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

 茂林之家 2018-09-20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

中药对于疾病的治疗效果如何,除取决于很多个方面,比如诊断是否正确、选方是否对证、用药是否合理外,用药的剂量也有很大关系。所以自古传言:“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也有人说“用药如用兵”。

为什么药量很重要,我给大家先讲一个故事,是关于“归脾汤”的。曾有一少年随其祖父学医三年后出师独立行医,诊一妇女崩漏(月经过多),舌淡脉弱,证属“心脾两虚 气不摄血”,遂予归脾汤,无效,归而问其祖父,其祖询问病情后问妇人是否舌苔甚厚,少年答是,遂改木香一钱为三钱,三剂而愈。从此,少年治病木香用量全是三钱,不久又诊一妇人病症同前,少年信心满满,信手就是“归脾汤”,可惜同样无效,归而问其祖父,其祖询问病情后问妇人是否舌苔甚薄,少年答是,遂改木香三钱为一钱,又三剂而愈。

同一病症,同一药方,同个医生,为何无效,又为何有效,值得深思。其实问题简单,但是思维复杂,都是源于中医理论,源于脏腑生理病理。本故事中舌苔厚薄不同,决定了木香的用量,就其根本,在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在于湿气的轻重。简单说,“心脾两虚 气不摄血”的辩证对了,也就是大方向对了,但是舌苔厚代表湿气重、运化差,舌苔薄则反之,木香行气化湿,药量也就要随着湿气与运化调整,才能起效。反之,舌苔薄、运化可,还用大量木香,则燥伤脾阴,消化力越弱,反而不能吸收药物,起了反作用;舌苔厚、运化差,却不用多点木香,则脾不能健运(不能消化),湿气流连,其他药物补而助湿,更有可能化生阴火,所谓“虚不受补”。此一药而关乎全局,一将而关乎胜败。

中医用药如用兵,清代名医徐大椿有一篇著名的《用药如用兵论》,他说:“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其道同也。” 明朝的名医张景岳更是按照“兵法”的模式,把中医的药方排出了《古方八阵》和《新方八阵》,摆出了一副领兵打仗的阵势。这在中医的方剂学里讲得十分明白,“君、臣、佐、使”就是最简单的运用。比如下面我们以补阳还五汤来举例。

补阳还五汤:君药---黄芪重用四两(120克)大补脾胃之元气,使气旺推动血行,瘀去络通;臣药---当归尾∶长于活血,兼能养血,因而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佐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佐药---地龙形同血管、通经活络。配伍特点---大量补气药(120克)与少量活血药(其他药共22.5克)相配,气旺则有力推动血行,活血而又不伤正气,共奏补气活血通络之功。

由此前两个药方不同的一面理解,我们可以看到,中医的神妙之处不仅仅在于辩证和用方准确,还在于用药的剂量。中药组方中药物运用多少就像打仗部署兵力一样,先锋部队多少,侧翼掩护多少,后防接应多少,都必须斟酌仔细,方能取得胜利。甚至君臣佐使所选用的药物也是要好好选择,有人开处方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要解表不分主次、不分寒热,将具有发汗作用的中药排一大堆,药方很大但最后只能是“事半功倍”,甚至溃败而归。打仗兵不在多而在精,处方用药也是一样,中医师处方的水平主要表现在此。

同理的药方很多,比如六味地黄丸中熟地黄占用了很大量(八两),用以竣补滋肾,而其他药物不过四两,临床医生经常开药都在10g左右,药物均等,根本就忘记了君药的主打作用用量宜大,以至于只有药方之名,而无药方之实,就算辩证准确又有何用,事后还说中药质量大不如前,将责任归之于药物质量,可笑耶。

就像很多药物在不同剂量、不同煮法,会有不一样的作用,如柴胡、砂仁、薄荷、葛根等等。柴胡升阳用量宜少,以3-6克为宜,退热和解少阳用量宜大,24-30克才够力;薄荷解表10-15为宜,后下(不能煮久),疏肝1-3克就好,需要同煎。如此种种,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前人有很多经验用量用法,每个药都有独特的经验,需要我们好好继承发扬。

以此为引,与各位共勉,为继承古中医不懈努力。

附方剂:

六味地黄丸

补阳还五汤: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生,四两[120g]; 当归尾 二钱[6g]; 赤芍 一钱半[4.5g]; 地龙 一钱[3g];川芎 一钱[3g]; 红花 一钱[3g]; 桃仁 一钱[3g]。

功效: 补气,活血,通络。

归脾汤: 宋代《济生方》

组成: 白术1钱[3g],当归1钱[3g],白茯苓1钱[3g],黄耆(炒)1钱[3g],龙眼肉1钱[3g],远志1钱[3g],酸枣仁(炒)1钱[3g],木香5分[1.5g],甘草(炙)3分[0.9g],人参1钱[3g]。

功效: 养血安神,补心益脾,调经。

方论 汪昂《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症悉除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