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闫引枝——造化在手

 琴箫画酒 2018-09-20


闫引枝,1945年生,山西高平人。就读于山西高平一中,初中文化程度。从事裁缝30多年。自幼喜欢花草树木,年轻时缝纫之余常爱写写画画。2013年10月,開始作水墨畫。



——致一位可敬的老人

文/汪为新

有这么一位老人,她的画不囿于法,不囿于物,不囿于己,不囿于名。?她不囿于法,是不为成法所拘。不囿于己,按理应时时反省退思,审问明辨,她不用。她不囿于名,当然不用哗众取宠。

我中学时候看过一篇英国人传记,依稀记得其中几句:他没有谈话,没有访事的谒见,没有自述的短文,没有赠外人的相片,没有参与过外人的一切宴会。

老人本就来自乡村,我想更是如此。

我一直偏执地以为,懂艺术的人都不会生活,所以艺术家在人生舞台上雀跃一生—其实没有意义,平淡无奇又装得若无其事,有时短暂的快活,有时候极端地落寞。但对于老人来说,“幸福感”这个过程非常重要,因此我理解老人内心世界的无欲之欲。

她保持着这清秘冷静的态度—在病中在北京,画画成了老人最高尚的娱乐,成了她每天在茶余饭后的所有填补,她是多么幸福的人!

只因了这清秘冷静的态度,可以常常促进她像天真儿童般淳朴的画,可以永远维持画画对她给予的力量,因为她不像这个圈子里的许多人人,打扮得花枝招展,然后自己到观众里去,受无谓的奉扬,自隳他(或者她)求进步的炽热之诚,却呈露了本来面目,最后让人生厌。而老人是质朴的,她的健康与顽强超出了她身边人们的期许,她让我们每个儿子想到母亲无私与慈祥的爱。因此我借了冰心先生的《寄母亲》里的几句话表达感怀: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

总是留着-留着,

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

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

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

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叠着—

……

其实我至今为止没有见过老人一面,但我认识晓国—老人的儿子,一位孝子,是一位画家。



闲云 34cm×17cm 2014年

过桥 34cm×17cm 2014年

无尘 34cm×17cm 2014年

传书 34cm×17cm 2014年

赶集 34cm×17cm 2014年

仰光 34cm×17cm 2014年

驾驶 34cm×17cm 2015年

寅虎 34cm×17cm 2014年

申猴 34cm×17cm 2014年

山间 34cm×17cm 2015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