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术档案》青年油画家李柳燕作品

 秦缘情 2018-09-20


【本命年】布面油画 160cm×100cm  2012年

【曾经接触过幸福之四】布面油画 150cm×100cm  2012年


与时间无关的对峙

文/郭润文

       

      柳燕的画面最令人着迷的是其细节精道、笔触利落,没有矫揉造作,没有多余的繁琐,这在以油画为媒料的女性艺术家中并不多见。

       她绘画时不喜欢有旁人,即使不画画也会一个人独处静想,她说自己是一个矛盾综合体,希望自己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切换到更加生活化的状态,在清醒和疯狂之间,既可以遵循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还可以任性的做一场与时间无关的对峙,选择一种平衡的方式,让两者相互给养。

       柳燕这种矛盾来源于她的成长经历,她的父亲是名军人,教育格外地严厉,就是这种高压式的管束让一个小女孩变的独立且叛逆,一个方面用自由不羁的态度追寻艺术之路,另一方面与家族固有的规矩周旋。一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是很难摆脱的,在生活中她常常分裂出另外一个完全互补的自己,是接受还是对峙,怎样去选择生活中的平衡,这些困惑在成长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诱导着她,而挣扎和纠结都会呈现地更加强烈。

       綜上所述都是现实处境,那么再次回到最初进入到她工作室时的第一直觉来感受她的艺术情境。因为艺术不似其它学科,绘画是建立在直觉基础上不断的判断成就的。她的绘画感觉总体上有种沉郁、压抑、紧张感,这都是通过造型获得的,而这一切做的又是那么简约,概括之余不失细节及质感的处理。从绘画的经历看,她是科班出身,她中规中矩仿佛18世纪的画家,在现如今的艺术资讯里还能从容的以不革命的姿态淡定的从事着绘事的年轻人不多。绘画没有进步论一说,限制和克制往往能迸发出创造力,她就是在这样的限制及克制里试图表达自身的困境。她将潜意识里的压抑、紧张、焦虑等个人情感转换成色彩、造型表达她沉郁的内心。从画面的结构看,她将日常的物件,比如卷绕的线球,萧索的枯枝,失神的玩偶等与人物一起,定格在闺房中构架的一个私密舞台,像导演一样,安排自己的演员如何走位,如何亮相,不断消减空间里多余的元素,仅保留背景,人物和器物。整个画面消弱了明暗对比,弱化了画面的人物和背景的边缘线,有着中国传统绘画工笔的韵味。她用灰调性的色块支撑了人物的轮廓,用简练的堆积感的笔法把握了画面的结构和质感,画面漆的平整而阴郁,灰色块之间的组合看似雅致却是忧郁而克制,其沉稳和丰富的层次,可见她在写实性上对色彩运用娴熟。她的审美有中国诗词的味道,不在表面而在气质。

       柳燕的这种“反窥”的创作方式看似是无意的,其实是对这种关系的一种主动回应。从人物的动态、服装,视线都在暗示还有另外一个人的存在,这种互动使得创作者与模特产生一种控制的、压缩的、窥探的欲望,画面人物中所熟悉的情感变得冷漠化,蓄意捏造的沉默紧紧地扣住当下现实生活中的的尴尬与无力,尽管人物看起来是坦然接受的姿态,但眼神中却透露一丝不安,那些女孩的表情让人过目难忘,画面中的指向都通向一种不可名状的焦虑和忧伤,这毫无疑问这正是当下青年人生活状态及关系的缩影。这种看似日常却又陌生的现场感,使思绪在现实与虚构间不断往返跳跃,这其中的纠结导致整个画面气氛的突现,将观者置入一场不断重复的默剧中,让人沉思冥想。

       柳燕是位80后的画家,80后相对比70,60,自我意识更强烈,也就是说她更关注自身,而自我既是社会的折射。她借助人与物的关系,人与空间的关系,创作者和观者的关系,相互干扰和制衡,画面中对性别的强调,传达了以“男性审美为标准”的对抗视角,映射出以自我为轴心,重新发现和鉴赏女性的柔美和性感的焦点,用自己的视角认知自己的一切,找回女性眼中具有“主体性”的自我。正如她所说:“我很好奇他们眼中的我是怎样的,当我处在某种情绪时,凝视身边的朋友就像凝视自己一样,这是一种折射,也许也是我最希望自己所能拥有的一面”。因此画面中所呈现出的场景与其说是她日常生活的记忆,倒不如说是自我审视的投射,从这些信息中我们能找到与她自我相关的部分。

