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平遥南神庙经幢(明·待考)

 安东老王 2018-09-20

中华古塔通览·山西卷

晋中·平遥南神庙经幢




 

年代:明代;形制、特点:石经幢,高3米;现状:设亭保护,待考

 山西平遥南神庙经幢(明·待考) - 安东老王 - 福成中华

 


南神庙经幢,位于晋中市平遥县城以南一公里处干坑村。

经幢为明代所刻。有资料称上面刻着八部经文。石经幢高三米,两截棱柱体,有顶盖有间盘,柱面上刻有悉达多太子出游东西南北四门图,并有书传相配,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最后落款为“大明□□八年”。可惜年号字样已剥落,无法得知确切年限,但经幢建于明代是肯定的,经幢和墓冢是否为同时修建,难下定论。现经幢已修亭保护。

详情待考。

 

关于平遥南神庙


  平遥古城以南一公里的干坑村,有一座独具特色的佛寺,原名耶输神祠,老百姓因其居县城之南,俗称其为“南神庙”。早在清代初期,南神庙就成为该寺的定称了。关于南神庙的始建年代,已无准确记载,但据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重修耶输神祠钟楼碑记》所载,当时该寺“次建两庑,东侧三大士菩萨,二八罗汉;西则子孙圣母,侍列诸神”。中国佛教在唐代末期已将十六罗汉演变为十八罗汉,而南神庙在初建时使用“十六罗汉”规制,说明该寺的初建时间,最晚也应在唐代中期。现存主要建筑有前殿、后院正殿等。正殿内供释迦牟尼和阿难、迦叶二尊者的石雕像,故名石佛殿。此组石佛应为隋唐以前的作品。

  南神庙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正院东庑之侧,有一座王妃墓冢和一座经幢。王妃即耶输夫人,墓冢别具一格,以砖砌基台,上筑琉璃罩,类似平遥民间出殡用的棺罩状。顶如轿盖,顶中间突起琉璃头,冢前方摆一块墓志石,刻有“具足千光明菩萨”横批,并书七律诗一首,年经久远,字迹已难辨认。光绪八年(1882)《平遥县志·事考·南神庙冢》载:“庙中有冢,砌以琉璃,古柏参老离奇,大至三抱,似非泛然。人传冢旧开,类穴居状,住持于晨夕焚香其中。一日入,则见一丽人凝坐梳发,大惊而出,遂封砌焉。”又载:“妃墓作方制,顶如车盖,见之肃然敬畏,四壁尽用琉璃,若王府萧墙。老柏岁久,成云霞状,是千年物,当在金、辽、五代间。”说明妃冢之由来已十分久远,而且还有一个美丽的佛传故事,只是千年古柏已不复存在了。

  冢后竖一座三米高的石经幢,两截棱柱体,有顶盖有间盘,柱面上刻有悉达多太子出游东西南北四门图,并有书传相配,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最后落款为“大明□□八年”。可惜年号字样已剥落,无法得知确切年限,但经幢建于明代是肯定的,经幢和墓冢是否为同时修建,难下定论。

  南神庙正殿和琉璃冢内的受祀者究竟为何许人也,当然是净饭王之子悉达多的王妃耶输陀罗,净饭王是释迦牟尼之父,古代北天竺(今尼泊尔国南部)迦毗罗卫国的国王,由于“净饭”系从梵文音译而来,所以也有译做“晋梵”者,以致出现了讹传,或把净梵王理解为晋国或晋朝的“梵王”,或把耶输夫人讹为耶律夫人。

  清康熙四十六年(1880年),当时《平遥县志》的主纂康乃心,字太乙,陕西郃阳人,乡试曾中己卯科经元,他在续修的《平遥县志》中,竟把南神庙妃冢,主观臆断地说成是“晋太子妃耶律夫人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