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惑|跑鞋“后跟”与“前掌”的高度差之谜!

 frankgao197 2018-09-20

5年前,极简跑步和赤脚跑步还不像现在那么白热化。而如今,一种极简跑鞋设计潮流已悄然蔓延——一种后跟前掌高度差相对较低的潮流。那是中底和外底组合高度的区别。

极繁跑鞋会提供大量的缓冲,而且是在一个平坦的平台上。许多其他生产商也延续了一些极简主义的特征,让脚跟和前掌之间的高度没区别。

超刺激剧情,只敢深夜偷偷玩
广告

据极简主义者说,后跟前掌高度差小或无差的一个好处是降低受伤风险。高差较大会促进剧烈的脚跟着地,也就是说,这可能导致膝盖损伤。一名小高差支持者还说,赤脚跑时脚所受到的冲击力分布更均匀,而高差大会让脚承受更多冲击。此外,极简主义者还说,高后跟会让身体前倾,影响身体平衡,产生代偿性伤害。

据《美国运动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后跟前掌高度差可能跟受伤没关系。

卢森堡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533名休闲跑者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跟踪观察:他们为所有受试者配发了后跟前掌高度差为0、6或10mm的模型鞋。这些鞋后跟和前瞻的高度各有不同:都是21mm;后跟21mm前掌15mm;后跟24mm前掌14mm。除此之外,鞋的其它地方完全相同。

该研究中对受伤的定义为:因腿部或下背部疼痛而导致跑步计划停滞或削减至少1天。在这种条件下,25%的跑者称在6个月的研究期间内受伤。这项研究的主要发现是,3组跑者之间的受伤率大致相同——也就是无论他们穿什么样高度差的鞋子受伤的概率都大体相同。

这个结果并不意味着跑鞋的后跟前掌高度差无关紧要。2015年,在对跑鞋结构与受伤率的一份研究综述中,著名生物力学家本诺-尼格发现,没有证据表明跑鞋改变损伤模式。尼格一直建议跑者选择最舒适的跑鞋——那种像脚的延伸一样的跑鞋即可。照此标准,有人会选有高差的,有人则会选没高差或高差小的。

此外,运动足病医生布莱恩-富勒姆表示,专注跑鞋后跟前掌高度差可能导致跑者的特殊伤病史。“一般来说,如果有人因神经瘤或大脚趾关节关节炎病变导致脚掌疼,那我建议他尝试高差小的鞋。如果有人因足底筋膜炎、跟腱或胫后肌腱炎导致脚跟疼,那我建议他穿传统的高差12mm跑鞋。”富勒姆说。

虽然研究发现跑鞋后跟前掌高度差不同实验组间的受伤率整体没啥差异,但在结论中有一项重要的警告:在这项研究的跑步更频繁的跑者中,那些跑鞋高差小(0-6mm)的跑者的受伤率比高差10mm的跑者要高!

“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在有规律的跑者中,从他们平时穿的传统跑鞋到高差小的版本过渡不够,从而增加了受伤风险。”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洛伦-马利修指出,78%的受试者在参与研究前都没穿过高差小的跑鞋跑步,而其中一些人却突然改穿这种鞋可能引起了受伤率提升。

有人可能认为,具有一定跑步经验、肌肉骨骼系统适应性强的跑者是穿着高差小跑鞋的合适人选,但比起新手跑者来说安全过渡实际上需要一段更长的时间。”马利修说。

富勒姆也赞同跑者应该逐步从传统跑鞋过渡到高差更小的跑鞋,包括薄底竞赛鞋。“在竞争激烈的赛季初,你可以在跑后开始穿薄底竞赛鞋做些加速跑。”他说,“我还建议穿着它过渡到做速度训练。如果你还没有穿着高差小的鞋做足够训练,那么在当年的第一次场地赛、越野赛或公路赛后,出现小腿酸痛就是非常正常的了。”

富勒姆和马利修一致认为,轮换穿着跑鞋(包括后跟前掌高度差不同的跑鞋)是大多数跑者不错的策略。2015年,马利修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为期22周的时间里,交替穿着跑鞋的跑者比总是穿着相同版型跑鞋的跑者受伤率低22%。他表示:“不同特点的跑鞋会给肌肉骨骼系统带来不同的负荷。”

以上内容整理自新浪跑步 作者:月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