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里与华泰、腾讯与中金,他们要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昵称48432649 2018-09-20


一个多月前,当阿里和苏宁参与华泰定增的消息公告后,不少的朋友询问定哥怎么看。这篇文章本该早一点完成,种种原因拖至今日,希望对大家还会有所帮助。




A股“跌跌不休”屡创新低,“雷”接二连三地爆,券商这个行业到底走向何方?


我们看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券商转型并不顺利,有券商互联网金融男被裁员,有券商甚至裁减了互联网金融部门,也有券商互金大佬出走银行,更有实力大券商总裁辞职...


券商的转型似乎进入了困局,如此一来,不少券商甚至回归到传统的线下模式,捡起了老套路。


“券商这份工作还值不值得坚持?”“逃离券商”...


各种言论甚嚣尘上。不过其实个别行业龙头的转型步伐并没有停下来。


以往互联网巨头以中小券商作为入口的情况,在迅速发生改变,随着2017年腾讯入股中金公司,2016年中金公司收购了中投证券,2018年“阿里系”入股华泰证券,互联网巨头布局龙头券商全面进入“卡位”阶段。



<1>

为什么会是华泰加入“阿里系”?



腾讯和阿里,作为国内基础互联网两大巨头(也许称为“寡头”更准确一些),多年来对产业的渗透已日渐成熟,控股和参股是它们的不二法门。早已成为众多欲借助其资源实现快速超车的企业心仪结缘的对象,这些年遂有阿里系、腾讯系之说。


8月3日晚间,华泰证券发布公告称,非公开增发10.89亿股,发行价格为13.05元/股,募资总金额142.08亿元。认购对象包括,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


从此华泰证券正式加入“阿里系”。


“公司的业务结构不会因本次非公开发行发生重大改变,”华泰证券公告称。而苏宁易购则称:“双方在智慧零售能力构建上有较强的协同性”。在2017年的经纪业务排名,华泰证券以7.5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而第二名的中信证券不足5%,华泰证券遥遥领先,这次加入“阿里系”之后,经纪业务会否“如虎添翼”?


从2017年9月腾讯入股中金公司持股5%,到现在阿里入股华泰证券持股3.25%,苏宁易购持股3.15%,互联网巨头布局金融行业,从过去以中小券商为目标,到今天的入股大券商,发生了巨大变化。


业内人士都知道,两年前蚂蚁金服梦断德邦证券,这虽是阿里的梦魇,相反同时是传统券商的喜讯,闻之大家则无不动容,由衷感谢有证监会这么一个好的裁判员才会让自己逃过一劫,赢得一个活命的时间。


而这一新闻则告知天下,阿里继腾讯之后,互联网巨头渗透证券行业之心不“死”,转而与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头部券商合作,迂回打开僵局,重新寻找突破口。                                         


而在目前券商转型遭遇困境的时候,几年来华泰依然坚决走市场化道路,持续优化治理结构的决心依旧,不仅号称有上千的金融科技研发人员,整个产品等体系和组织体系都在持续变革,在券商经纪业务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龙头。


这次华泰加入“阿里系”,是一个明显的信号,华泰进一步在做更全面的转型布局。



<2>

并购中投到加入“腾讯系”

中金发力财富管理



我们看到,腾讯入股中金,其背后是中金公司对财富管理业务开拓的热切渴望,也很希望利用腾讯带来的潜在巨大流量,双方都在下一盘很大的棋。


过去,中金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构业务发力,但对零售客户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财富管理板块出现一定缺失。


2016年中金收购中投证券之后,把公司的“短板”补齐了,获得了大量的零售客户基础,未来如何发展自身的财富管理业务,是公司成长的关键所在。


对于股东的中央汇金来讲,将自己的一块资产装入上市公司,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方便资本运作。中金公司与中投证券同是汇金系券商,虽然二者此前业务侧重点不同,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都有业务拓展的现实需求。


中金公司与中投证券收入规模、利润水平比较接近,但是在业务构成与发展方向上存在很大差别,具有较强的互补性。


中投证券在全国各地设有200多家证券营业网点,这对于中金公司而言,是较为稀缺的基础资源。


二者合并之后,中金公司也会将自身在财富管理、投资银行、股票业务、固定收益及投资管理等业务与中投证券的广阔客群和网络渠道进行对接,联动发展。


在收购中投证券之后,中金还面临对原有网点的业务整合,如果有金融科技的助力,能够更快打通网络渠道。


从这个角度而言,腾讯与中金这次合作,中金更加需要,会对中金整合中投、加快互联网转型起到强力助推作用。


中金过去主要做机构的业务,收购中投后,将会全面拓展财富管理业务,更多会依托中投的平台来做,整合中投的效果是关键。


中投是一个传统的券商,过去几年发展有点缓慢,而未来将会面对中高端个人客户,或许可以通过跟腾讯的合作把流量做起来。


据说,今年底整合中金和中投财富管理业务而组成的中金财富管理子公司将挂牌,由此可见,中金和中投的整合正在稳步推进。



<3>

互联网巨头“卡位”券业

这意味着什么?



我们如果看看过去几年行业的变化,在互联网巨头企业“抢滩”券商行业的早期,都是主要布局中小券商,比如国金证券跟腾讯的合作,腾讯投资的港股券商富途证券,东方财富并购西藏同信证券等。


然而如今的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现在互联网巨头更多要通过入股大券商来“卡位”了,这意味着未来整个证券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尽管短期内出现“排他性”合作的机会不会很大,但中金跟华泰无疑已经占据了有利位置,卡位优势明显。


这预示着,在牌照管理日渐严格背景下,互联网巨头产业卡位、流量兑现将采取入股头部券商的方式,而牌照新设或控股中小券商的预期落空,而中金和华泰将在未来行业复苏中凸显优势。


这意味着,监管部门对互联网巨头们渗透券商领域希望的是在既有券业自身格局的基础上,进行逐步改造和优化,而不是一夜之间的颠覆和瓦解。


具有外资文化和业务特色的中金公司在机构和高端个人客户及衍生品等领域优势突出,长期市场化程度高,定哥接触到的中金朋友如财富线负责人吴波总等身上特质明显。


华泰证券整体经纪份额的龙头地位比较稳固,近些年市场化、互联网转型战略最为清晰坚决、成效卓然,上升势头迅猛。


不过互联网公司大比例入股券商,监管部门都会事前以各种形式进行把关的。


就互联网公司来看,目前主要还是布局的安排,由于牌照和监管的因素,全面颠覆性的改变依然比较难,但行业的改变是大趋势,最终的变化速度取决于监管的态度,短期来看过分排他性的合作估计可能性不大。


就中金跟华泰的情况来说,尽管跟腾讯阿里的合作不会是排他性的合作,但肯定有一定的优先权。


虽然监管部门这两年其实是在收紧互联网的监管,但总体来看,市场化的浪潮是阻挡不了的,阿里和腾讯带给华泰和中金的不仅仅是技术手段,不仅仅是流量,还会助推他们的组织和文化的转型,这才是传统企业转型的根本。


知不易、行更难,转型之路艰难。警钟连响,逡巡的人们,路遥知马力,且行且珍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