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生不老是有术

 高崖漳河 2018-09-20

廖林泉

人类追求长生是本能的,由来久远,到秦始皇时就已经有了很多的长生术(方法)了,他为了求得长生不老术,而做得要比其他人更“积极”多了。长生不老就是神仙不死,神仙不死至今乃是人们的向往。如何让人的生命延长?只有在最适合人的生存环境中加上科学的生活方式,是延长生命的必要条件。因此,前人有很多学识之士为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具体方法不外乎食、药和修练。食物健康长生已经普及到人们的生活中,药物的长生使用的人就不多了,而修练长生者,自古以来方法众多,掌握者和成功有效者有之,据说彭祖活了800岁,而不死者除传说中的神仙外,可是谁也没见过。但长生不老的方法却传承了下来。

人类在居巢穴狩猎渔养的时候,伏羲神农氏便发现很多人生疮毒暴猝,于是教人稻耕种养,开始食素了,更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唐时,有人专食茯苓,“眉首皆白”,但是没有说他活了几多岁。在皇宫中,太医御医都是为帝王保健长生服务的。历史上也有很多帝王榜招天下术士,求长生不老术。因为皇帝日理万机,无闲暇修练,也经不住修练的清苦,只好服用药丹。所为丹药,最常见的就是汞,每天摄取小量的汞,是有兴奋提神作用,还能大大地激发性功能,使之错认为长生不老药有效了,然而,往往大多中毒身亡。还有的服食婴儿血、肉;服食少女的津液和少男精子等等。朱熹在江西上饶铅山鹅湖书院讲学时,他与《鹅狐的故事》,就有疑服食少女津液之术,不足为怪。古时众多的长生不老术中,有的是欺世害人,有的是迷信愚昧,无不给后人留下几多遗憾与悲哀!不过,佛道儒典籍中有载的养生长寿方法,是经过前人实践有效的。

辟谷术比较神秘难修。辟谷,就是正常人通过长期修练,能做到滴水不(食)进,首先要求修为者能“胎息”(或称龟息)法,就是能用意念控制自己的呼吸和心脏跳动的频率,如乌龟或胎儿一样,处在休眠壮态,只有微小新陈代谢从而达到不食而活,是一种仿生物的养生法。唐朝战乱时,难民逃途中把婴儿弃置桥洞底,一年后返经此地,听到有孩儿哭啼。这可能就是胎息不死之故。现代已有人辟谷45天或更长时间。但是,能辟谷者到底活到了多长年岁,尚无佳绩。

还有一种阴阳互补法,就是修为者(或男或女),例如是男者,就要求有一个或多个经期初来的健康少女,(选择条件非常苛刻)作为补阴之用物,在特置的环境中,二人端坐行气练功,先是男人用意念汲取女人的精气,然后,男人再将阳具(生殖器)放进女阴中汲取…。以后,女的就会渐渐“面黄肌瘦而殆”。此只有修炼高深者能为之,后传多沦丧成淫乱而废除,也因损人利己被禁止。

有籍载,武林高人张三丰是明朝人,却在清朝做御卫吏,谁也不知他活了多少岁。三国时的胡昭,归隐来到江西上饶灵山修道成仙。后来在《宋史》里还记载了他的行迹。早些年还说海灯法师年青时还见过张三丰,海灯本人也没说清他活了多少岁,只是有人说他在民国初时办过身份证…,如此“长寿”者还多的是,虽然正史野史都有记载,可能在现代科学观的面前是站不住脚的。不过,古时神仙术中有这样的功法(据说现在还有人修成了这样的功能):有得道高人能使自己的灵魂出窍,把躯壳留在原地,他能随心所欲到某地“办事”。事后回来复身。当到一定的年岁时,那个原来的躯壳老了不用了,就灵魂出窍,附体到另一个年青人躯体上,一切如己,只是换了一个新的身躯。如果,真能这样不断附体换身,可能就是那些“人”能活几百上千岁原因了吧。此术尚不能断定真假,但这种思维方向与现代科学是相合拍的。现代科学证明,人本来就能活到1300百多岁,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如愿以偿。以后科学发达到那程度时,当躯壳老旧病损了,就再生产一个与本人一样的新躯体,再把大脑记意思维移植到新的身体上,一切如已,人就可以长久地活下去了。这并不会是科学的幻想,迷信与科学往往只是一纸之隔。

修行打坐练功,在《黄帝内经》《易筋经》《五禽戏》《抱朴子》《黄庭经》等文籍中,都有明的确记载。要选择好的环境中进行人体肢能运动训练,吐故纳新,调节精神,清静无欲,以附合人体机能最佳的条件须要,保持健康,延长生命。但是,由于古人在认识宇宙自然方面的局限性,也有些长生术是不可取的。有故事说,某人出生过了三次,看到有个人还是活着没有死,就说这人是神仙了。不过我猜想:古人的平均年岁只是活三十岁之内,如果一般人真是转世三次,也只不过是一百多年的时间,但懂得养生而活过一百二十几岁的人,古今有之。所为神仙,也只不过是对有本领和长寿者的尊称而已。那些所谓能千变万化永远不死的神仙,其实就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勾画出的艺术形象。

总之,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玄妙的佛道儒三教,在人的性命修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也起得了现代人难以超越的实践成果。一致认为,人体的病因大多来自心绪,只要清静无欲,健康食用,就能成佛成仙。也只有做到快乐无忧,才能健康长寿。

2008年12月20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