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潼关 山河竞秀写雄章(上篇)走进“一脚踏三省”之陕晋豫

 秦巴视界 2018-09-20
一轮红日从云海里喷薄而出,被染红的黄河在三省交会处安然流淌着。远处,连通秦晋两岸的风陵渡大桥依稀可见。
历史上著名的函谷关坐落在河南省灵宝市境内。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记者 郑栋摄
在山西省芮城县西侯度遗址的高台上,竖立着火种的雕塑。传说这是先祖最早用火的地方。

  本报记者 郑栋 见习记者 贾景智 实习生 郝璐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这是谭嗣同第一次到潼关时写下的诗句。
  山河表里,岳渎相望。潼关,这座千古雄关,南倚秦岭,北眺黄河,见证了汉唐雄风,亲历了明清繁盛,如今正在追随着新时代陕西追赶超越的脉搏跳动。
  在金秋季节探访潼关,在这片“鸡鸣三省”、关扼九州的神奇土地上,新的开放诗篇正在吟诵,新的改革传奇正在续写…… 

   A 滚滚黄河抱雄关
  陕晋豫三省的交会点,不在高耸的山脊上,也不在丰收的田野里,而是在黄河母亲的怀抱中——东经约110°22′,北纬约34°36′。在这个“一脚踏三省”的坐标点上,在黄河滚滚东去的洪流中,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正乘着新时代的东风,携手共进。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从青藏高原一路奔腾,黄河在潼关恭敬地向秦岭“鞠了一躬”,径直东折,奔向大海。
  得知记者的来意,掌舵的船工王喜成在黄河三省交会处停下了冲锋舟。
  站在冲锋舟上,北眺山西省芮城县,黄河岸边的风陵古渡口若隐若现;南顾河南省灵宝市,牛头塬上高大的电力风轮随风轻转;回望潼关,东山景区里的山河一览楼高高矗立……远方莽莽秦岭连绵,眼前滚滚黄河奔流,波澜壮阔的山河盛景,让人心潮澎湃。
  潼关位于关中平原的最东端。几亿年前,当巍巍秦岭从地壳中隆起它伟岸的身躯,将神州大地一分南北时,也同时造就了潼关沟壑纵横、塬高坡陡的典型地貌。
  禁沟、远望沟、列斜沟……在潼关,曾被载入各类史书典籍的大小沟道有72条。破碎的地形地貌与独特的地理位置,给了潼关成为千古雄关的“天赋”,也成就了它“襟带壮两京”的美誉。
  潼关之名始于东汉。彼时,因黄河水位下降,曾经拱卫大秦帝国和西汉王朝的重要屏障——函谷关失去了防御功能。于是,汉献帝向西移关约60公里,将拱卫京师的新关城设在了潼河与远望沟之间的麟趾塬上。
  东汉末年,曹操与马超、韩遂在潼关激战,留下了“割须弃袍”“马超刺槐”“夺船避箭”等经典传奇。而这段历史也与诸葛亮在《后出师表》里所述的“殆死潼关”相互印证。
  公元691年,唐王朝将汉潼关城从麟趾塬上移至黄河岸边。从那时起,潼关成为长安、洛阳两大古都的支点,成为东入中原、西进关中的关防要隘。
  历史上,潼关曾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设施多次改建。历经宋、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的多次扩建,潼关已成为研究中国历代战争防御体系的“教科书”。无论是依山河之势建造的关城,还是由禁沟“十二连城”构建的立体防御体系,潼关对我国古代战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畿内之险,惟潼关与山海为首称。”这是对潼关这座传奇关塞历史文化地位的生动反映。
   B 岳渎相望开通衢
  如果要用一个成语描绘潼关的壮美山川,那么“岳渎相望”一定是必选答案。
  古代先贤们认为,名山大川分指五岳和四渎。除了人们所熟知的五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和嵩山外,还有不太为人所知的四渎——长江、济水、黄河、淮河。《史记·殷本纪》记载:“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
  五岳四渎,直观地反映着中华民族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传统价值观念。而在祖国幅员辽阔的版图上,唯有西岳华山与西渎黄河直接深情相望,也唯有在潼关能同时一览华山的奇险和黄河的雄浑。
  如今在潼关县,一座零距离感知“岳渎相望”的生态公园——岳渎公园已建成并免费开放。
  8月21日清晨,跟随着晨练者的身影,记者踏上悬空的木栈道,登上高耸的岳渎阁,一览黄、渭、洛三河交汇的美景,远眺薄雾中太华山、中条山的雄姿。
  现在,一条串联起潼关古城、十二连城、岳渎公园、黄河湿地公园的“十里画廊·慢游潼关”景观带正在加紧建设。这个潼关县规模最大的全域旅游项目,正在为“华夏金城”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在中国,像潼关这样既是军事要塞又是水陆码头,既是防御前线又是商贸枢纽的城市寥寥无几。自明清时起,潼关就一直是通南达北,连接西北、华北、中原的重要门户和枢纽。
  今年85岁的姚允文老人已在潼关工作生活了70个年头。从西北艺术学院(今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到潼关工作后,他就开始收集整理古潼关的历史文化资料,还用相机记录下了很多老城的珍贵影像。在老人的记忆里,旧时的潼关可谓是车马骈阗、舳舻千里。
  “关中的粮、运城的盐、商洛的木材、四川的茶叶、内蒙古的马匹、苏杭的绸缎……这些货物都在潼关中转。”姚允文说,“听父亲讲,抗日战争前,潼关的流动人口近10万人。船只在黄河上往来穿梭,秦东镇港口附近商号林立。”
  “老潼关不在了,新潼关变得越来越好了。”将思绪拉回现实,姚允文说,“潼关县很重视对古建筑的保护,老城仅存的水坡巷还能看到旧时潼关繁华的影子。我经常遇到来潼关旅游、经商的客人,他们对潼关县保护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物很感兴趣。”
