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比诸葛亮和曾国藩的《诫子书》,两人境界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琢磨君专栏 2020-07-07

有句老话叫“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纵观历史上的许多帝王和文臣武将,在临终前都会给后世子孙留下珍贵的遗言。有的人的遗言是三言两语、无关紧要,比如曹操;有的人的遗言是啰嗦唠叨,比如刘备。还有帝王的遗言是能让子孙定国安邦的良策,比如成吉思汗的!

说完帝王的遗言,我们再来说说那些虽不是帝王,但生前大权在握、名声很大的臣子们的遗言!今天我们来一起对比一下蜀汉丞相诸葛亮和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的《诫子书》,看看他们在生前都是怎么告诫子孙的,从这两份《诫子书》我们也可以看出两人境界的高低。同时,结合内容的不同和各自子孙的发展状况,重新审视一下这两份《诫子书》!

诸葛亮的《戒子书》内容如下: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大家可能不知道诸葛亮的《诫子书》,但大概都知道诸葛亮的名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激励着后世无数仁人志士努力拼搏、发愤图强。这句话的意境非常高深,它不是教育我们不奋斗、不努力,而是要我们抱着一颗宁静、淡泊之心去奋斗和打拼,只有这样才能志向高远,从而努力实现报复!

除了“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很励志、很经典,其他句子,比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也是诸葛亮极力倡导子孙要努力实践的!

诸葛亮的《诫子书》告诫子孙后代要宁静内心,专心致志,修身养性,勤俭自强,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光阴,发奋图强!

因为诸葛亮自己的心境很高,所以他的《诫子书》所表达的意境也很高,没有具体可执行的细节内容,这也和诸葛亮“不拘小节”的行事作风有关!

我们再来看看曾国藩的《诫子书》!内容如下:

余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许可,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今将永别,特将四条教汝兄弟。

一曰慎独而心安。

二曰主敬则身强。

三曰求仁则人悦。

四曰习劳则神钦。

此四条为余数十年人世之得,汝兄弟记之行之,并传之于子子孙孙,则余曾家可长盛不衰,代有人才。

每条教诲后面都有曾国藩的补充解释,因为内容太长,所以我在这里不赘述,只解释其大概意思!

曾国藩一方面向子孙炫耀自己官至极品,但在学业和品德方面很谦虚,说自己一点也没有成就,德行一点儿也不行。显然曾国藩是过分谦虚了,因为他知道学无止境,圣人的德行好似“高山仰止”,一辈子也达不到。但是旁观者清,众人对于曾国藩做人做事的品性是认可的!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来看,曾国藩被后世称为“中华第一完人”!还有人评价曾国藩:“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和“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

曾国藩用一生的不懈努力,使自己达到了“完人”的境界,但他自己浑然不知!

再来说说曾国藩在《诫子书》中对子孙的四条教诲!

第一条:慎独而心安。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思想,说的就是人要在独处的时候也能约束自己的行为,学会自我控制,从而做到心安理得,心平气和。曾国藩告诫子孙要做问心无愧的人,这样才能找到人生的真正快乐!

第二条:主敬则身强。

主敬是宋代理学家程颐提出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曾国藩的意思是说主观上对人对事对物态度恭恭敬敬就能使身心强健。比如去拜访一个尊贵的客人,就要像祭祀先祖一样恭恭敬敬。王阳明解释主敬就是“只是主一”的意思,就是主观上对待事物恭敬,这样自己一天比一天强大,反之,对待事物傲慢无礼,就会一天天消亡自己。这种思想和“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失败”大同小异!

第三条:求仁则人悦。

仁爱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思想,所以曾国藩也告诫子孙要仁爱,这样才能使别人心悦诚服,他还说:要想成就自己首先就要成就他人,要想富贵自己首先就要富贵他人。能够成就他人富贵他人的人,大家也都会乐意归顺他。曾国藩深知一个人的修身养性还不够,要对别人仁爱,帮助他人,这样自己才能受到拥戴,有人拥戴,才会有人才归附,才能成大事!

第四条:习劳则神钦。

有句话叫“劳动人民智慧无穷”,同时曾国藩教导子孙要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因为这样才能使神明感到钦佩,而不受到上天的责罚。深层意思是教育子孙要靠本事吃饭,不能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曾国藩还举例说,那些富贵人家的老爷少爷,啥事都不做,天天吃山珍海味,醉生梦死,连鬼神也会看不下去,最后就要惩罚他们。

综上四条曾国藩对子孙的教诲,实用性都很强:独处时要自我约束,与人相处时要恭恭敬敬和仁爱,还要自食其力,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正是曾国藩的《诫子书》,让他的子孙后代英才辈出,正如曾国藩自己所说:“如果要把《诫子书》传给子子孙孙,我们曾家就可以长盛不衰,每代都有人才”!

反观诸葛亮的后人,唯一的儿子诸葛瞻战死,诸葛瞻的长子诸葛尚也战死,只有次子诸葛京活了下来。蜀汉灭亡之后,诸葛京归顺了曹魏,从郿县县令一职,最后做到了江州刺史。从此之后,史书上就不再有诸葛京后人的记载了。

据记载,诸葛亮的后人主要以经营中医药业为主,在明清时期形成“兰溪药帮”这一商业帮派。民国以后,兰溪的中医药业逐渐衰退,诸葛亮后人又开始发展旅游业。看来诸葛亮的后人,早已经把当年诸葛亮的《诫子书》忘得一干二净了,修身养性没有,淡泊明志也没有,都是成了唯利是图的商人了!不知道泉下有知的诸葛亮会做何感想?

对比诸葛亮和曾国藩的《诫子书》:虽然诸葛亮的境界高,但是可操作性差,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意义不大;但曾国藩的《诫子书》实用性强,子孙可以严格遵守,个个便都成为了人才。正是祖宗的教诲各不同,子孙后代的发展也不同啊!朋友们,您是怎么看待这两封《诫子书》呢?欢迎留言互动!感谢拜读!再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