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澧州大堰垱镇地名传说故事
2018-09-20 | 阅:  转:  |  分享 
  
澧州大堰垱(镇)地名传说故事(湖南澧州民间传说故选篇―撰写:冰雪)图说湖南澧州大堰垱(镇)地名传说故事导语:澧县古为“澧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
,洞庭湖西岸,澧水下游,因澧水贯穿全境而得名,素称“九澧门户”。澧县介于东经111°12′30〞至112°0′5〞与北纬29°16
′至29°37′之间。澧县地形地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为太青山,海拔1019.5米,最低为九垸出草坡海拔28.2米。全境山、丘、
平、湖均有,且分布比较集中,大体比例为1:1:3:4。山区属武陵山脉尾端,丘陵区大多分布在湘鄂边界地域。澧县澧阳平原是湖南省最大的
平原,古今澧县“澧阳平原”俗称为鱼米之乡,澧县的湖区原属八百里洞庭范围,逐年淤积而成。地名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能把一些历史事实和传
说保留下来。我的家乡名曰“大堰垱”镇,属地在湖南澧县辖区内。据历代耄耋之年翁者传说:澧州“大堰垱”地名源于吴国武将周泰。传说将军领
兵涔坪屯田,于澧水支流涔水上建堰引水灌田数千顷的突出贡献。为纪念他的功劳,命名下游的古镇为“大堰垱”镇。我的故乡大堰垱镇周边地域有
好多好多地名传说故事;儿时的我就常听耄耋之年翁者、祖父谭绍清(原在古镇经商,招牌“谭庆记”商贸行),外祖父熊毕明,号名,熊连辉(原
古镇王家厂乡绅)讲述;古澧州、大堰垱镇周边地域的地名传说故事,我人到老年在国企下岗无奈之下投靠女儿迁徙北京市居住,闲时回忆儿时祖辈
讲述的民间流传故事。特撰写编辑了“澧州古今民间传奇传说故事选篇汇编”;其中属古澧州地名传说故事类如:“始置澧州的民间传说传奇故事
”“澧州官亭”神奇传说”“澧州天供山天供寺神奇传说”“澧州关山天星堰神话传说故事”“天葬坟龙脉传奇小说”“大堰垱古刹多宝寺传说”“
大堰垱天星堰传说”“湖南澧县大堰垱鎮涔水文革大桥”“洞庭湖的西岸澧县黑森林传说”。以主题天葬坟五龙捧圣龙脉之地周边地名传说;“胡家
楼子传说”“竹马冲传说”“大风凸传说”等好多好多的有趣的传说故事。网络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的加快而变得越来越
重要。“家门就是国门”网络的诞生使命:就是实现网络数据通信与资源共享,同时通过各种互联网服务提升全球人类生活品质,同时提供全球性科
研教育信息服务。让人类的生活更便捷和丰富,网络语言代表了一定的互联网文化,它广泛地出现在聊天、论坛等各种互联网应用场合,网络用一个
巨大的虚拟画面,把所有东西连接起来,并渗透到现实生活中,从而促进全球人类社会的进步。为让广大喜爱阅览民间故事的读者便捷获取阅览信息
,在“虚拟的空间中寻到生活快乐!”网络文库可提供民间故事给读者阅览。如读者们有兴趣,可用百度搜索功能搜索澧州民间故事选篇即可选择阅
览。澧州古今民间传奇传说故事选篇汇编澧州大堰垱(镇)地名传说故事目录第一章、澧县古称为“澧州”史据考证:第二章、澧州大堰垱地名源于
吴国武将周泰第三章、古镇大堰垱镇始建于涔坪屯田驻军营地传说第四章、俞荩治水疏竣大堰垱传说第五章、大堰垱地区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遗
址第六章、古镇大堰垱我的故乡第七章、少年的我告别大堰垱鎮插队农村务农澧州大堰垱(镇)地名传说故事第一章、澧县古称为“澧州”史据考证
:今天的澧县古名为“澧州”;它位于湖南省的西北部,澧州地名因澧水而命名,?澧州位于澧水的下游、洞庭湖的西岸。因澧水贯境而得名,素称
