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iphone发布,“明日之子”成不了全民偶像:圈层时代已经来临?

 XH9T 2018-09-20

圈层偶像,是当今选秀节目的主流赢家


01

 

914日,《明日之子》第二季收官,非一般少年蔡维泽成功问鼎最强厂牌。

 

他的胜出,靠的是辨识度:年轻外表和成熟内心的反差萌,“爱谁谁”的无所谓气质,以及坚持多年的独特音乐品味。


这一切,都让他在舞台上很难被复制,于是喜欢这一款偶像的粉丝买帐了。

 

不止是蔡维泽,这个舞台上的每个选手都有自己的标签。



在粉推制下产生的前三强中,另外两强是干净得如同白开水的四火,以及八蠢萌土帅怪酷杀集于一身的斯外戈。


他们都不像传统声色艺俱佳偶像,但更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不一定更有实力,更有才华。但是一定更有个性,牢牢吸引目标粉丝。

 

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马延琨在第一季时就总结:“当下中国的年轻人,他们的文化是多元的,而且都非常的有个性。所以很难再出现全民偶像了。取而代之的,是圈层偶像。”

 

圈层偶像,是当今选秀节目的主流赢家。


从《中国有嘻哈》到《热血街舞团》,《偶像练习生》到《创造101》,每一个话题人物的崛起,都极大地取悦了一批粉丝,同时又被另一批人所无视甚至鄙视。


让所有人接受,让所有人高兴?OUT了。

 

这些信号,预示未来“全民偶像”将越来越少。在细分领域占据制高点,从“小众”向“大众”辐射的“圈层偶像”,才是时代的英雄

 

02


什么是“全民偶像”?


顾名思义,就是能打破性别、年龄的界限,男女老少通吃的巨星。一度,我们满足于让全民偶像霸屏。

 

曾经的邓丽君,张国荣,现在的刘德华,他们的演艺生涯似乎永不止步,人去亦留声。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邓丽君的影子。


邓丽君


邓丽君当时不仅在港澳台、日本以及东南亚华人世界里赢得声誉,更是深受大陆人们的追捧。在她活跃的年代,流行音乐的独家爆款就是邓丽君

 

风华绝代的张国荣生前横跨影视歌三界,将天王和影帝的头衔尽收囊中,赢得万千粉丝的宠爱。

 

张国荣


刘德华持续当红了将近四十年,歌影双栖,获奖无数。他是华人娱乐圈不可忽视的一个符号。


这个符号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直到今天,上至六十岁老人,下至孩童恐怕都会对“刘德华”这个名字有所耳闻。

 

除了他们,还有很多很多的“全民偶像”。但是,他们只产生于过去的时代。盘点最近的全民偶像,也只得一个周杰伦而已。

 

现在传播更加迅速,信息辐射面更广,按理来说明星更容易火,但为何再也出不了全民偶像?

 

首先,社会传播渠道大大扩展了。


“全民偶像”是传播渠道单一的产物。当大众接收的渠道比较窄,造星工厂很容易通过垄断性宣传塑造一个人人适用的爆款。

 

比如,90年代民间流传了许多关于李小龙等明星神话一般的传闻,很多人信以为真,照单全收,男神或者女神一下崛起。

 

当传播渠道拓展了,注意力就会被稀释。如今,“神”的速度快,毁“神”的速度更快。


一部烂戏,一场难看的撕逼,粉丝就可能抛弃了偶像。红不过三年的主流偶像多得是,又何谈全民?

 

另外,现在的年轻人不愿人云亦云。


95后的标签是独立思考精神和探索精神。比起被告知,他们更喜欢主动地去挖掘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他们需要被理解,但是反对被填鸭。


当主流的那一道大菜再也不能够让所有的人都吃得心满意足,年轻人们就会去追寻个性化的度身定造的私房菜:独立和小众的品味。

 

个性鲜明的明星,比面面俱到的主流偶像反而更能吸粉。

 

就像有些人还是听主流音乐,但是许许多多的人早就为民谣,为嘻哈说唱而疯狂。

 

“一招鲜,吃遍天”已是昨日黄花;出现一个包揽所有注意力的“全民偶像”的概率越来越小,更加细分的“圈层偶像”才是大概率事件。

 

一些人从特定的属性人群中慢慢发酵,在自己的粉丝群中被奉为神,可圈层之外鲜为人知。


抖音主播费启明、《偶像练习生》蔡徐坤、凭借着网剧《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爆红的沈月,甚至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通过特定平台也能一举成名,享受万千人拥戴的网红待遇。

 

03


圈层偶像根植于圈层经济。

 

不止是娱乐圈,圈层经济的触角已经蔓延到各个领域。

 

比如,手机就是通过圈层营销,抵达目标用户。它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一种圈层身份的标签。

 

前两天,在万众期待中,苹果召开发布会,推出了史上最贵的手机,一个iPhoneX卖到了一万三。


之前网络上有无数人把没有双卡双待作为不买iPhone的理由,尽管这一次iPhone终于把双卡双待做到位了,网络上的舆论还是那样:


想要买iPhone的依然买买买,不想买iPhone的还是能找到更多的理由。

 

苹果并不介意,因为它不需要所有人都买得起。“屌丝们都在熬夜等着看发布会,土豪睡醒了直接下单”,这就够了。

 


当红的国产手机都有各自的圈层,每个品牌内再按人群细化。

 

华为Mate,小米Note系列针对成功熟男,30岁以上用户占比60%。

 

红米Note,吸引的是收入较低,而需求没有那么高端的人群,比如学生版和老年人,打的是高性价比的口号。

 

锤子手机,靠一场罗永浩发布会,就卖出一百多万元门票。这些铁粉,自成一个圈层,在粉丝经济时代,为锤子贡献了的宝贵的销量。

 

除了手机,还有快递、网购平台、母婴用品等等,哪一个不是在圈层化?


未来还会有更多样化的圈层,圈层可能是基于爱好,比如动漫圈、TFboys铁粉圈;可能是基于身份的准妈妈圈;也可能是基于共同诉求的拼团圈。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由此滋养出的圈层文化和圈层生活,让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圈子。


向往上一层的圈子也好,鄙视下一层的圈子也罢,人们都很难冲破圈层的壁垒。

 

世界大同的愿景是越来越遥远了。圈层时代已然来临,各回各家,各找各妈适者生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