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汉观鸟会初级观鸟讲座[第7课]

 文冠厚朴 2018-09-20

走出拥护的钢筋水泥城区,田园风光,新鲜空气,心旷神怡。农田、池塘、湖泊、河渠、山丘、小树林、灌木丛、荒地,这些就组成了的郊野的生境。

久居城中,郊外似乎是太远,不方便,甚至不知道怎样城。其实以三环线为界,大规模的建设正在进行,在大量绿地村庄灭失的同时,也建设了大量路网。随便哪个方向,出城都不算远。2009年的著名鸟点杨桥湖,就是这么发现的。有公交直达,良好的路网,就成了最好的鸟点之一。这个点以后我们会讲到的。

武昌和汉阳,即使在三环以内,也有很多这样的地方。在磨山植物园与喻家山之间,就有一片这样的地方,僵鱼和DianDian两位鸟友称做自留地。一小块紧凑的小地方,各种生境叠加,游人稀少,非常适合,因为渔塘面积相对大,我们把这块地称做“僵渔塘”吧。地点就在马鞍山森林公园西门附近,从鲁巷地质大学那条路可以过去。如果组织小部队进入,打电话联系一下,相信僵渔塘的主人会热情欢迎的。

前面讲过的鸟,多数也是郊野的常见鸟。今天我们再讲几种,其中有好几种是冬候鸟。

以外,都是较小型的,关于体形的具体数据,大家去查书吧,我这里就不多写了。

第二十一种  

椋读作良

武汉观鸟会初级观鸟讲座[第7课]——冬季郊野林鸟

武汉观鸟会初级观鸟讲座[第7课]——冬季郊野林鸟

这也是的常见鸟,嘴红,翅上有明显的白斑。飞行时的白斑更易认。常常成群活动,秋后初冬集大群时,最多可以有万只以上,群飞时在天上变换图形,壮观极了。集群时比较吵闹。后面这张还是亚成鸟,成年鸟灰色的层次更丰富。

目前已变成小群分散开了,开春后雄鸟会出现繁殖羽,头部变白,羽色非常漂亮,可能是这个原因命名的吧?丝光椋鸟在武汉四季可见,但夏季少见。有一种说法它也是迁徙鸟,冬天的那些大群的,夏季就离开了,但也有另一批从更南的地方迁过来,在这里繁殖,我不太懂。

八哥也同属椋鸟,在武汉另外常见的还有灰椋鸟。如果鸟运来了,也许会看见北椋鸟、黑领椋鸟、紫翅椋鸟。


第二十二种 

武汉观鸟会初级观鸟讲座[第7课]——冬季郊野林鸟

冬候鸟,很好认的。背和翅上斑纹特征明显。喜欢成小群,经常站在大树上部。

安知鸿鹄之志也”,不知这句中说的是哪种鸟?我个人观察到的飞行时,尾是叉开的,很容易区别于其它的鸟,是否这个原因叫做“燕”雀?飞行时尾也有点开叉的还有黑尾蜡嘴雀,不过个头比要大不少。


第二十三种 金翅雀

武汉观鸟会初级观鸟讲座[第7课]——冬季郊野林鸟

供图:37

金翅是农田常见鸟,冬天喜欢在成群农田里吃收割后剩下的种子。翅上的金黄斑也很容易辨别,飞行时黄斑更明显。金翅的叫声象是很轻的连续铃声。


第二十四种 

武汉观鸟会初级观鸟讲座[第7课]——冬季郊野林鸟

嘴厚重,上体褐色带有白色线条纹。腰明显白色,这张图上看不到。我观察过,春天这种鸟筑巢很特别。在很密的树丛里,雄鸟差不多每分钟出去一次,每次叼一根草回来;雌鸟则细心的编织。那是温馨的DIY小屋啊,笑看城里的房价疯涨

是常年可见的,还有一种斑文鸟,较少见。


第二十五种 ( 读作渠 )

武汉观鸟会初级观鸟讲座[第7课]——冬季郊野林鸟

供图:37

翅上大白斑,头顶灰白,肚皮橙黄,很可爱的小鸟。雌鸟就没这么漂亮了,但翅上白斑依然是辨别的要点。

冬季在常见,夏季迁徙北方或到海拔高的山上去了,如果去九宫山避暑,你会看到它们生儿育女。


第二十六种 (读作巫)