“九澧门户”。历史上的澧州(州名)起源;?澧之名源于《禹贡》,春秋、战国均属楚。秦属慈姑县,隶黔中郡。两汉时期为孱陵、零阳县,属武
陵郡。三国时,始属蜀,后属吴零阳、作唐县,分隶天门郡、南郡。北朝时期西魏政权(拓跋廓)末位皇帝恭帝二年(乙亥年),公元555年始置
澧州。隋开皇九年(己酉年)公元589,改澧州为松州,不久复名澧州,新置澧阳县(澧县)。隋大业三年(丁卯年)公元607年,改澧州为澧
阳郡,辖澧阳、石门、孱陵、安乡、崇义、慈利6县。唐武德四年(辛巳年)公元621年,复为澧州,仍辖6县。唐武德四年(辛巳年)公元62
1年,复为澧州,仍辖6县。唐天宝元年(壬午年)公元742年改为澧州澧阳郡。唐干元元年(戊戌年)公元758年复为澧州。明太祖朱元璋,
洪武九年(丙辰年)公元?1376年)复为澧州,并裁澧阳县入州治,隶常德府。雍正七年(己酉年)公元1729年,升澧州为直隶州,辖安乡
、石门、慈利、安福4县。雍正十三年(乙卯年)公元1735年,增辖永定县(今张家界永定区)。中华民国元年(壬子年)公元1912年,改
直隶澧州为澧州行政厅。民国二年(癸丑年)公元1913年9月废州为县,始置澧县,隶岳常澧道。自民国二年(癸丑年)公元1913年9月废
州为县,始置澧县,隶岳常澧道所辖。“澧州”已经被澧县(县名)所替代了百年以上。澧州大堰垱(镇)地名传说故事第二章、澧州大堰垱地名源
于吴国武将周泰:据《长江流域水利简史》记载;(中国有着治水的悠久历史,从大禹治水的传说开始,至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记载史料。)“
澧州大堰垱”地名称呼源于“东汉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吴国武将周泰领兵于涔坪屯田,于澧水支流涔水上建堰引水灌田数千顷。”当时,
吴国的势力已达澧阳平原。这里地势平旷,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农耕,特别适于种植水稻。“周泰”奉命涔坪屯田,为吴国巩固已
得疆土,并防刘备东扩。极具战略眼光的“周泰”,在今“大堰垱”镇西约一公里左右的涔水河道上筑成拦河平水大坝(垱),建筑成蓄水大堰塘(
平水大坝今称呼:滚水坝),并于南岸开引水总渠,绕经“大堰垱”西侧山坡下入澧阳平原(涔坪),再于其上开挖几条干渠和若干支渠及蓄水“大
堰垱”而在澧阳平原组成一个偌大显效的灌溉网络(即古涔阳村,包括今“大堰垱”镇(又称:垱市区·乡)、车溪地区全部和大坪(今改称:城头
山镇·乡)、张公庙、澧阳等地区的一部分,因古车溪河原为涔水的一派,以上地区大部位于车溪河北,故称涔阳村),最盛时灌田15万亩。自周
泰屯田建筑大堰垱,从测量选定坝址到筑成大堰垱坝,经过了一千七百九十多年的间断运行和几次大的修缮疏竣,一直没有变更。上世纪七十年代所
筑的滚水坝,都是在原址之上。这里地质条件好,坝基建在大块岩层上面。原设计时,古人是十分仔细地测定了拦水坝高度,做到合理平水。当蓄水
蓄到与坝顶持平或稍高于坝顶时,引水效果最佳。而超过坝顶的余水,便溢流到下游涔水河道之中,基本上只淹及蓄水垱上的七房坪一带,大约千亩
滩甸而形成大堰,并可起到一些调蓄功能作用。三国时代吴国武将周泰简介;周泰,字幼平(三国时期吴国武将)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
时期吴国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周泰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后孙权爱其为人,向孙策请求让周泰跟随自己。周泰多次于战乱当中
保护孙权的安危,身上受的伤多达几十处,就像在皮肤上雕画一样,吴将朱然、徐盛等因此对其拜服。后来孙权为了表彰周泰为了东吴出生入死的功
