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M02︱金字塔原理,专治各种思维混乱

 南墨 2018-09-20

场景①:

周一上班,董事长给秘书打电话:问一下赵、钱、孙、李四位副总,明天上午是不是有时间,我们开会研究本公司和x公司的合并事宜。

半小时后,董秘向董事长汇报:“周二上午不行,因为赵副总太太要去医院做个检查,赵副总要陪伴。”

“周二下午呢?”

“不行,因为钱副总订好了机票,要到上海出差。”

“周三怎么样?”

“周三也不行,孙副总要向主管副市长汇报本公司在欧洲的市场拓展情况。”

“周四、周五应该可以了吧?”

“周四下午,公司有一个小型培训会,会议室被占用。周五您安排了去公司新建厂区考察。”

董事长的脸多云转阴,慢慢绿了。

场景②:

周一上班,董事长给秘书打电话:问一下赵、钱、孙、李四位副总,明天上午是不是有时间,我们开会研究本公司和x公司的合并事宜。

半小后,董秘向董事长汇报:“董事长,我查了一下几位副总的日程,认为周四上午开会比较合适。

周二上午,赵副总要陪太太去医院做个检查;周二下午钱副总要到上海出差,周三晚上回来;周三孙副总要向主管副市长汇报工作;周四下午公司小会议室要被占用开培训会;周五,您要去新厂区考察。

这样,只有周四上午您和几位副总都方便,而且小会议室空闲,所以我建议把会议定在周四上午。”

董事长:“通知几位副总,周四上午9:00,在小会议室开会,研究本公司和x公司的合并事宜。”

为什么同样的信息,不同的汇报方式,就显得一个夹缠不清,一个干净利索?

这就涉及到“金字塔原理”在实际工作的运用。

1︱什么是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由美国的巴巴拉·明托女士提出,它是一项层次性、结构化的思考、沟通技术,主要用于结构化的思考和写作。

金字塔原则有一个假设,就是你已经知道如何写出漂亮的句子和段落,所以它更关注于在写作之前,让自己的思考更富条理,更加明晰。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原因在于我们的大脑具有对事物进行归类组织的特点,也就是说,人类思维本身的基本规律符合金字塔结构。

学者米勒认为,大部分人的大脑无法一次容纳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所以对信息进行组织、归类,更便于我们的思考和记忆,也有利于他人的理解,进行高效沟通。

2︱金字塔原理的结构

金字塔原理本身并不复杂,它追求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表达效果。其结构表现为:

-任何思想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由3——7个论据提供支持,这些平行论据之间必须“相互独立,完全穷尽”,即论据之间,既不重叠,又不遗漏。

-这些论据本身也作为分论点,由3——7个“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论据提供支持。

-依此类推,形成一个金字塔结构。

3︱四个特征

金字塔原理有四个最主要的特征:结论先行,以上统下,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举例,假如你是一个老板,下属交上来一份汇报:

张某试用已经三个月,他按时出勤,做了很多事,完成了业绩指标。张某是研究生,学历优秀。

有一天他对领导说,我觉得我们开会的方式可以改一改,让更多的人参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张某有较强的责任心,别人写的报告中有一个数据弄错了,他发现后建议改过来。有人说,这又不是关键数据,差不多就算了。但他还是费了好大的劲儿,算出了正确的数据,调整了报告。领导曾让他整理档案,他整理的有条有序。上周领导让他写一篇报告,由于他不了解情况,花了好几天工夫,晚上加班查资料,终于按时完成了报告。一次客户很愤怒的投诉,他耐心解答,独立处理,平息了客户的怨气,还改进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同事有事,他都乐于帮助,分享客服经验。

3.1 结论先行。一篇文章必定只有一个中心主题。

汇报、演讲、写作,先把结论抛出来,再进一步描述细节。这样,别人立刻就会知道你的主张是什么。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大都希望直奔主题,而不是花费精神去理清你的思想脉络。

上面的汇报材料,我们可以猜测,部门的意见是张某已经试用3个月,各方面表现优秀,建议老板正式聘用。

那么,不妨给汇报做一个标题:《建议正式聘用张某的报告》,如果主题写成《张某在试用期的表现》,观点就不那么鲜明了。

3.2 以上统下。任何一个层次上的思想都必须是下一层次思想的概括。

上述汇报的内容,条理不清,层次不明,显示报告人自己的脑子里就是一团乱麻。

可以把张某的表现,从“态度”“能力”“业绩”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态度端正、能力突出、业绩优秀,结论是建议聘用。这样,有了明确的主张,同时,也提供了充分的论据支持。

