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亓官良:国画之传承,重在以师带徒

 袋袋熊 2018-09-20

摄影|舟度影业

亓官良:

国家一级美术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

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画家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辽宁省中国画研究会理事

沈阳市书画院终身艺术顾问

沈阳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亓官良,1943年生于沈阳,进行国画艺术研究创作几十载。关于亓老的画,民间是这么描述的:“偶尔有几声鸟鸣,偶尔有几只蛙跳,偶尔还可听到花开的声音。藤萝的线条穿插于岩石、飞泉、花叶之间,技巧新颖,色泽丰富多变,自然天籁,这便是亓老花鸟画艺术带给我们的艺术享受。”

亓官良作品|《丁香》68×68cm

亓官良作品|《冬景》68×68cm

亓官良作品|《鸣秋》68×45cm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画室

在今年的教师节期间,舟度有约有幸采访到沈阳书画院副院长亓官良老先生。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自然要聊一聊教书育人这个话题。现在亓老早已经桃李满天下,回忆起他第一次收徒弟,可以追述到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是一个非常纯粹的年代,没有学费,没有课时,没有功利,有的只是爱好,你想学画,我便倾囊相授。

时光穿梭回那个纯真的年代,亓老还是翩翩少年,带着一群毛头小子背着画板穿梭在大街小巷中,春画青草萌芽,夏画柳树蝉鸣,秋画漫天红叶,冬画茫茫白雪。国画讲究的是自然灵动贴近生活,他们画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生活。

那时候旅游业还不发达,他带着孩子们去千山写生,住在山脚下的寺庙中,饭菜要自己动手做,偶尔还需要帮助庙里干些零活。寺庙的旁边有一片黄豆地,炎炎夏日,蚂蚱蛐蛐儿也会伏在豆苗儿尖上乘凉。他就领着孩子趴在农田里抓蚂蚱捉蛐蛐儿,用不了一会儿七八只蛐蛐儿就被收入囊中,然后找个空地斗蛐蛐儿,玩儿的不亦乐乎。

就这样一住七八天,甚至半个月,让孩子们沉浸在欢乐的氛围里。兴奋时,充满热情的拿起画笔,在画纸上记录欢乐时刻。他们的画先不论技法如何,至少都是有生命的,是活的。现在那些孩子都已人到中年,其中不乏著名的画家。

摄影|舟度影业

亓老的收徒原则本份热爱

现在亓老已是耄耋之年,德高望重,但是依然坚持不收任何学费,他说自己从前没有向师父交过学费,现在自然也没有理由向别人收取学费。但是他收徒是有原则的,首先看学生兴趣是否真正喜欢绘画艺术,如果发心不在,教与学都是浪费时间;其次看学生人品,亓老说中国画是文的东西,讲究内心的安静,如果内心不能平静是无法进入到中国画的绘画状态的。

亓老说收徒弟,讲究的是缘分也是责任。面对不同的人,须的用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尤其是国画,每个人的风格、能力、技法都不同,所以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像东北炖菜一样一锅出,否则就没有教与学的意义了。中国画学习的并不单是绘画技法,更多包含了品味、修养、境界、人品等精神文化内涵。

摄影|舟度影业

中国画传承之道重在师承

说起国画的传承之道,亓老说最重要就在于以师带徒。古代画论中对中国画的“师承”关系有颇多记载,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若不知师承传授,则未可议乎画。绘画不是简单的技法相授,一个人即便悟性再高,也得先有师父得引领开悟才行。

同时,绘画也讲究个人特色,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杰出的画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就像齐白石的《墨虾》。无论你懂不懂国画,只要看一眼都知道这是出自谁人之手。现在从绘画的技巧上仿照前人,就算仿得再像,以假乱真,那也只是抄袭和复制。必须借鉴大师的技巧和理念,同时结合自己的感悟,走出自己的路子。齐白石的大写意已经是最高峰了,模仿下去是没有出路的。

摄影|舟度影业

素为天非学堂又是学堂

说起素为天,亓老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语重心长的说:(张)连帅不容易,把这里弄的这么好,花费了不少力气。这是一个很实在、很踏实的地方,能够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来到这里的人都在为传播中国传统的文化、礼法、德行贡献自己的力量,向社会传递正能量。这个地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但是又具有学校的功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亓官良作品|《南国印象》136×68cm

亓官良作品|《蝶恋花》68×68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