绩,而赐给他青罗伞盖。官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死于黄武中年,有子周邵,亦数有战功,死于黄龙二年,周邵的弟弟周承继承了兵权
和爵位。澧州大堰垱(镇)地名传说故事第三章、古镇大堰垱镇始建于涔坪屯田驻军营地传说古镇大堰垱镇始建于涔坪屯田驻军营地传说;东汉建安
十四年(公元209年),周泰随周瑜进讨南郡,曹仁败走。荆州平定后,吴国的势力已达澧阳平原。吴国武将周泰奉旨率军屯于涔,于是周泰便领
兵于涔坪屯田大兴水利建设,在澧水支流涔水上建堰引水灌田数千顷。据历代耄耋之年翁者传说:澧州“大堰垱”镇地址源于涔坪屯田驻军营地原址
之上,当时只是流动商贩贩运日常生活需求品供应驻军。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周泰率军离开涔地参加濡须保卫战抵抗曹操大军进攻濡须之
战。原大堰垱驻军旧址便自然的成了当地经商之地,后来便形成了一个古镇(现称:大堰垱镇)。历史史据记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
操率军进攻濡须,周泰率军离开涔地(原大堰垱驻军)前往抵挡,曹操退军后,孙权拜周泰为“平虏将军”,留督濡须(濡须口,安徽无为县之东,
濡须水进入长江之处),而朱然、徐盛等将因此都听周泰调遣,于是不服,孙权听闻此事,亲自前往濡须坞,宴请诸将。孙权亲自端酒到周泰跟前,
然后让周泰解开衣服,孙权每指周泰身上一处伤痕,问周泰这伤怎么来的,周泰都明确的说出这伤痕是哪一场战斗怎么受的伤,孙权拉着周泰的胳膊
,哭着说:“幼平,你为我们兄弟在战场上作战如同熊虎一般,从不怜惜自己的身体,受伤几十处,皮肤如同被雕刻一般,我怎么不能不把你当作我
的至亲骨肉,委任你以兵马之重?你是东吴的功臣,我当和你同荣共辱。”次日,孙权赐给周泰青罗伞盖,于是徐盛等人才服从周泰。建安二十四年
(219年),孙权袭杀关羽,想要借机伐蜀,于是拜周泰为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澧州大堰垱(镇)地名传说故事第四章、俞荩治水疏
竣大堰垱传说导语:俞荩,字廷臣,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天顺为中国明朝第六个皇帝明英宗朱祁镇)登进士第,授监察御史巡按真定江西等处
,所至有声,坐事,左迁澧州州判,寻升茶陵知县、安陆知州,俱有善政,太监韦贯奏荩为郧阳知府,致仕归,卒于途。《澧州志纪载》;澧州判官
俞荩,初为监察御史。值万氏怙势,荩纠之。贵戚敛手,坐谪澧州。才识治行,卓然杰出。州村涔阳,自昔引河通渠,萦纡沔演二百余里,灌田万顷
,名“大堰垱”。洪武初,官上其故,起征夫役万人,银四千两,修筑暨二年乃成。永乐初,堤垾冲毁“成化九年”夏少雨,公虑亢旱,集军民筑塞
之,二月而工讫。建立义田仓,储谷备账。有司守其成法。俞荩,浙江桐庐县富春江镇俞赵村人,天顺八年进士及第,仕途顺畅,很快当了监察御史
。成化帝登基,俞荩反对万氏干政,得罪了帝妃而连降三级,贬为澧州州判。俞荩来澧之前,大堰垱工程水毁严重。到任不久,正遇天旱。于是,“
公虑亢旱,集军民筑塞之”,大力抢修疏竣大堰垱灌溉系统,“二月工讫”,随即发挥效益,连获丰稔。他又“建立义田仓,储谷备赈”。大堰垱坝
址,自周泰选址筑成,经过公元1790年的间断运行和几次大的修缮疏竣,一直没有变更。上世纪70年代所筑的滚水坝,也是建筑在古代原址之
上。这里地质条件较好,坝基基本上建在大块岩层上面。设计时当是十分仔细地测定了坝身高程,做到合理平水。当蓄水蓄到与坝顶持平或稍高于坝
顶时,引水效果最佳;而超过坝顶的余水,便溢流到下游河道之中,基本上只淹及垱上七房坪一带大约千亩滩甸而形成大堰,并可起到一些调蓄作用
。大堰垱工程经“俞荩”复修之后,平安运行了170余年。大约于清顺治初年遭毁。李自成兵败禅隐夹山,其夫人高桂英则率残部十余万人马,在
