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ol.098丨夜后的复仇咏叹调

 小得盈满在九月 2018-09-20



《复仇的火焰在我的心中燃烧》

这可能是《魔笛》中最为著名的一个唱段

这首令人惊艳的夜后咏叹调盛演不衰

被称为“花腔女高音的试金石”

足以见得这首咏叹调的独特魅力

而《魔笛》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

这绝对是一部伟大的作品

庄严正统的主题下不乏幽默的片段

为艺志今天为你带来

这首夜后的咏叹调

ENJOY!

完全莫扎特
THE MAGIC FLUTE


《魔笛》是莫扎特死前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二幕,也是莫扎特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德语歌剧,是一部非常有莫扎特风格的作品,尽管主题是正面和庄严的,但其中的剧情其实充满了市井味道,也有很多孩子气的搞笑情节。


这部传世之作属于歌剧中的“歌唱剧”一类,其中非常著名的选段如《我是一个捕鸟人》,《这肖像非常美丽》,《我的爱已经消失》等,都是盛演不衰的经典曲目。



为艺志今天为你带来《魔笛》中最为著名的夜后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可能你不太清楚它的名字,但是你一定对这个旋律不陌生,在原版本《魔笛》中,夜后的选角是最大的问题,在这首著名咏叹调中,几处最高音都达到了High f3,令许多花腔女高音都望而却步。


由于High f3的难度之大,能否稳定的完成High f3便成为了鉴定一个花腔女高音是否优秀的标准,因此,夜后咏叹调也成为了“花腔女高音的试金石”,ENJOY!



______

×



夜后咏叹调

mozart


《夜后的咏叹调》又名《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是歌剧《魔笛》中的经典名曲。是莫扎特晚期创作的一部集古典歌剧之精华的精品。剧中各个角色的音乐生动优美并富有特色,各异的形象风格巧妙地组合成一个整体,充满神奇的光彩和圣洁的艺术感染力。


歌剧魔笛是莫扎特35岁那年为表姐创造的,他的表姐是一位花腔女高音。即这位对音乐有重大贡献的音乐家生命最后一年写成的。莫扎特1791年9月30日在维也纳指挥魔笛的首演,之后两个多月,这位音乐天才就与世长辞了。




故事发生在古代埃及,伊希斯及俄赛里斯神殿的附近。塔米诺王子(男高音)在森林中戏剧性的来到了夜后(花腔女高音)的王国。他看到了夜后的女儿帕米娜(女高音)的画像并爱上了她。夜后要求塔米诺在三个小神的陪伴下前往萨拉斯特罗(男低音)的寺院救出被抢走的帕米娜。


王子经过一番不寻常的磨难找到了帕米娜,俩人又共同经受了保持沉默和水与火的考验取得了胜礼黑暗被摧毁,在金色的殿堂里,人们欢呼,感激光明之力,歌颂神圣的爱情。




《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出自歌剧第二幕第八场。夜后交给女儿帕米娜一把匕首,命令她杀死萨拉斯特罗。


咏叹调开始就充满力量,饱满而坚定的F大调主题从a起音,两小节后逐渐转入高音区,连续紧张的上行旋律与跳进形成激烈亢奋的情绪基调,反复扩充强调着一个主题:复仇。




咏叹调为F大调,4/4拍,较快的速度,音域在f—f之间。音乐的华丽与力度非比寻常,是花腔女高音声部技巧与表现力高水平的体现,被视为这一声部在歌剧曲目中难度最高之列。据“西洋歌剧故事全集”(张洪岛编译)一书介绍:


“莫扎特之所以要把它写成这样,是因为他的表姊约瑟夫·韦柏(Josepha Weber——即霍弗夫人Mme·Hofer)在首次上演这部歌剧时扮演这个角色,而她的声音却正有这样的特长。”作为演唱教学曲目,这一首咏叹调使用率很低,主要是由于其技巧、音域之难度所限;但作为研究与欣赏,这首作品具有典型的古典歌剧艺术魅力,十分优秀!



______

×



魔笛

mozart


莫扎特四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二幕或四幕歌唱剧,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c. m. wieland,1733-1813)的童话集《金尼斯坦》(dschinnistan,1786-1789)中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lulu oder die zauberfloumlte)的童话,1780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


关于《魔笛》的音乐有多么迷人的事,我们只要想一想贝多芬是怎样欣赏这部童话歌剧,理当可以获得了解。贝多芬除了为大提琴写作5首奏鸣曲外,还写作3首变奏曲,其中2曲的主题都取自《魔笛》的曲调,第1曲是根据第二幕第20曲巴巴基诺所唱的:“如果有个爱人该多好”作成的12段变奏,第二曲是根据第一幕第7曲帕米娜和巴巴基诺的二重唱:“知道爱情的男人”写成的7段变奏曲。




在这部歌剧中,我们可以看出莫札特所呈现十八世纪巴洛克时期的均衡、对立理念,王子塔米诺代表善良、真理的一方,而捕鸟人帕帕基诺则是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一方,祭司萨拉斯特罗也以其高贵的情操来感化夜后的报复,莫札特成功地将自己的意念寄于这个童话般的题材中,在这部歌剧里表露无遗。


《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也是莫扎特最后一部歌剧。当时的莫扎特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作曲家当时的精神处于极度绝望的境况。




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情仍很高,所以当维多剧院(theater auf der wiede)的经理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他很快同意了。为了方便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并在剧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魔笛之家)给莫扎特住。


1791年7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另一部歌剧铁托的仁慈,同时,他又接受了伯爵的委托,写一部悼念伯爵亡妻的《安魂曲》,莫扎特认为瓦尔塞根是上帝的使者,是来召他回去的,他用全部精力,通宵达旦地创作这首在他看来似乎是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最后终因体力不支而倒了下来。




回到维也纳后至9月,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后,《魔笛》于9月30日在维也纳郊外的维多剧院首演,由莫扎特亲自指挥。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使其音乐语言更为丰富。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




其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钟爱《魔笛》这部歌剧,他亲自指挥了第一场、第二场的演出,临死前几小时,他还渴望听到《魔笛》的音乐,他请人把钟放在床头,以便计算时间,在想象着正在进行的《魔笛》演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