思辨气质的沉思交织在一起,舒展而深邃,宽阔如大海;——肖邦的叙事曲的诗意解读丨第一首第二首第三首浅析肖邦钢琴叙事曲的教与学遭遇不幸后,看他们如何用肖邦《第一叙事曲》拯救人生

    Scherzo in C-Sharp Minor, Op. 39 Ignace Paderewski - Ignace Paderewski Plays Romantic Classics

  8. 而“奏鸣曲”则是他的仪式,它的每个旋律,都在宣示着肖邦支离破碎的信仰和他对生与死的敬畏心。

  9. 至于他的两首协奏曲,相对来说是我不太看重的作品,我认为那不是最纯粹的肖邦。对于我所喜欢的肖邦来说,有一台钢琴就足够了,要一个庞大的乐队来起什么哄?听听“E小调”这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吧,璀璨华丽的乐队开场确实很好听,钢琴一出场,架子端得也算周正体面,可真正让我着迷的还是呈示部里钢琴蹦出的晶莹剔透的盈盈光泽,精巧美妙如同他的夜曲,而热热闹闹的乐队一出来,我怎么听都觉得是那么的俗啊!好端端的良辰美景就这么给毁了!肖邦这两个协奏曲作于1829-1830年间,那是他离开波兰之前的作品。去了巴黎之后,他再也不写这样的作品了。没错,弗里德里克一离开波兰,他就成了肖邦。 ——邓泰山:肖邦《第一\二钢琴协奏曲》

    I. Allegro Maestoso 傅聪;Muhai Tang;Sinfonia Varsovia - Chopin: Piano Concerto No. 1 and 2

鲁宾斯坦演奏肖邦《降A大调第六号波兰舞曲》


    世上最了解肖邦的那个女人乔治·桑这样评价他:“他的天才同任何被他承袭的大师一样广阔、全面和精深;从性格来讲,比巴赫更精致,比贝多芬更有力,比韦伯更有戏剧性。他集三者于一身,然而他还是他,在挖掘情趣时比他们更微妙,在表现宏伟壮丽时更朴实无华,在倾诉悲痛时更催人泪下。”乔治·桑没有提到莫扎特,而我觉得,两者相比较,莫扎特的音乐更像是游戏,是天使的歌唱,不沾一丝尘世污秽。肖邦的音乐是青春的调子,是这个生命用自己的料炸出的原汁原味的琼浆玉液。莫扎特和肖邦的命都不好,莫扎特受的苦比肖邦更多些,但在他的音乐里,他把这些生活里的苦全部抛开,因为在他那个时代,生活和艺术是分开的,而肖邦是个生活和艺术一锅煮的浪漫派,他一头扎在自己的苦难里(真实的和想象的),用自己的生命作燃料,直把这种苦,煎熬成忧伤的诗。就像那个饥饿的面包,最后没忍住,自己把自己给吃了。 


    在那个总是想和她的母亲乔治·桑分享肖邦的索朗日眼里,肖邦是“一个天使的灵魂,拖着饱受摧残的躯体被贬入凡间,只为了完成某种神秘的救赎。”但令索朗日不明白的是:“难道因为他的一生是一场延续了39年的折磨,他的音乐才会如此高贵、美好、如此超凡脱俗?”说真的,我也不明白。舒曼说肖邦的音乐是“藏在花丛里的大炮”,而我的感觉则是,肖邦的音乐更像废墟上怒放后零落的花朵,美丽而可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