今澧境涔水上游闸口、界岭一带,坚持了抗清17年。这里地窄粮少,只得以林换粮,致使植被破坏,涔水暴涨,大堰垱坝反而将部分洪水拦入平原
腹地成灾。清初至新中国成立之初的300年间,曾经长期发挥巨大效益的大堰垱水利工程,这段时间已不起什么作用,非但风光不再,甚至连其踪
影也难寻觅了。1958年,家乡人民掀起水利建设高潮,在王家厂拦截涔河,建起大型水库,同时配套修建滚水坝至彭家溶,彭家溶分别至牛站岗
、四马桥三条27公里干渠及13条64公里支渠。翌年秋冬,在滚水坝建引水工程,开挖干、支渠59公里。1978年,修建水库南干渠,滚水
坝被废。至此,独立作为水利工程的“大堰垱”拦水大坝就成为历史。现在只是由古镇“大堰垱镇”,作为地名历史活化石保留在澧县史册中,只有
这小镇才能把历史事实传说保留下来。澧州大堰垱(镇)地名传说故事第五章、大堰垱地区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湖南省澧县大堰垱
(镇)乡宋家台“新石器时代”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澧县县城以北12公里的大堰垱(镇)乡宋家台村。西距大堰垱(镇)乡8公里,东
距澧县涔南乡5.5公里,北距澧县曾大公路0.2公里。遗址地处洞庭湖平源沉降地带的澧阳平原中部,地貌为河网切割平原,地势西高东低,
澧水及其支流涔水分别从遗址南14公里处与北2公里处,由西向东蜿蜒流过,进而南折而注入湖南省汉寿县目平湖(目平湖湿地景区)。目平湖位
于湖南省汉寿县境内东部的西洞庭湖湿地,总面积3.568万公顷,199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了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西洞
庭湖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05年,被国家建设部命名为“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西洞庭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图澧州大堰垱(
镇)地名传说故事第六章、古镇“大堰垱”我的故乡导语:澧县大堰垱镇位于澧县西北部地处武陵山余脉西北涔水河畔,北抵湘鄂边界与湖北省松滋
市、公安县交界。南接临澧地界,东临安乡、津市,西邻石门,因涔水贯穿全境而得名。大堰垱镇建设在涔冰之滨,是澧县第二大建制的城镇。20
08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省文化厅授予渔鼓之乡称号。吾家族近十代先祖居住古老的“大堰垱镇”家族谱志封面五十年
代前的古镇大堰垱;涔河水流途经古镇王家厂镇流入涔水河中下游(注:建成王家厂水库后涔水河只有汛期有水,其它季节基本上断流),出口处位
于澧县小渡口汇流入澧水经洞庭湖入长江,小型船运物资可北上南下,通江达海。历代边贸通畅...,边界贸易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历史上
与鄂边界地区、本省接界县市地区等地就有密切的经济往来,商贾交往频繁。是隔省隔县三角地区主要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专做地域农副土特产
品向省外县外输出和输入贸易及所需的日用工业品贸易,灵活调剂了省内外和县内外边界地域农副土特产品。回忆儿时听耄耋之年翁者说:澧州“大
堰垱”这个小小古镇,历代历年商业繁荣闻名于湘鄂边界地区的知名(商业大户)有;大堰垱镇北街“譚慶記”商贸行,“馬記康”南货店铺,“馬