  从“跑战船”到黄河老腔,从山河一览楼所在的东山景区到国家矿山公园……潼关的历史文化正在被系统地开发整理。在“岳渎相望”里,“中国散曲之乡”潼关正在新时代开辟新通途。
   C 晋韵秦风古魏兴
  说起山西省芮城县,可能很多人会觉得有些陌生。但如果说起风陵渡,相信多数人会有所耳闻。没错,黄河上最著名的古渡口——风陵渡就在芮城县境内。
  地处山西省西南角的芮城县,位于黄河北岸,中条山南麓,是传统的农业县。1961年,我国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和同事在风陵渡镇西侯度村的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距今约180万年前的动物烧骨。芮城也因此成为人类在中国最早用火的地方。
  芮城县也是第一个以魏命名的地方,被称为古魏大地。西周初年,周成王在今芮城县古魏镇分封了魏邦国。历经千年,现在,人们只能从《国风·魏风》里略窥古魏国的富庶。
  几千年来,虽然一直处于晋文化圈内,但因为“一脚踏三省”,芮城县一直保持着秦晋两地的文化特征。在晋韵秦风的熏陶下,这里的人们形成了既精明稳重又硬朗直率的性格。芮城,恰如巍巍中条山与滔滔黄河水相依相偎,刚柔并济,端庄大方。
  “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风陵渡是芮城县最知名的一张文化名片。
  在武侠世界里,这座古渡口充斥着刀光剑影、儿女情长,也写满了侠肝义胆、家国情仇。风陵渡就是“江湖”的代名词。而在现实世界里,这里是晋商西进关中、东达中原的必经之路。风陵渡是商品贸易的大通道,也是文化交流的大窗口。
  中条雪案,风陵晓渡。昔日繁忙的渡口,已被飞架在黄河上的铁路桥、公路桥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所取代。2013年,山西风陵渡经济开发区开始筹建“印象风陵”景区。现在,这个占地500亩,集餐饮娱乐、温泉度假、生态农业为一体的黄河风情文化景区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风陵渡这张芮城的文化名片正在向文旅产业转型。
  芮城县还有一处重要的艺术宝库——永乐宫。永乐宫始建于元代,壁画总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永乐宫壁画的艺术风格既继承了唐宋优秀的绘画技法,又融合元代的绘画特点。其中西壁《诸天神形象》,人物造型众多、整体构图宏阔,是永乐宫壁画的代表作。
  “我们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永乐宫国际书画艺术节。县上正在规划建设以壁画临摹基地为核心的文创产业园。”芮城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吕翼虎说,“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古魏大地的文化氛围越来越浓厚,文化事业也越来越兴盛。”
  D 黄金三角“孪生”城
  在中国,很难找到像河南省灵宝市和陕西省潼关县这样的“孪生”城市。两地山河相连,禀赋一致,交织兴替,互为表里。激流南下而陡折向东的黄河,在这里以秦岭为衬,神奇地画出了一个直角,在地图上构成了一个三角形。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唐玄宗时,因在此地寻获桃木灵符,李隆基将年号“开元”改为“天宝”,发现灵符的桃林县也因此更名为灵宝县(今灵宝市)。与潼关县一样,灵宝市也是一个因黄金开采、冶炼而勃兴的城市。在黄河南岸的小秦岭,“中国金都”灵宝与“华夏金城”潼关,如双星闪耀,熠熠生辉。
  天开函谷壮关中。春秋战国时关中四塞之首的函谷关,就位于今天的灵宝市。这里不仅曾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雄关漫道,也是道家经典《道德经》成书的地方。
  “新春正月二十三,太上老君炼仙丹。家家户户贴金牛,一年四季保平安。”直到今天,贴金牛仍是灵宝群众传统的年俗之一。
  8月24日,记者来到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在老子文化广场,高33.3米的紫铜锻造贴金老子圣像伟岸伫立。长365米、由5300块刻满文字的石块砌成的《道德经》篆刻墙蔚为壮观。登上函谷关关楼,确有一番“天如一线道如绳”的感触。远眺函关古道,史书中记载的“车不方轨,马不并鞍”今天仍依稀可见。
  挥别了函谷关,记者赶赴灵宝市豫灵镇。
  紧挨着潼关县,豫灵镇已成为陕豫两省经济对话与合作的重要窗口。经济上的密切交流与合作,往往来自于文化上的交流与认同。
  在豫灵镇杨家村,有一座杨震祠堂。相传这里是杨震讲学的三鳣书堂。杨震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之称,曾出任太尉。生性耿直的他屡次上疏直言,最终因得罪权臣饮鸩而卒。
  历史上,杨震因公正清廉而闻名,是著名的“四知先生”。杨震“暮夜却金”“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佳话千古流传。在与灵宝市山河相连的潼关县,杨震廉政博物馆每年都吸引着很多游客前来接受廉政文化教育。
  “我们希望和潼关县、芮城县进一步加强文化交流,共同发展文化产业,将灵宝市打造成中原城市群与关中平原城市群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灵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章江丽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