       她的内心可能只有在不断地对峙中才能触摸到生活的温度,选择艺术只是在安抚她内心与现实的距离感。 

【曾经接触过幸福之五】布面油画 150cm×100cm  2013年

【岔口】布面油画 180cm×110cm  2014年


【曾经接触过幸福之三】布面油画 150cm×80cm  2012年

【或者】布面油画 120cm×80cm  2011年

【弥新的记忆】布面油画 170cm×80cm  2015年

【婉婉】布面油画 80cm×60cm  2012年

【午后】布面油画 120cm×80cm  2010年

【小秋】布面油画 110cm×80cm  2010年

【一切与时间无关】布面油画 160cm×100cm  2014年

李柳燕

生于1984年,籍贯广东普宁。2000年就读广州美术学院附中。2004年就读广州美术学院装饰艺术设计。2009年就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获硕士学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州画院专职画家。

获奖情况

2014年《岔口》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览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广东)

2012年“广东省青年美展”获铜奖(广东)

2012年“造型艺术新人展”获新人奖(北京)

2012年获百人汇英才艺术奖(北京)

2011年“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获三等奖 (上海)

2011年“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中国油画艺术展”获二等奖佳作奖(北京)(作品刊登于《美术》) 

2011年获广州美术学院圣菱文化艺术奖学金三等奖 (广东)

2010年获广州美术学院王嘉廉奖学金一等奖 (广东)

2007年“广东省慈善创作大赛”获铜奖 (广东)

入选参展

2015年《婉婉》参加“第三届写实油画邀请展”(大芬村美术馆)

2015年《曾经接触过幸福之三》参加“纪念湖北省美术院建院50周年美术作品展”(湖北省美术馆)    

2015年《岔口》参加“时代的足迹——2015中国百家金陵画展”(油画) (江苏省美术馆)

2015年《记忆》参加“中国宋庄油画作品展——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2015年《弥新的记忆》参加“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上海中华艺术宫)

2014年《岔口》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览”(北京)

2014年《岔口》参加“第十二届全国美术展览广东省美术作品展”(广州艺术博物院)

2014年参加“第二届中国写实油画邀请展” (深圳)

2013年《其实与时间无关》参加“绘画的品格——油画展” (北京)

2012年参加“天天向上——名师推荐展” (筑中美术馆)

2012年《曾经接触过幸福系列之三》参加“2012年造型艺术新人展” (中国美术馆)

2012年《曾经接触过幸福系列之二》参加“百家金陵油画展”

2012年《小秋》参加“吾土·五民——油画展”  (广东美术馆)

2012年《曾经接触过幸福系列之三》参加“广东青年美展” (广东艺术博物院)

2012年《游离》参加“最绘画——中国青年油画作品展” (中国美术馆)

2012年《小秋》参加“可见之诗——第二届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1年《那时.花开》参加“2011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 (上海明圆艺术中心)

2011年“第五届成都双年展之再现写实:架上绘画展——新人特展”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2011年《午后》参加“艺术家眼中的当代中国——中国油画艺术展”(深圳关山月美术馆)

2011年《同学》参加广州美术学院“圣菱文化艺术奖学金作品展”

2010年《午後》参加“第四届广东油画展”  (广东美术馆)

2010年《午后》参加“广州美术学院王嘉廉奖学金获奖作品展览” (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美术馆)

2009年《早晨》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广东省美术作品展览”(广州艺博院)

2008年参加“汶川·情牵共鸣·画的慰问――广州美术学院师生捐赠作品特别展”(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

2008年《聆2》参加“改革开放30周年广东展”(广东省艺博院)

2008年《聆1》参加“第三届广东油画大展” (广东美术馆)(作品刊载于《美术》)

2007年《衣裳no.1》参加“广东省慈善创作大赛” (广东美术馆)

2007年举办“七日记——柳燕画展”(广州美术学院新松园)

2007年《猫》参加“全国油画人物肖像展”(中国美术馆)

2007年《五月花》《猫》参加“第二届广东青年美展”(广东美术馆)

2006年《恍》参加“广东省美协成立50周年大展”(广东美术馆)

2006年《衣裳》参加“上海青年大展”(上海刘海栗美术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