氏榨油作坊”,“譚德和鍋店”店铺,“譚氏雨伞”店铺,“江氏書紙”店铺,大堰垱镇南街“譚氏槽坊米廠”公私合营后称为镇大米廠。儿时只听
说北街知名商店铺,东街、西街、南街知名商铺,没有记住…!我的家乡是一个傍山依水古老的小城镇,但解放后地域建设飞速发展.现代的大堰垱
镇;城市建设规范化拆除大部分老街,到了70年代后期新城市建设加速,原来的古老的小城镇老街老房屋基本拆迁新建。现在的“大堰垱镇”北街
出街口的涔水“文革大桥”建成,位于县道X008线,可直通澧县火车站,南街出街口可直进军用“飞机场”,西街出街口接连省道S302线,
又紧靠支柳铁路,东街出街口直通达澧县(古称:澧州)城。武陵山余脉西北的原古城镇“多宝寺”所在地山丘已经变成了花果山。故乡大堰垱镇儿
时记忆撰文封面儿时记忆50年代后期中的故乡小镇;古老的“大堰垱镇”与吾湘西北谭氏近十代先祖居住有一段分不开割不断的关联。我出生在大
堰垱镇北街(古称为:河街,简称有上河街“上码头”与下河街“下码头”之分)一旺族经商世家。澧州通往湖南湖北交界地区都途经“大堰垱镇”
,古今小镇陆路交通都畅通方便,古道随着社会发展而演变成通行汽车公路。大堰垱镇西街尽头的“牛马行”对面山坡上建有汽车客货两运站,汽车
站对面多宝寺山脚下便是地区区域大米厂和地区中心粮店(大堰垱镇生产制作的各种品种的面条、挂面等远近闻名,记得我如回家探父母,同事和朋
友都要我带面条给他们解馋,他们总是夸奖垱市面条好吃)。我如今人到暮年近古稀,回忆儿时成长的故乡情景,旧时的大堰垱镇仍然历历在目,如
影相随。大堰垱镇北部属湘鄂边界;北与湖北省松滋县为邻,大堰垱镇曾经先后是澧县解放前的六区、解放后的五区、大堰垱镇是区的机关驻地,大
堰垱镇与澧县中武(公社·乡)、澧县界岭(公社·乡)、澧县宜万(公社·乡)仅隔一条涔河,古人建筑有一双行道木桥(桥板用铁链形成可伸缩
连接防春汛涨水冲走)行走两岸,退水后的涔河可直接趟水过河。岸边就是大堰垱镇的北街(俗称:下河街、下码头),工商所主管的“农贸交易所
主营牛、羊、猪,烧柴、食品疏菜、五谷杂粮等等,经营商家就设置在北街商业门面之上向中心延伸。清晨,迎风入耳的“牟牟”牛羊叫声和仔猪尖
叫声,告诉你北街右街头是一个规模相当的牲畜交易所。往正街延伸街的左右有卖食品蔬菜、猪草、马草、烧柴、五谷杂粮等交易店面。那时还未天
明(俗称:大清早),农家结伴从家里挑几十百把斤红薯、萝卜、北瓜、茅草、劈柴,就来到北街(下河街)店铺里出卖,换几个油盐钱。这种交易
实际上是买卖双方合议定价,或由卖家与经济人合议让交易所收购后进行卖出。交易方式;交易所的经济人(按达成交易取手续费)和卖者讲好价,
过了秤,于是吆喝一声,向记账柜台和卖者报告重量、价格、金额。这声音清晰悠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至今萦绕在耳。交易场景例:“龚嗄坤
字的,茅草93斤啦,估价2元/100斤”,卖家迅速将茅草挑到指定的地方,按要求堆码好,便可到柜台找帐房结算钱,卖食品蔬菜卖家可自己
零卖,都要扣除管理手续费。大堰垱镇的饮食店远近闻名;落座于十字街口,贯通东西的中心大街的商业区域有供销社的门市部、饭店、旅社、饮食
店和国营商店、合作商店,雄居在中心大街。十字街往东有邮电所、税务所、公安派出所。十字街再西行的西街油厂传来油榨号子和撞轧声(70年
代中期又建立镇水泥厂轰隆隆的机叫声遥相呼应,只是水泥厂更得意,翘起尾巴,将滚滚乌烟腾向天空。)西街油厂斜对面便是大堰垱镇公办小学。
离油厂不远是镇办幼儿园和民办学校幼儿园吴老师任教,我的母校是62年镇办民校与公办小学面对面,在民校读完四年初小,高小才考入涔阳高小
(校址名称:白杨寺)。大堰垱镇的供销社饮食店,品种齐全有包子、水晶包子、花卷、馒头、烧饼、油饼、油条、麻花、锅饺、水饺、混顿、各种
盖头面条、光头面条等品种。最有名的面食师付是叶师付(号名:叶胖子、叶花吧)。大堰垱镇的油饼香甜酥软可口,烧饼香甜酥软糖多,黑水堰饮