3.3 归纳分组。每组中的思想必须属于同一个范围。

上例中,支持分论点的论据,就显得杂乱无章了。

-“乐于助人”和“性格好”之间,有重叠的部分;

-“业绩出色”,显然是“业绩优秀”的论据,放在“能力突出”的论点下,互不统属;

-“认真负责”“严于律已”和“主动积极”,是工作态度,和“业绩”毫无关联。

如果做如下的修正,逻辑就清晰了很多,论据也更有说服力了。

3.4 逻辑递进。每组中的思想必须按照逻辑顺序组织。逻辑顺序常见的有:时间或步骤顺序、结构顺序、重要性顺序。

上例中,从态度、能力、业绩三个维度分析,即是用结构顺序评价张某表现。我们党作为百年老店,在人才评价上,有非常科学、严密、独到的体系。比如对张某,可以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4︱项目分解:MECE法则

汇报、演讲、写作时,思考、组织材料,最大的难点就是信息的分组和内容的条理。这时,MECE法则是一个得力的工具。

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中文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是把一个工作项目分解为若干个更细的工作任务的方法。

它主要有两条原则:

第一条是完整性,分解项目时要保持完整性,完全穷尽,即不遗漏

第二条是独立性,强调被分解的子项任务之间要相互独立,不交叉,即不重叠。

用MECE法则分解项目,就像做拼图游戏,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拼出一个完整的图,既不会有遗漏的空白,也不会有多出来的拼块。

假设你决定离开温暖舒适的家,出去买一份报纸。你对妻子说:“我想去买份报纸,你有什么要我带的东西吗?”

妻子说:“太好了,看到电视上那么多葡萄的广告,我现在特别想吃葡萄,你可以再买袋牛奶!”

你拿起外衣。妻子走进厨房:“对了,我想起来了,咱们已经没有鸡蛋了,买点鸡蛋。我看看,对,土豆不够吃了,再买点土豆!”

你穿上外衣。妻子:“再买些胡萝卜,还有橘子!”

你穿上鞋。妻子:“还有咸鸭蛋!”

你打开门。妻子:“苹果!”

你准备关门。妻子:“再买点酸奶!”

“还有吗?”“没有了!”

你买完了报纸,就遇到麻烦了,刚刚妻子说买哪几样东西来着?

不出意外的话,你至少会漏掉一两样。

运用MECE法则,可以把要买的东西分成三组:蔬菜、水果、蛋奶。每组下面分别包括2-4个子项目。这样,遗漏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5︱结构化表达:SCQA架构

刘润老师在《5分钟商学院》解释“SCQA架构”时,是这样开场的:

你要向老板汇报工作,连夜准备了40多张PPT。(S)可是你刚讲了2页,就感觉到老板有点不耐烦了。你讲到第5页的时候,他打断你说:不要讲PPT了,直接说重点。

你很尴尬很委屈,自己觉得:我说的都是重点啊!(C)

其实老板不满意,并不是一定因为你的报告“没有重点”,可能是你的陈述逻辑混乱,让他觉得“没有重点”。

怎么办?(Q)

基于SCQA架构……可以提高表述的结构性,突出重点。(A)

SCQA架构,是阐释论点时,简洁有力的结构化表达方法。SCQA是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

S,即情境或背景(Situation)

C,即复杂性,常被意译为冲突(Complication)

Q,即问题(Question)

A,即答案(Answer)

不知道你是否注意到了,刘润解释“SCQA架构”的开场白,使用的就是标准的SCQA架构:

S,情境:向老板汇报工作,做PPT;

C,冲突:老板不耐烦,要求说重点;

Q,问题:怎么办?

A,答案:运用SCQA架构

在标准“SCQA架构”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还可以变化衍生出几种模式,如:

开门见山式(ASC:答案 - 情景 - 冲突),直奔主题,亮明观点;

突出忧虑式(CSA:冲突 - 情景 - 答案),强调冲突,引导忧虑,从而激发对背景的关注,和对答案的兴趣;

突出信心式(QSCA:问题 - 情景 - 冲突 - 答案),强调问题和答案,展示信心。

SCQA架构看似古板,事实上,许多优秀的广告文案、PPT演示、演讲、汇报材料,都在遵循这一架构,灵活运用,会使表达特别明晰、有条理、简洁有力。

其实,整个的金字塔模型也是如此,它的诸多原则看起来都非常简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要做到结构化思维和表达,做到重点突出、条理分明、逻辑清晰、表达准确简洁,非经过大量刻意练习不可。而一旦能够得心应手运用,它将对我们的工作效率、沟通效率、表达效果以至公众形象,带来不可思议的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