武汉观鸟会初级观鸟讲座[第7课]——冬季郊野林鸟

供图:37

鹀在可以看到很多种,由于体色杂斑多,不少人会当成麻雀,初学者比较难以分辨。其实与第一课的麻雀图比较一下,跟麻雀分开还不是难题。这里只举一种简单讲一下,更多的鹀的辨别可能要做中高级讲座了。,头是灰的,雄鸟很明显,雌鸟认起来有点麻烦。还有不同亚种,颜色和特征也有差异,实在搞不清就算了。

鹀多数是在小灌丛中活动,的郊野,河塘滨水的小灌丛,以及田埂等等,特别易见。多数鹀是冬候鸟,山地的三道眉草鹀是常年可见。


第二十七种 

(鹨读作六,普通话发音哦,别搞成话的“楼”)

鹨是另一类体色多棕褐斑纹的小型鸟,常见的鹨也有好几种,有喜欢滨水的,也有在草地小树林活动的。这里只讲一种

戮和鹀,好麻烦啊。先告诉你一招,看嘴。比较一下两张图,哦,知道了。鹨的嘴细长,鹀是粗厚。实际上,叫什么什么“雀”的鸟,麻雀、金翅雀、黑尾蜡嘴雀等等,基本上都厚嘴。嘴厚好吃种子,这个记住一下。

嘴尖的鹨就比较方便吃虫子了。树鹨的辨识要点:耳后有一个小白点,这是最明显的特征,另外腹部是深色的纹,脚色肉粉红。简单记住这些就行了。以后有机会讲其它鹨时,再来深究。鹨也是夏季就都不见了。

武汉观鸟会初级观鸟讲座[第7课]——冬季郊野林鸟

几几周下来,看了一堆鸟了,这么多鸟,那么多特征,谁记得住啊?有什么捷径吗?

的捷径就是多看,多实践。当然也是有一定技巧的。看到一只鸟,辨识的首选,第一是看大小,第二是看体形,第三是看生境,然后才是去看细节,看特征。

这个一二三怎么讲呢?就象猫和狗,突然一只从很远的马路上穿过,你没看清,你会认混了吗,不会的,大小不一样啊。牛和马,你会认错吗,很远很远,也不会错,体形不一样。生境更简单了,鸭子是在水中的啊,不会跑树上去。不过实际情况就要复杂得多了,比如有的鸟在树冠层活动,有的在树下层活动,有的喜欢清水,有的喜欢荷塘,这些都是第一步判断和分辨的依据。昨天有位大师面授,水的深度都决定不同的鸭类的活动,太高深了。这一二三就不展开说了,实际上也没水平说下去,咱还是初阶段嘛。

再说说听鸟吧。野外找鸟,听是一种功夫。这个也需要长期实践。我这里告诉你,几次后,熟悉的鸟一眼就会认出来了,但是如果有时间,也不要放过了。慢慢的欣赏,看看它们行为,听听它们的声音,练眼同时也练耳,也是非常惬意的事。

象是听周围你熟悉的人,粗听就熟了,每个人都有特别的嗓音。但是细听,还是有很多种不一样的。白头鹎的叫声,有一种欢快的叫声,听多了看多了,到后来,每次听到时就会知道它正在振翅落树尖。

声音是鸟类的语言,是辨别鸟种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些鸟比如有几种柳莺,还真得用叫声来分辨。书上写有叫声,还写有鸣声。我理解叫声就是通常联络的那些声音,当然也有喜怒;而鸣声,是唱歌的声音,基本上是唱的情歌。春天就要来了,我们尽情的去听吧。

声音熟悉了以后,蒙上眼睛去一趟公园,记录二三十种鸟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听,还可以让你快速找到鸟,也可以在众多声音中找到你的目标鸟;听多了以后,一旦有不熟悉的声音,还可以让你快速找到可能的新鸟种。

很多时候感觉看不到鸟,其实仔细想想,鸟毕竟不是果子,它不会留在树上等着你来。寻找和发现,才是观鸟的乐趣。期待偶遇和惊喜吧。

今天讲的有几种可能有些难度,其实看几次就不难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