食店的锅饺远近闻名。特别是十字街口茶馆白天黑夜茶客最多热闹非凡,那是为什么呢?原因是该茶馆请来民间名艺人“赵远和”打鼓说书讲历史故
事。50―60年代大堰垱镇南街知名企业有镇办大米厂(属公私合营时国营企业),镇办汉剧戏院(70年代初改电影院)主要演出由镇汉剧团表
演古戏,镇卫生院对面是镇搬运公司,戏院就在斜对面。供销总社收购部和肉食品公司及牲畜猪仓库设置在南街街头。70年代初期区公所设置南街
与中心街连接位置(原关帝庙)旧址,左边是与北街(上河街)相连的畜类交易所“俗称:猪行”北后街。沿着澧县去湖北刘家厂的省际公路就从粮
店门前经过。北行500米,路右就是当地驰名湘鄂边界地区的涔阳高小学校,涔阳高小也是我的母校(校址古地名称:白杨寺),70年代初改为
垱市中学。从涔阳高小(垱市中学)走出去的学生也不少成党政军干部、商豪、科学家学者、企业家。人们最熟悉的常德市委书记、省政协副主席陈
彰嘉同志就是在这里读的高小。古今大堰垱镇的传统节日热闹非凡;大堰垱镇春节舞龙玩狮子是主题,尤其是到了元宵节闹元宵,白天黑夜街上好戏
连台。对小孩子来说,观看龙灯和狮子灯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了,令眼睛放出异彩的要数竹马灯、蚌壳灯、采莲船,还有几乎和东北“二人转”差不
多的花灯舞。竹马灯一般由两男一女表演,一个须生,一个小生,一个旦角,每人右手执一根马鞭,骑在纸糊篾扎的马上,仿做着马儿碎步小跑的动
作,沿“纱爬拐”的路线(即横8字)作循环穿行,边跑边唱。也有用四人表演的,另用一个小丑,不骑马,手拿一根马鞭,在旁边抽这个的马一鞭
,抽那个的马一鞭,说一些风趣逗乐的话来插科打诨,甚是有趣。?蚌壳灯它虽没有任何唱词和唱腔,但它的整个表演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它所表
演的每个情节与情感均与打击乐的强弱长短紧密结合。蚌壳精躲在蚌壳内,时开时合,好漂亮的;打渔郎头戴草帽,肩背渔篓手执渔网。他们彼此表
示惊喜与爱慕,做一些互相挑逗、表达情爱的动作,最终以渔郎网捞到蚌壳精如愿以偿而表演结束。还有三人扮演的蚌壳灯,一个扮演鹬鹤精的演员
,与蚌壳精相斗,都想办法如何逮住对方,最后鹬鹤啄到了蚌壳精,蚌壳精则夹住了鹬鹤的嘴,互相都不能逃脱,在相互挣扎时,被渔郎一网双收。
表现出“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意境。大堰垱镇当地花鼓戏特别风趣(俗称:草台戏),儿时的我们经常伙同玩伴去涔河对岸的中武、界岭、宜万
等公社(乡)辖区内赶喜庆看草台戏。剧中;一旦一丑的地花鼓表演,旦角叫“花姑”,丑角叫“三花脸”。锣鼓一响,对唱对舞。花姑头梳长辫,
身穿大襟罗裙,右手执绸边花折扇,左手拿花彩巾,伸直腰杆,踏着丁丁步,秀丽端庄,天真活泼,放浪泼辣。“三花脸”把头巾扎成“半边月”,
身穿对襟衣,腰系红绸带,手拿大蒲扇,踩着矮桩步子,用“风摆柳”的动作围着花姑打转,舞步粗犷有力,表演滑稽诙谐。“妹呃,我的妹呃”、
“我的哥呀,哥呀”亲呼语反复叫唱,令人围观人群感觉肉麻!大堰垱鎮的根本变化得益于文革桥;大堰垱鎮涔水河每年的夏季都是涔河的涨水季节
,历代澧县大堰垱鎮涔水河上每年夏季发洪水期间,大堰垱鎮涔水河上木桥就被洪流冲坏桥板随洪流冲失踪,严重影响两岸百姓通行给人民造成日常
生活极不便利,给两岸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物资运输极不方便。历代人民自发组织建石桥都以失败而告终。当地民谣;大堰垱鎮修桥难,瞧不起(桥不
起),文革初期当地政府申报常德地区行署批准,湖南省水利勘测设计,县政府组织建筑施工,建筑工程任务于文革初期开建该双曲拱桥。因此该双
曲拱桥始建于文革初期竣工于文革时期而被命名为“文革大桥”。不管是不是“文革”时期的政绩,但毕竟是在“文革”期间隆拱起这座跨越天堑的
钢筋水泥桥,且命名“文革大桥”。因为有了这座桥,北街以东开通一条街道式的大道,穿过东街直达省道。大道变成了繁华大街。湖南省澧县大堰
垱鎮文革大桥图画澧州大堰垱(镇)地名传说故事第七章、少年的我告别大堰垱鎮插队农村务农回忆往事撰写的“知青岁月”文章封面1968年1
2月22日,全国所有宣传机器突然被紧急地开动起来,同时播出刊发伟大领袖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刚步入少年的我赶上“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我恶梦似的从儿童步入少年;刚步入少年的我也加入"知青行业"插队下乡,从此我开始了历时九
年所谓"知青"在农村插队下乡生活,历尽艰辛与心灵煎熬。在这人生途中不短的几年中,既有成功的甘甜,又有失意的苦涩。在这里把一些我的人
生历程故事告诉大家,共同追忆往事,感悟人生。四十多年前发生的一幕,至今仍时时在我脑海中浮现。因祖父、父亲是工商业兼地主成分,我家首
选为第一批下放插队人选名单。1969年元月20日(1968年阴历腊月初三)我随家下放到澧县大坪公社三合大队一生产队。记得那天下着鹅
毛大雪天寒地冻,我们一家九人(祖父祖母以过古稀之年,父亲腿患有严重关节炎病症,母亲,我和两个妹妹两个弟弟五人(两个哥哥参加工作在外
),我为最大才14岁未满,携带着简陋的家具、行李,被接送到县边界农村。见了我们,村民们同样感到新奇和惊诧,老弱病幼齐全。他们也只是
十几天前刚接到澧县大坪公社的通知,城镇闲散人口(家庭成分不好的人)要到他们生产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弟兄妹五人是属于“可以
教育好的子女”,应该老老实实接受再教育。天寒地冻,村民们早已给我们准备好了一间土坯偏房居住,我们一家九人总算又有了临时的家。步入少
年的我为了生存和不到12岁的大妹只有开始学习务农捞工分养家糊口,试挑生活重担(1977年12月我才招工到国企工作)。我父亲一生坎坷劳累过度,于1985年6月?21日因病早逝!85年后每年清明节回一趟故乡祭祖,发现故乡慢慢在变化,变得越来越美了!故乡的小镇上开了几个超市,商场里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人们买东西方便多了。故乡的小吃业历代远近闻名,旧街坊的老房子变成了一幢幢崭新的楼房。现在街道挂有形式各异的路灯。每到晚上,路灯绽放出花一样的光,那温柔的光线显得明亮美丽,照着夜行的人、夜走的车辆,在静寂的夜空中熠熠生辉。与周围人家发出的亮光连成一片,又成了亮丽祥和的小镇静夜图。过去街邻家只有辆自行车,可现在家家户户都骑上了摩托车,有些人家还开上了小车呢!更不用说电视、手机、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了。坐上回家的车子,我满心的欢喜、满怀的愉快。故乡的路、故乡的楼房、故乡的人们都在夕阳的余辉中渐渐地离我远去,而我不舍地回头说:故乡你真美丽!编辑制作撰写:湘西北谭氏麟支二十一世裔孙,谭晓平笔名:冰雪(澧县大堰垱镇人)统计字数:9650笔名:冰雪撰文被网络网站精选文章;湖南澧州民间传说故事-故事大全被“大学网”选用网址:https://www.unjs.com/fenxianghulianwang/gushi/20170808000008_1420622.html《我的童年时光》被“作文频道”选用网址:https://zuowen.wenku1.com/article/%E6%88%91%E7%9A%84%E7%AB%A5%E5%B9%B4%E6%97%B6%E5%85%89%E4%BD%9C.htm
献花(0)
+1
(本文系探索古今中...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